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讲座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可口可乐前总裁 奇奥夫
➢ “ 德鲁克清理了我的头脑。每次和 他
➢ 开完会,他都会提醒我——不要 告诉我:
➢ 只要告诉我:
•2007-01-06
•37
1. 管理者是用来 ;
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够 ;
3. 不要凭个人的好恶评判一个人
;要

•2007-01-06
•26
总结:德鲁克的建议
4. 每个企业内都有象“罗福”这 样的人。必须正确对待他们, 将他们安排在不妨碍企业发展 的地方。这里关键的问题是: ?
•2007-01-06
•27
总结:德鲁克的建议
•32
“效率高”就是“卓有成效”吗?
➢“所谓有效性,就是能够使能力 和知识的资源对实现组织的使命 ,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 。”
•2007-01-06
•33
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个性、优点、 弱点、价值观和信仰等方面都各不相同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做正确的事情 。……卓有成效是一种修养。而且和所 有的修养一样,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也是必须学会的。”
,摘取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
金牌,这枚金牌要归功于日清工
作法,更要归功于德鲁克先生。

——张瑞敏
•2007-01-06
•7
管理是什么?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 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 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 ,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 彼得·德鲁克
“目前,不论是中国的工商业,通讯 和交通行业,还是政府机构和教育机 构,以及医院都急需大批卓有成效的 管理者。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容易地得 到国外的技术,也容易吸引外资。但 是,技术和资本仅仅是工具而已。它 们必须在有能力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的使用下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2007-01-06
•13
中国最迫切的需求
哈佛商业评论2004年6月 德鲁克:《什么造就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007-01-06
•34
德鲁克名言
归根到底,管理是
一种
。其本质不
在于“ ”,而在于“
”。
•2007-01-06
•3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通过本次研讨: ➢我的收获是:
➢我发现我的不足是:
➢我的第一个改进方案是:
•2007-01-06
•2007-01-06
•16
中国最迫切的需求
“迅速培养称职的管理人才和
创业者,使他们能与世界顶级强 手竞争,显然是中国最需要的, 也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取得成功的
关键。”
摘自彼得 · 德鲁克为BCMI的题词 2000年5月12日
•2007-01-06
•17
做到卓有成效需要五种技能
➢掌握自己的时间; ➢重视贡献; ➢要事优先; ➢有效决策;以及 ➢用人之长。
•2007-01-06
•1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
“用人之长”
•蓝辛 •(总裁)
•比尔 • (研究与质量理总监)
•查理 •(销售经理)
•2007-01-06
•罗福 •(财务经理)
•19
“用人之长”案例讨论题
1. 从案例看,查理、比尔、罗福各有 什么长处及弱点?请从录象案例中 找出尽量多的细节说明。
8. 管理者不应该以公司的愚蠢以及公司愚 蠢的规定和愚蠢的审计员而抱怨自己完 不成的事情,而是应该努力寻找办法, 完成需要做的事情,并获得成功。
•2007-01-06
•29
总结:德鲁克的建议
9.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应该四处奔忙

。管
理者应该时刻反问自己:

我的

如何

•2007-01-0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0
“有效性”的核心
5. 打破管理界中最古老、最久远的说
法:你付给科学家或其他任何专业
人员的薪酬永远不可以比他的经理
多。
6. 不要
,任用一流专业
人员做管理之职,从而毁了这位专
业人员。
•2007-01-06
•28
总结:德鲁克的建议
7. 在自己的权责范围内行事,要时刻质问 自己:我应该向我的同事,特别是我的 老板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才能使他或她 的工作更加有效?
2. 您同意蓝辛对查理、比尔、罗福的 使用意见吗?为什么?如果您是公 司总裁或者管理顾问,您的建议是 什么?请给出理由。
•2007-01-06
•20
《用人之长》案例练习
人物 长处 弱点 蓝辛的 您的 德鲁克的建 意见 建议 议及理由
查理
比尔
罗福
•2007-01-06
•21
“用人之长”案例讨论题
3. 德鲁克建议怎样使用或安排查理、 比尔、罗福?您对此有何理解和体 会?
1. 不知道如何使管理团队 发挥应有的效用。
2. 不用人之长
3. 重个人关系,轻办事原 则
4. 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
•2007-01-06
•23
德鲁克建议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他们 的职责是使人的长处具有生产力 。
➢组织的效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长 处发挥生产力。而管理者就是帮 助人发挥他的长处的。
•2007-01-06
•15
中国最迫切的需求
“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 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 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
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就是抓住了这
种需求,这个机遇。德鲁克管理系列课 程的设计和研发正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 需求,抓住这个机遇。我的工作以及我 本人能对这一伟大的事业而有所贡献, 为此,我深感骄傲和荣幸。”
所谓有效性,就是能够使能 力和知识的资源 , ,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 手段。
•2007-01-06
•31
“管理者”
“在现代组织里,如果一位知 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 ,对该组织负有做出贡献的责任 ,而且这些贡献对组织的经营和 成果有重大的影响,那么他就是 一位管理者。”
•2007-01-0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讲座课件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 我们国家现在缺少什么 样的企业家呢?缺少博古通 今的企业家,既懂国外的经 营管理,又懂中国《孙子兵 法》,又懂《共产党宣言》 的企业家。
•2007-01-06
•2
《哈佛商业评论》
“只要一提到彼得 · 德鲁
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 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杰克 ·韦尔奇
•2007-01-06
德鲁克先生就像是你 的一位同事,虽然与 你面对相同的事实, 却从不同的视角说出 了你不曾想、更不曾 想到的新理念。
面对变幻莫测的 市场和全球化竞争时 ,总能从书中得到新 的启示。 —— 张瑞敏
•6
中国企业家说德鲁克
“我们于1988年在行业中以劣 势小厂的地位战胜许多优势大厂
•2007-01-06
•8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
•为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企业、社会 •价值观
•事业理 论
•管理的任务
•管理的技巧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确定企业在八个领域内的目标
•2007-01-06
•9
管理的技巧
➢时间管理 ➢辅佐上司 ➢沟通 ➢激励 ➢战略决策 ➢人事决策
•2007-01-06
•24
德鲁克建议
➢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面对他的每 一位下属时会问,他能做什么,而
不在乎他不能做什么。他会感谢上
帝赐给组织内每个人的长处,但是
他会首先反过来问自己,我有什么
长处?我必须发挥什么长处?我能
做些什么?在我看来,这才是最大 的教训。
•2007-01-06
•25
总结:德鲁克的建议
4. 蓝辛的长处在哪里?他应该把自己 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什么地方才能对 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7-01-06
•22
蓝辛的长处及弱点
长处
1. 从过去一无所有到现在 建立一个颇具规模的事 业;非常难得。
2. 有事业心和创业精神 ,能吃苦耐劳。
3. 尊重管理顾问德鲁克的 意见,避免了一些重大 失误
弱点
。”
•2007-01-06
•3
《经济学家》
“到目前为止,管理理论 最多只产生过一个伟大的 思想家——彼得 ·德鲁克 。”
•2007-01-06
•4
美国管理协会
如果说二十世纪最伟大 的发明是管理的话,那么 毫无疑问彼得 · 德鲁克 就是最伟大的发明家。
•2007-01-06
•5
企业家说德鲁克
全世界的管理者 都应该感谢这个人。 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 精力,来理清我们社 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 的角色。我认为彼得 ·德鲁克比任何其他 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 这一点。
“因此,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 们应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 导一个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 道如何去激励员工,让他们的工作 卓有成效。”
•2007-01-06
•14
中国最迫切的需求
“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 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 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 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 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 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
➢用人之长 ➢领导力 ➢组织结构 ➢领导知识工作者 ➢制定计划 ➢目标管理,等等
•2007-01-06
•10
管理的三大任务
1. 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01-06
•11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01-06
•12
中国最迫切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