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与伦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动物使用的必然性
(一)动物实验的优越性
1避免了在人身上进行实验所带来的风险
临床上对外伤、中毒、肿瘤病因等研究是有一定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如急性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研究很难重复环境污染的作用。
辐射对集体的损伤也不可能在人身上反复实验。
2临床上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可用动物随时复制出来
临床上平时很难收集到的放射病、毒气中毒、烈性传染病等病人,而实验室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要求随时采用实验性诱发的方法在动物身上复制出来
3.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
一般遗传性、免疫性、代谢性和内分泌性等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很低,研究人员可以有意识地提高实验动物种群中的发生频率,从而推进研究。
临床上某些疾病潜伏期很长,很难进行研究,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很缓慢,有些致病因素需要隔代或几代才能显示出来,人类的寿命期相对来说是很长,但一个科学家很难有幸进行三代以上的观察,而许多动物由于生命周期很短,在实验室观察几十代是很容易的,如果使用微生物甚至可以观察几百代。
4.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增强实验材料的可比性
一般说来,临床上很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各种因素均起作用,即使疾病完全相同的病人,因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遗传等的差别,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影响。
采用动物来复制疾病模型,可以用单一的病因作用复制成各种疾病。
温度、湿度、光照、噪音和饲料等实验条件也可以严格控制。
(二)动物实验的大量性
(三)动物实验的残酷性
动物实验会给实验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各种医学杂志上大量的实验报告所采用的动物实验的方法包罗万象:加速、攻击、窒息、致盲、烧灼、离心、挤压、震荡、拥挤、砸碎、药物试验、实验性神经症、冷冻、加热、出血、击打后腿、制动、隔离、复合伤、捕杀、蛋白质缺乏、惩罚、照射、饥饿、休克、脊椎损伤、应急或压力和干渴,还有很多动物实验的残酷性在于,不仅动物几乎全部被处死,而且造成很多动物极为严重乃至难以忍受的躯体和精神上的急性或慢性折磨和痛苦。
二.动物实验伦理争论--对待动物实验的态度
1.动物权利论者:动物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生存需要和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反对任何形式的动物实验。
2.科学界:“我们不能为了拯救动物的生命而牺牲人的生命”
3.科学界立场: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动物实验还要继续做下去,兼顾动物福利。
4.公众:在动物福利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众绝大多数是支持动物实验研究的
三.实验动物伦理
(一)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
1.让动物在康乐(Well-being,健康、快乐,强调动物的内在感受)的状态下生活,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压力和痛苦。
2.强调人们对于动物康乐所采取的态度及实施的有效措施。
倡导动物福利的主要目地就是人类在更好的、合理的、人道的利用动物的同时要兼顾动物的福利,即活着要舒服、死了不能痛苦。
(二)动物福利的五大准则
(三).实验动物五项基本福利
a.免受饥渴的自由
提供适当的清洁饮水和保持健康和精力所需要的食物,使动物不受饥渴之苦
b生活舒适的自由
提供适当的栖息场所,能够舒适地休息和睡眠,使动物不受困顿不适之苦
c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的自由
做好防疫,预防疾病和给患病动物及时诊治,使动物不受疼痛、伤病之苦
d免受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
保证拥有良好的条件和处置(包括实验过程,安乐死),使动物不受恐惧和精神上的痛苦
e表达天性的自由
提供足够的空间、适当的设施以及与同类动物伙伴在一起,使动物能够由表达正常习性
(四)实验动物福利建设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选择与优化;
实验动物设施福利化;
高标准的饲养环境;
改善饲养器具;
研发舒适的利于动物生活习性的垫料产品;
研发福利产品,利于动物生活习性与自然天性的表达
(五)动物替代减少使用减痛优化(3R原则):Replacement Reduction Refinement 1.Replacement (替代)
“绝对替代”采用无生命的系统代替动物实验。
“相对替代”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等代替动物;用系统发育树较下游的动物代替哺乳动物和高等动物
2.Reduction (减少)
(1)使用恰当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a较少的实验动物获取充足数据
b一体多用(合作、技术培训)
c尽量使用高质量动物
(2)动物实验戒律:只能以质量代替数量,绝不可以数量代替质量,求救于统计学
3.Refinement (优化)
(1)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
(2)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的科学方法。
(六)我国实验动物伦理
1.发展历史
u1988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颁布;
u199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发布实施;
u1997年,《关于“九五”期间实验动物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完整地将“3Rs”基本含义写入正式文件;
u1999年,“实验动物替代研究”列入《北京市实验动物专项科研课题申请指南》;
u2001年,《科研条件建设“十五”发展纲要》,提出“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动物福利保障制度”;
u2005年,《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详细介绍了科研院所开展实验动物伦理的程序和要求;
u2006年,《关于善待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u2012年,《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开展动物实验替代研究方法研究,保障动物福利;
2.管理部门
a国家主管部门:科学技术部
b地方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具体办事机构)
c单位主管机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实验动物生物安全委员会
3.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
•组成:由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实验动物专业人员、本单位以外人员;至少由5人组成,主席1名,至少包括1名兽医;
•工作职责:审查和监督本单位有关实验动物的研究、繁育、饲养、生产、经营、运输以及各种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过程是否符合动物福利和伦理原则;对批准的实验动物项目进行日常的福利伦理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时提出整改意见或作出暂停实验动物项目的决议
•设立目的:维护实验动物福利,规范实验动物伦理审查和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注意:不具备成立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委托其余单位的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审查相关项目,任何组织不能替代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的职责!
(七)判断“仁慈终点”,执行安乐死
1.体重下降/消瘦/成长期动物未增重无法有效控制疼痛
2.过度的肿瘤增长或腹水产生持续性自残行为
3.疾病造成全身性脱毛
4.因实验因素无法治疗的长期下痢严重呼吸道感染
5.持续性倦怠伴随粗糙的皮毛/拱背/腹围扩大/四肢无法行走
6.严重贫血/黄疸/异常中枢神经反应(抽搐、颤抖、瘫痪、歪头等)无法控制的出血现象/排尿异常(无尿、多尿等)
7.影响进食/饮水的病症
8.传染性疾病末期明显的功能损伤
9.动物遭受长期窘迫时的行为及生理现象
……
(八)世界实验动物日(The World Lab Animal Day)
Ø1979年由英国反活体解剖协会(NAVS)发起的重要的实验动物保护节日,呼吁人类减少和停止不必须的动物实验;
Ø定于每年的4月24日,受联合国认可的、国际性的纪念日,前后一周则被称为“实验动物周”;
Ø在这一天,所有科研人员都应该尽量停止(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并组织纪念仪式,缅怀感恩为科研事业献身的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