《废墟上的生命》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墟上的生命》阅读题及答案
四、现代文〔文学类、有用类问题〕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废墟上的生命程相崧①机器轰鸣着,那些房子转瞬间便成了废墟。

②很快便有几个拆迁工人把残存的钢筋、木料、完整的砖块挑拣出来,归类,码垛整齐,接着几辆三轮车把归类后的东西装上载走,然后他们坐下来喝几口水,等着尘埃落定,再进行下一拨工序。

③此时我分明听到自己在恳请他们停下,可那声音却细假设游丝,在废墟上空漂浮,和那些漠然的面容好像有自然的隔阂,由于他们都只活在当下,不属于过去,也不憧憬将来。

他们当中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是一个个家?这里曾经有老人,有孩子,有女人,有锅灶,有饭菜,有热炕头和炕头上的梦;这里曾经让一个个外出上学和打工的年轻人魂牵梦绕。

而现在,这里只有废墟,风穿过这片废墟,发出像穿过荒原一样的尖利咆哮。

④现在站立在这些废墟上的生命,还有那些树:枣树、香椿树、石榴树、柿子树。

这些树并不宝贵,就像每家都要有厕所、厨房一样,每家都要栽些这一类的树。

饮水思源,这些树是不会离开了,它们还在用自己一身的碧绿守候着脚下的土地。

⑤和树相伴的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不是所谓“钉子户”,那些人早已满意地离开了。

这些老人一想到自己的父亲、爷爷还有那些跟自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人百十年来都深深地扎根在这块土地上,他们就被一种想法磨折:假如离开这块土地,他们不知道自己还拥有什么。

假如上了高楼,便可能一辈子都下不来了。

纵使下来,也是被年轻人背着,丢失了尊严,像一个被人抱在怀里的婴儿。

想到这里,老人们便哭了。

但是年轻人并不这样想,他们没有老人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一切仪式都迫不及待地简化到极致:放鞭炮,雇辆搬家公司的车,找上人,带上值钱的家具和电器,说走就走了。

⑥其实,站在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能讲出一段感人的故事,它们
记得年轻的媳妇进门之后,倚在它们身上说话时候的羞怯模样;它们更懂得自己身上承载的中国人俭朴而简约的理想,枣树包含着早生贵子的福梦,石榴那么寄予了中国人多子多福的理想。

于是在时间的督促下,年轻的媳妇被催成了婆婆,再接着婆婆的媳妇又熬成了婆婆。

孩子们在树下玩耍,背着书包去上学,回来之后便在树下喝水,写作业……今年的枣子还挂在枝头上,青着,它们或许已经等不到成熟了。

而从前那些外出上学或者打工的游子,上了火车,翻开背包,便会看见家人塞进包里的红枣和石榴。

于是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记忆,便都犹如放电影一样,伴着铁轨声,一帧一帧地渐渐放映着……
⑦在这些房屋被夷为平地的那几个晚上,总是有几条毛都有些脱落的狗在废墟边上狂吠。

那是些找不到家的流浪狗,它们不停地吠叫,令四周居民楼上的住户焦躁担心。

于是住户们叫来保安,将它们诱骗进尼龙袋子里,然后这些流浪狗被生气的人们踩踏踢打。

可即使这时候,它们还在凄厉地呼喊着自己的家园。

⑧当然,除了这些树,和人们曾经生活在这些院落的,还应当有其他的生命,像老鼠、蛇和昆虫。

毛老鼠跟人类一起共处了几千年,但它们见异思迁,重利轻义,在人们间续搬出这片房子之后,也便仓皇地追随着人们的踪迹而去。

蛇更不用说,它们比人们跑得还快。

昆虫是常在锅灶边啃噬散落的饭粒的,但自从锅灶冷寂了之后,便再也听不到它们的歌颂了。

废墟上的那些树啊,真是默寞极了,但连这默寞,也在一分一秒地渐渐损减着了。

⑨这些树照旧站在那里,朝废墟上望着,望着……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16.以下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选对两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有选错的0分〕
A.文章列举了老人、树、流浪狗等始终坚守在废墟上的生命,表现了他们对故园的眷恋和对固有生存方式的坚守。

文章结尾用“树”“朝废墟上望着,望着”深化这个主题。

B.文中写看到那些房子转瞬间便成了废墟,拆迁工人将拆下的东西运走,请他们停下的声音“却细假设游丝,在废墟上空漂浮“,是由于“我”的求无人倾听、无人在意。

C.文中的老人失去脚下这片土地,就失去了生活的依托,一无全部,他们主要为将来的物质生活没有着落而忧虑,因此他们不情愿离开故土。

D.文章以拆迁的一处废墟作为典型场景,描写了它的过去和现在,涉及各种不同的人和事物,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予树、狗等物人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E.文中描述了拆迁之地的废墟、灰尘、噪音等,表现了对现实生活中盲目拆迁的忧虑,同时对青年人外出打工、对故园漫不经心等重利轻义行为的批判。

17. 文章第②段写一些人在废墟上劳碌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18. 文章第⑥段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叙事技巧的运用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详细分析。

〔4分〕
19.文章从多个角度向读者传达了的思索,请任选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探究。

〔8分〕
试题答案:
16. CE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技能。

【解题思路】 C项,老人不情愿离开故土的缘由不是为将来的物质生活担忧,而是对故土的眷恋;E项,“对青年人外出打工、对故园漫不经心等重利轻义行为的批判”文中无明确表达,更不是文章的重点,文章主要是表现老人对故土的眷恋和不舍。

17.[答案例如] ①内容上表现了这些人漠视废墟上的生命的麻木心理;②结构上与下文回忆的废墟上曾有过的一幕幕温馨美妙的景象形成鲜亮对比。

〔4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技能。

[解题思路] 解答作用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由文章中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如“挑拣”“归类,,4‘码垛”,还有一些连词,如“接着”“然后”“再”等,可看出这些人的麻木心理;再联系下文,想阻他们却不能够,如今的废墟和下文写到的过去的温馨有明显的对比关系。

18.【答案例如】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树和人的亲切关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过去的温馨岁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以时间为顺次,讲解并描述了女子从年轻的媳妇变成了年迈的婆婆、树下玩耍的孩童变成了外出的游子的过程,使文章充斥了怀旧的情愫。

〔4分〕[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的技能。

[解题思路] 分析表达特点是一个综合题目,考生需要从内容、结构、修辞手法等多方面去分析,如内容上,本段写树只是线索,更重要的是以时间为顺次写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

19.【答案提示】角度一:从拆迁工人的角度,强调应当留住生活的温情,尊敬生命的存在。

角度二:从老人和年轻人对比的角度,思索人应当活得有尊严,留住生命的记忆;
角度三:从树和狗与老鼠、蛇、昆虫对比的角度,强调要懂得坚守,不要轻易转变人格操守等:〔任选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8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技能。

[解题思路] 考生要看清题意,从多个角度思索,可以从文中描写的不同的人和物的角度进行探究,如老人和年轻人,树、狗等角度,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