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课件与习题答案模拟题第四章
大学化学课件与习题答案模拟题习题解答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Q , W , Q -W , Q +W , ΔH , ΔG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H ,ΔH ,Δθm H ,Δf θm H (298,,B ),θm S (298,B ), Δf θm G (298,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标准摩尔焓变;Δf θm H (298,,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θm S (298,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摩尔熵;Δf θm G (298,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m H (298)=-27.6kJ/mol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m H (298)=-58.6kJ/mol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m H (298)=38.1kJ/mol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m H (298):(4)FeO(s)+CO=Fe(s)+CO 2(g)解:[(1)×3-(2)-(3)×2]/6 =(4)Δθm H (298) (4)=[(-27.6)×3-(-58.6)-38.1×2]/6 = -16.72(kJ/mol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m H (298):(1)Fe 3O 4(s)+4H 2(g)=3Fe(s)+4H 2O(g)(2)4NH 3(g)+5O 2(g)=4NO(g)+6H 2O(l)(3)CO(g)+H 2O(g)=CO 2(g)+H 2(g)(4)S(s)+O 2(g)=SO 2(g)解:(1) Fe 3O 4(s) + 4H 2(g) = 3Fe(s) + 4H 2O(g)Δf θm H (298) -1118.4 0 0 -241.82Δθm H (298) = 4×(-241.82)+1118.4=151.12(kJ/mol )(2) 4NH 3(g) + 5O 2(g) = 4NO(g) + 6H 2O(l)Δf θm H (298) -46.11 0 90.25 -285.83Δθm H (298) = 6×(-285.83)+4×90.25+4×46.11= -1169.54(kJ/mol )(3) CO(g) + H 2O(g) = CO 2(g) + H 2(g)Δf θm H (298) -110.52 -241.82 -393.5 0Δθm H (298) =(-393.5)+110.52+241.82= -41.16(kJ/mol )(4) S(s) + O 2(g) = SO 2(g)Δf θm H (298) 0 0 -296.83Δθm H (298) = -296.83(kJ/mol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m H (298):(1)Fe(s)+Cu 2+(aq)=Fe 2+(aq)+Cu(s)(2)AgCl(s)+I -(aq)=AgI(s)+Cl -(aq)(3)2Fe 3+(aq)+Cu(s)=2Fe 2+(aq)+Cu 2+(aq)(4)CaO(s)+H 2O(l)=Ca 2+(aq)+2OH -(aq)解:(1) Fe(s) + Cu 2+(aq) = Fe 2+(aq) + Cu(s)Δf θm H (298) 0 64.77 -89.1 0Δθm H (298) = -89.1-64.77=153.9(kJ/mol )(2) AgCl(s) + I -(aq) = AgI(s) + Cl -(aq)Δf θm H (298) -127.07 -55.19 -61.84 -167.16Δθm H (298) = -167.16-61.84+127.07+55.19= -46.74(kJ/mol )(3) 2Fe 3+(aq) + Cu(s) = 2Fe 2+(aq) + Cu 2+(aq)Δf θm H (298) -48.5 0 -89.1 64.77Δθm H (298) =2×(-89.1)+64.77+2×48.5= -16.43(kJ/mol )(4) CaO(s) + H 2O(l) = Ca 2+(aq) + 2OH -(aq)Δf θm H (298) -635.09 -285.83 -542.83 -230Δθm H (298) = -2×230-542.83+635.09+285.83= -81.91(kJ/mol )7.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m S (298)和Δθm G (298):(1)2CO(g)+O 2(g)=2CO 2(g)(2)3Fe(s)+4H 2O(l)=Fe 3O 4(s)+4H 2(g)(3)Zn(s)+2H +(aq)=Zn 2+(aq)+H 2(g)(4)2Fe 3+(aq)+Cu(s)=2Fe 2+(aq)+Cu 2+(aq)解:(1) 2CO(g) + O 2(g) = 2CO 2(g)θS(298) 197.56 205.03 213.64mG(298) -137.15 0 -394.36ΔfθmS(298) = 2×213.64-2×197.56-205.03= -172.87(J·K-1·mol-1)ΔθmG(298) =2×(-394.36)+2×137.15= -514.41(kJ/mol)Δθm(2)3Fe(s) + 4H2O(l) = Fe3O4(s) + 4H2(g)θS(298) 27.28 69.91 146.4 130.57mG(298) 0 -237.18 -1015.5 - 0ΔfθmS(298)=4×130.57+146.4-3×27.28-4×69.91=307.2(J·K-1·mol-1)ΔθmG(298) =(-1015.5)+4×237.18=-66.38(kJ/mol)Δθm(3)Zn(s) + 2H+(aq) = Zn2+(aq) + H2(g)θS(298) 41.63 0 -112.1 130.57mG(298) 0 0 -147.03 0ΔfθmS(298) =130.57-112.1-41.63= -23.16(J·K-1·mol-1)ΔθmG(298) = -147.03(kJ/mol)Δθm(4)2Fe3+(aq) + Cu(s) = 2Fe2+(aq) + Cu2+(aq)θS(298) -315.9 33.15 -137.7 64.77mG(298) -4.6 0 -78.87 65.52ΔfθmS(298) =64.77-2×137.7-33.15+2×315.9=388.02(J·K-1·mol-1)ΔθmG(298) =65.52-2×78.87+2×4.6= -83.02(kJ/mol)ΔθmH(298)=292.0kJ/mol,8.已知反应4CuO(s)=2Cu2O(s)+O2(g) 的ΔθmS(298)=220.8J·K-1·mol-1,设它们皆不随温度变化。
普通化学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四章化学平衡原理参考答案P 68~69综合思考题:解:①根据θθmf B m r H v H ∆=∆∑(其中B v 对生成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有: ),()1(),()1(),(),(2g B H g A H g E H g D H H m f m f m f m f m r θθθθθ∆-+∆-+∆+∆=∆=2×(-4RT 1)+(-2.606RT 1)+3.5RT 1+2.5RT 1 =-4.606RT 1同理:),()1(),()1(),(),(2g B S g A S g E S g D S S m m m m m r θθθθθ-+-++=∆=2×(0.25RT 1)+(0.5RT 1)-0.3RT 1-0.7RT 1 =0.0根据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θθθmr m r m r S T H G ∆-∆=∆有: 31100.0298606.4-⨯⨯--=∆RT G m r θ=-4.606RT 1×10-3(kJ.mol -1)<0 ∴反应正向自发。
②根据θθK RT G m r ln -=∆有:606.41010606.4ln 3131=⨯⨯--=∆-=--RT RT RT G K m r θθK θ=100.0③求Q ,根据]/[]/[]/[]/[2θθθθP P P P P P P P Q B A E D ⋅⋅=有: ]3.101/3.1015.0[]3.101/3.1010.1[]3.101/3.1015.0[]3.101/3.1015.0[2kPa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Q ⨯⋅⨯⨯⋅⨯==0.25 ∵Q<K θ∴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④根据)(ln 211212T T TT R H K K m r ⋅-∆=θθθ有:1606.4RT H m r -=∆θ,T 1=298K ,0.1001=θK ,T 2=398K ,?2=θK 将有关数据代入式子中得:)398298298398(298606.40.100ln2⨯-⋅⨯-=R R K θ解得:K θ2=31.4 ⑤∵K θ2< K θ1,∴由T 1升至T 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Cd|CdSO4(1.0mol·dm-3)||CuSO4(1.0mol·dm-3)|Cu(+)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2Fe3++Sn2+=2Fe2++Sn4+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c)Cr3+和Sn4+(d)Cr2O72 -和Fe3+(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a)0.1mol·dm-3HCl (b)0.1mol·dm-3HAc+0.1mol·L-1NaAc(c)0.1mol·dm-3Hac (d)0.1mol·dm-3H3PO4(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Ni(s)+Cu2+(aq)→Ni2+(1.0mol·dm-3)+Cu(s)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4章-第1节-原电池-每课一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2018·德州高二检测)暖宝宝(如图所示)采用的是铁的“氧化放热”原理,使其发生原电池反应,铁粉在原电池中充当( )A .负极B .正极C .阴极D .阳极解析:根据暖宝宝是利用铁的“氧化放热”原理,推知铁在原电池中失去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
答案:A2.原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一定是( ) A .化合反应B .置换反应C .非氧化还原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解析:原电池反应实质上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3.可以将反应Zn +Br 2===ZnBr 2设计成原电池,下列4个电极反应: ①Br 2+2e -===2Br -, ②2Br --2e -===Br 2, ③Zn-2e -===Zn 2+,④Zn 2++2e -===Zn ,其中表示放电时负极和正极反应的分别是( ) A .②和③ B .②和① C .③和①D .④和①解析:放电时负极为Zn ,失电子被氧化,正极为Br 2,得电子被还原。
答案:C4.(2018·苏州模拟)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负极有Cl 2逸出,正极有H 2逸出B .负极附近Cl -的浓度减小 C .正极附近Cl -的浓度逐渐增大 D .溶液中Cl -的浓度基本不变解析:在该原电池中,Fe 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 -2e -===Fe 2+;Ag 为正极,电极反应为2H ++2e -===H 2↑,Cl -移向负极,但整个溶液中Cl -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 正确。
答案:D5.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 .CH 4(g)+2O 2(g)=====点燃CO 2(g)+2H 2O(l);ΔH <0 B .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aq);ΔH <0 C .2H 2(g)+O 2(g)=====点燃2H 2O(l);ΔH <0D.2FeCl3(l)+Fe(s)===3FeCl2(l);ΔH<0解析:原电池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A、C、D均属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而B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四章习题答案 2
第四章习题答案4-1 指出下列各种酸的共轭碱:H 2O 、H 3PO 4、HCO 3-、NH 4+解: H 2O 的共轭碱是OH-H 3PO 4的共轭碱是H 2PO 42-HCO 3-的共轭碱是CO 32-NH 4+的共轭碱是NH 34-2 指出下列各种碱的共轭酸:H 2O 、HPO 42-、C 2O 42-、HCO 3-解:H 2O 的共轭酸是H 3O +HPO 42-的共轭酸是H 2PO 4-C 2O 42-的共轭酸是HC 2O 4-HCO 3-的共轭酸是H 2CO 34-3 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并按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H 2PO 4-、NH 3、H 2S 、-COOH 、PO 43-、H 2SO 3、HS -、NH 4+、HCOOH 、HSO 3- 解: NH 4+- NH 3,H 2S- HS -,HCOOH - -COOH ,H 2SO 3- HSO 3-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H 2SO 3,HCOOH ,NH 4+,H 2S4-4 试计算0.20 mol·L -1氨水在以下情况的解离度以及[OH -]:(1) 将溶液稀释一倍;(2)加入NH 4Cl ,使NH 4Cl 浓度为0.10 mol·L -1;(3)上述浓度氨水。
%34.11034.110.01034.1)(OH 23b =⨯=⨯==---c c α (2) NH 3·H 2O = NH 4+ + OH -起始浓度 0.2 0.1 0平衡浓度 0.2(1-α) 0.1+0.2α 0.2α)NH ()(OH )(NH 34b c c c K -+=1.8⨯10-5=( 0.1+0.2α)( 0.2α)/ 0.2(1-α)1-α≈1 0.1+0.2α≈0.1得: α=0.018%C(OH)= 0.2α=3.6⨯10-5 mol ⋅L -1(3)方法同(1)。
4-5 已知琥珀酸(CH 2COOH)2(以H 2A 表示)的pK a1=4.19,pK a2=5.57。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化学热力学(一)选择题1.A 2.A 3.C 4.B 5.D 6.C 7.C 8.C 9. A 10. C 11. A 12.C (二)填空题1.402.恒容,不做非体积功,恒压,不做非体积功 3.>,<,=,> 4.增大、不变 5.不变 6.3.987 kJ·mol -1(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 (四)计算题1.解:(g)O N (l)H 2N 4242+O(l)4H (g)3N 22+(l)H 2N 42摩尔燃烧热为 2.解:)mol ·(kJ 254116.963.502)84.285(401f B r --=-⨯--⨯+=∆=∆∑ν)mol ·(kJ 627211r --=∆HK 1077.3109.9824.37333mr r ⨯=⨯--=∆∆=-S T 转)mol ·(kJ 78.34357.86)15.137(36.3941f B r --=---=∆=∆∑G ν)K ·mol ·(J 9.9865.21056.1975.191216.21311B r ---=--⨯+==∆∑νNO(g )CO(g )+(g)N 21(g)CO 22+)mol ·(kJ 24.37325.90)52.110(5.3931f B r --=----=∆=∆∑H ν此反应的 是较大的负值,且)(,)(-∆-∆S H 型反应,从热力学上看,在 T 转的温度以内反应都可自发进行。
3.解:外压kPa 50e =p ,11p nRT V =,22p nRTV =,2e p p = 系统所做功:定温变化,0=∆U0=+=∆W Q U ,所以Q =1 247.1(J ) 定温过程pV =常数 ∆(pV )=0 所以 0)(=∆+∆=∆pV U H 4.解:查表知CaO(s) + SO 3(g) = CaSO 4(s)求得同理求得 因为 所以根据经验推断可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第四章 化学平衡本章总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3:熟悉有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化学平衡状态1:熟悉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分别等于其消耗的速率,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
2:了解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这两个概念的意义。
第二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学会运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Q K θ>时,反应向逆向进行。
Q K θ<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 K θ=时体系达到平衡状态。
第三节;标准平衡常数K θ与r m G θ∆的关系1:掌握化学反应等温式(ln r m r m G G RT Q θ∆=∆+),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Q K θ=ln r mG RT K θθ⇒∆=-。
2:重点掌握运用公式r m r m r m G H T S θθθ∆=∆-∆进行热力学数据之间的计算。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1:熟悉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熟练地根据条件的改变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习题一 选择题1.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反应速率常数k 发生变化,则标准平衡常数(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一定发生变化B. 一定不变C. 不一定变化D. 与k 无关2.反应:2CO (g )+O 2(g 2(g )在300K 时的Kc 与Kp 的比值约 为( )A.25B.2500C.2.2D.0.043.反应的温度一定,则下列的陈述中正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平衡常数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B.转化率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C.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准确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D. 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不能代表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4.相同温度下:2H2(g)+S2(g2S(g)Kp12Br2(g)+2H2S(g2(g)Kp2H2(g)+Br2(g)(g)Kp3则Kp2等于()A. Kp1· Kp3B.(Kp3)2/ Kp1C. 2Kp1· Kp3D. Kp3/ Kp15.下列反应中,K˚的值小于Kp值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2(g)+Cl2(g)== 2HCl(g)B. 2H2(g)+S(g)== 2H2S(g)C. CaCO3(s) == CaO(s)+CO2(g)D.C(s)+O2(g)== CO2(g)6.N2(g)+3H2(g3(g),H=-92.4KJ·mol-1,473K时,三种混合气体达平衡。
中国石油大学物理化学模拟试题4
当 p* → 0, f * → p*,1 − β p* → 1 ∴ ln f = ln p p ,f = 1 − βp 1 − βp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
10. 在298.151K时,等物质的n量的A和B形成理想溶液,试求ΔminV, ΔminH,ΔminU,ΔminS 和ΔminG。 解:由纯组分液体形成理想溶液,混合前后体积、总焓、总内能都不改变,即 ∆ mixV = 0, ∆ mix H = 0 , ∆ mixU = 0 ∆ mix S = − R(nA ln x A + nB ln xB ) = 11.53nJ ⋅ K −1 ⋅ mol−1 ∆ mixG = ∆ mix H − T ⋅ ∆ mix S = −T ⋅ ∆ mix S = −298.15 × 5.76 × 2nJ = −3.436nkJ ⋅ mol −1 11. 对理想溶液,试证明: ∆ mixG ∂ ∂∆ mix G T = 0 = 0 , ∂T ∂p T p 证明: 理想溶液混合吉布斯函数变为 ∆ mixG = RT ∑ nB ln xB
同理
−4 −1 m′ N2 = 0.78mN 2 = 5.468 × 10 mol ⋅ kg −4 −1 m′ Ar = 0.0094 m Ar = 0.141 × 10 mol ⋅ kg
则
xO2 =
′2 mO = 0.342 ′ ′ m′ N 2 + mO2 + m Ar
xN 2 = 0.641 , x Ar = 0.017 8. 若气体的状态方程式为pV(1-βp)=RT,求其逸度的表示式。 ∂U 解:对纯物质, ∂p = Vm , dU = Vm dp T 纯气体, U = U ! + RT ln p ! 当 T 一定时, dU = RTd ln( f / p ! )
(完整)化学选修4_第四章测试题
(完整)化学选修4_第四章测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选修4_第四章测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选修4_第四章测试题的全部内容。
化学4第四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B.用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C。
在镀件上电镀铜时,用金属铜作阳极 D。
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2.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3。
碱性电池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应用广泛。
锌锰碱性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2MnO2+H2O=Zn(OH)2+Mn2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H2O+2e-=Mn2O3+2OH—D.外电路中每通过O.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
5g4。
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铜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5。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
普通化学-第四章习题解答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习题解答4-2. 选择题: (1)b; (2) b; (3) b; (4) a,b4-4. 答(1)正极: Fe2+ (aq) + 2e =Fe (s)负极: Zn (s) - 2e =Zn2+ (aq);(2)正极: Fe3+ (aq) + e =Fe2+ (aq)负极: 2I- (aq) - 2e =I2 (s);.(3)正极: Sn4+ (aq) + e =Sn2+ (aq)负极: Ni (s) - 2e =Ni2+ (aq);(4)正极: MnO4- (aq) + 8H + 5e =Mn2+ (aq) + 4H2O负极: Fe2+ (aq) - e =Fe3+ (aq);4-7. 解(1) (-) Sn ∣ Sn2+ (aq, 0.0100 mol·dm-3) ¦¦ Pb2+ (aq, 1.00 mol·dm-3) ∣ Pb (+)E = ϕөPb2+/Pb - ϕөSn2+/Sn + (RT/nF)ln(C Pb2+/Cө)/(C Sn2+/Cө) = (-0.126 – (-0.138)) +(0.0592/2)log(1/0.0100) = 0.0712 V正极: Pb2+ (aq) + 2e =Pb (s)负极: Sn (s) - 2e =Sn2+ (aq);总反应式: Pb2+ (aq) + Sn (s) =Pb (s) + Sn2+ (aq)(2) (-) Pb ∣ Pb2+ (aq, 1.00 mol·dm-3) ¦¦ Sn2+ (aq, 0.0100 mol·dm-3) ∣ Sn (+)E = ϕө Sn2+/Sn - ϕөPb2+/Pb + (RT/nF)ln(C Sn2+/Cө)/ (C Pb2+/Cө) = (-0.138 – (-0.126)) +(0.0592/2)log(1/0.100) = 0.018 V正极: Sn (s)+ 2e =Sn2+ (aq)负极: Pb2+ (aq) - 2e =Pb (s);总反应式: Pb (s) + Sn2+ (aq) =Pb2+ (aq) + Sn (s)4-9. 解2Fe3+ (aq) + 2I- (aq) =2Fe2+ (aq) + I2 (s)(1)Eө = ϕө Fe3+/ Fe2+ - ϕө I2/ I_ = 0.775 – 0.535 = 0.236(2) (-) Pt ∣ I2 (s) ∣ I- (aq, 1 mol·dm-3) ¦¦ Fe3+ (aq, 1 mol·dm-3), Fe2+ (aq, 1 mol·dm-3) ∣ Pt (+) (2)ΔGө = - nFEө = -2×96485×0.236 / 1000 (KJ) = -45.5 KJ(4) E = Eө + (RT)/nF ln(C Fe3+/Cө)(C I-/Cө)/ (C Fe2+/Cө) = 0.0236 + (0.0592/2)log (10-2)2/(10)2 =0.0584 V4-10解已知: 2MnO4-(aq) + 16H+(aq) + 10Cl-(aq) ===== 2Mn2+(aq) + 5Cl2(g) + 8H2O(l)正极为: MnO4-(aq) + 8H+(aq) + 5e- ===== Mn2+(aq) + 4H2O负极为2Cl-(aq) ==== Cl2(g) + 2epH = 5.0 时:ϕ MnO4-/Mn2+ = ϕө MnO4-/Mn2+ + (RT/nF)ln[(C MnO4-/Cө) (C H+/Cө)8]/ (Mn2+/Cө) = 1.033 VϕCl2/Cl- = ϕөCl2/Cl- = 1.358 VE = ϕ MnO4-/Mn2+ - ϕCl2/Cl- < 0因此这个反应正向不能进行或逆向自发进行4-11. 解2H+ (aq) + Ni (s) ===== H2 (g) + Ni2+(aq)根据题意: E = ϕө H+/H2 - ϕөNi2+/Ni + (RT/nF)ln(C H+/Cө)2/ [(C Ni2+/Cө) (P H2/Pө)] = 0.315 V0 - ϕөNi2+/Ni + (0.0592/2)log1/[0.01×1] = 0.315 VϕөNi2+/Ni = -0.256 V4-14. 解(1) Cr2O72- (aq) + 14H+ (aq) + 6Br- (aq) ==== 2Cr3+ (aq) + 3Br2 (l) + 7H2O(l) Cr2O72- + 14H+ (aq) + 6e ====== 2Cr3+ (aq)Br2 (l) + 2e ===== 2Br-(aq)E = ϕө Cr2O72-/Cr3+ - ϕөBr2/Br- + (RT/nF)ln[(C Cr2O72-/Cө) (C H+/Cө)14 (C Br-/Cө)6]/ (C Cr3+/Cө)2= 1.232 – 1.066 + (0.0592/6) log (10-4)14 = -0.387 V < 0或ϕ Cr2O72-/Cr3+ = ϕө Cr2O72-/Cr3+ + (RT/nF)ln[(C Cr2O72-/Cө) (C H+/Cө)14]/ (C Cr3+/Cө)2= 0.680 VϕBr2/Br- = ϕөBr2/Br- = 1.066 VE = ϕ Cr2O72-/Cr3+ - ϕBr2/Br- < 0因此反应不能正向自发进行.4-16. 解Co (s) + Cl2 (g) ===== 2Cl- (aq) + Co2+ (aq)(1) E = ϕө Cl2/Cl- - ϕөCo2+/Co= 1.64 V求得ϕөCo2+/Co = -0.28 V(2) 由于Eө = 1.64 V > 0, 因此反应正向自发进行(3)从电池电动势计算公式看出:E = ϕө Cl2/Cl- - ϕөCo2+/Co + (RT/nF)ln (P Cl2/Pө)/ [(C Co2+/Cө) (C Cl-/Cө)2]电池电动势与Cl2压力成正比, 氯气压力增大, 电池电动势增大: 氯气压力减小, 电池电动势减小.(4)从电池电动势计算公式看出:E = ϕө Cl2/Cl- - ϕөCo2+/Co + (RT/nF)ln(P Cl2/Pө)/[(C Co2+/Cө) (C Cl-/Cө)]电池电动势与Co2+浓度成反比, Co2+浓度减小, 电池电动势增大.当Co2+浓度从1 mol·dm-3减小到0.0100 mol·dm-3时, 电池电动势变化值为ΔE = 0.0592/2×log (1/ 0.0100) = 0.0592 VE = 1.64 + 0.0592 = 1.704-18. 解Cu(s) +2Fe3+ (aq) ==== Cu2+ (aq) + 2Fe2+ (aq)(-) Cu ∣ Cu2+ (aq, C1) ¦¦ Fe3+ (aq, C2), Fe2+ (aq, C3) ∣ Pt (+)log K = n△E/0.059 = 2×(0.771 – 0.342)÷0.0592 = 14.5或者:ln K = nF△E/RT = 2×96485(0.771 – 0.342)÷(8.314×298.15) = 33.4K = 3.1×10144-22答: 在微酸性水膜中,铁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为:阳极: Fe === Fe2+ (aq) + 2e-阴极: 1/2O2(g) + H2O(l) +2e- ====== 2OH- (aq) 在稀硫酸介质中,铁发生析氢腐蚀,电极反应为: 阳极: Fe === Fe2+ (aq) + 2e-阴极: 2H+ (aq) + 2e- ====== H2 (g)。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章末复习练习课件(59张)
解析 首先应根据图示判断左边两池通过盐桥构成原 电池,产生电流对右边硫酸铜溶液进行电解(相当于精炼 铜)。电极Ⅰ为负极,电极Ⅱ为正极,所以电流方向:电极 Ⅳ→A→电极Ⅰ(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A 正确; 电极Ⅰ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 错误;电极Ⅱ上有铜析 出,C 错误;电极Ⅲ和Ⅳ构成电解池,其中的电极Ⅲ为阳极, 电极反应:Cu-2e-===Cu2+,D 错误。
10.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 K 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A.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 c(SO24-)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 b 点变红色
解析 K 闭合后,Zn 作原电池的负极,Cu 作原电池 的正极,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 项电子流向是负极到 正极,但 a→b 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是离子导电,电子并 没沿此路径流动;C 项中盐桥中的 Cl-移向甲池而不是 SO24-,故 SO24-浓度基本保持不变;D 选项中滤纸 a 点是阴 极,H+放电,OH-增多,显碱性,滤纸 a 点变红色。
13.“天宫一号”飞行器在太空工作期间必须有源源不 断的电源供应。其供电原理是:白天太阳能帆板发电,将一 部分电量直接供给天宫一号,另一部分电量储存在镍氢电池 里,供黑夜时使用。镍氢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原理为 MH +NiOOH===M+Ni(OH)2(M 为氢化物电极的储氢金属,也 可看作 H2 直接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阴极区电解质溶液 pH 降低 B.在使用过程中此电池要不断补充水 C.放电时 NiOOH 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i(OH)2-e-+OH-===NiOOH +H2O
解析 放电时,Ni 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故 C 错误;充电时,阴极反应为 2H++2e-===H2↑,阳极 反应为 Ni(OH)2-e-+OH-===NiOOH+H2O,阴极区电解 质溶液 pH 升高,故 A 错误,D 正确;总反应过程中无 H2O 消耗,故 B 错误。
大学化学第四章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 奇妙的水分子和水资源1. 胶体:分散相粒子的半径通常在10-9—10-7m 溶液:粒子半径小于10-9m 混合物:分散相粒子的半径大于10-7m 2. 可能。
该化合物溶于水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解。
可能。
该化合物溶于水的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解。
3. 是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而且溶液分子与器壁间的附着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内聚力,细的毛细管内就形成凸液面。
的内聚力,细的毛细管内就形成凸液面。
4. 熵增,因为混乱度增加。
熵增,因为混乱度增加。
5. 溶质分子粒径在1nm 以内;胶体粒径在1—100nm 之间,结晶是形成晶体;胶体凝聚是双电层被破坏。
胶体凝聚是双电层被破坏。
6. 查表得水在15度时的蒸气压为1.705kPa %51%100705.187.0%100)/(=×=×=eq p p RH 7. (1)20100080780.13.35.6,=×−=Δ=•=ΔmT K m K T f f f f (℃·kg ·mol -1) (2)K f 环己烷=20。
K f 苯=5.12。
故环己烷好。
故环己烷好8. ,查表知谁的沸点升高常数是0.512℃·kg ·mol m K T bb =Δ-1。
)(7820512.04.0512.06.991001−•==−=Δ=kg mol K T m b b9. 0p n n n p BA A •+=Δ,查表知谁在25度时的蒸气压为3.167kPa )(1068.8,167.3181001086.61086.69663.0167.3544g x x x ×=•+××=− 10. 查表知水的沸点升高常数为0.512℃·kg ·mol -1,m K T b b =Δ)(9.3512.021−•==Δ=kg mol K T m b b,不是,太咸了。
《走向高考_化学》人教版_高考一轮总复习课件以及课后题答案和详解第4章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请将第Ⅰ 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Mg —24 Al —27 Si—28 S—32 Ba—137 Ag —108 Fe—56 Cu —64 Cl —35.5 Br —8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此题包含 16 小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1. (2014 河·北省一般高中高三质监)以下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光导纤维拥有很强的导电能力,所以大批用于制造通讯光缆B.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它拥有消毒杀菌的作用C.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其沸点极低,很简单液化D.SiCl4在战争中常用作烟雾弹,是因为它与水反响时生成白色烟雾分析:此题考察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意在考察考生的识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主要成分为SiO2,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光纤不可以导电, A 项错误;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Al 3+发生水解反响,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达到净水的目的,但明矾没有消毒杀菌的作用,B项错误;氨常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液氨汽化时要汲取大批的热,使四周温度急剧降低, C 项错误; SiCl 4与水反响的方程式为SiCl 4+3H 2O===H 2SiO3+4HCl ,生成白色烟雾, D 项正确。
答案: D2.(2014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调研)化学与生活亲密有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二氧化硫可宽泛用于食品的增白B.聚乙烯塑料制品可用于食品的包装C.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D.“地沟油”严禁食用,但可用来制肥皂分析:此题考察了化学与生活有关的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化学识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前几章主要从宏观方面阐述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
• 本章主要探讨物质的微观结构,了解物质变化的 根本原因
• 近代研究结果表明,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 动的电子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等组成
• 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
• 本章首先讨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特征及其描 述方法,然后再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讨论元素周 期系
为求解方便,需将直角坐标变换为球坐标,参见 下图。
空间某点P的直角坐标与球 坐标的对应关系为:
x=rsinθconφ; y=rsinθsinφ;
z=rcosθ 于是,直角坐标描述的波
x
函 数 ψ(x,y,z) 转 化 为 球 坐 标 描 述的波函数ψ(r,θ,φ)。
z P
r θ
y φ
球坐标示意图
数学上,可以通过分离变量的方法将波函数分为
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核外的原子轨道理解 成一层一层的,每一层都有若干个轨道。
n=1时称为第一层,用符号K表示;n=2时称为第 二层,用符号L表示;以下依次为M、N、O、P、 Q…层。
l=0时表示一种轨道,用符号s表示,即s轨道; l=1时,表示第二种轨道,用符号p表示,即p轨道; 以下依次为d、f、g、h…轨道。
a
3 02Biblioteka 1a3 0
er
/
a0
1 4
2s
1 4
1
2a03
r ( a0
)er
/
2a0
1 (2 r )er/a0
8a03
a0
1 4
2pz 2px
1 1 ( r )er/2a0 cos 4 2a03 a0 1 1 ( r )er/2a0 sinc os 4 2a03 a0
1 (2 r )er/a0
2 4a03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根据电子具有波 粒二象性这一特征,提出了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基 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奠定了现代量子力学的基 础。
• 薛定谔方程是一种二阶偏微分方程,其形式为:
22282m(EV)0
x2 y2 z2 h2
• 式中:x、y、z为空间坐标;ψ为电子波的波函数;
E为电子的总能量;V为电子的势能;m为电子的 质量;h为普朗克常数。
只要波长大于粒子尺寸,即表现出波动性。
1927年美国的戴维逊和英国的汤姆逊实验证实电 子确能衍射。
电子枪 光栅 屏幕 电子衍射示意图
电子衍射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设的正确性。即电子 的运动也具有波动性,或者说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 性。
3.电子出现的统计性
电子绕核旋转时速度极高,而运动空间又非常狭 小,因而不能同时准确测出某一瞬间某个电子的位 置和速度,这就是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同理,Θ(θ)的具体表达式与l(l=0,1,2,…, n-1,共n个)有关,Φ(φ)的具体表达式与m(m=0, ±1,±2,…±l,共2l+1个)有关。
当n、l、m都有确定值时,R(r)、Θ(θ)、Φ(φ)都有
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即ψ(r,θ,φ)有确定的的数学表 达式。
n、l、m分别称为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
a0
1 (2 r )er/a0
2 4a03
a0
3 cos 4 3 sincon 4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合理的波函数有数学意义但没有物理意义。
波函数的平方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它表示电子 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几率大小。
可以将波函数近似理解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 的范围。
习惯上将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所谓的原子轨 道并不是电子运动的轨迹,它只代表电子的某种 运动状态。
数。注意,l的取值受n的限制,m的取值受l的限制。 如n取2时,l只能取0和1,当l取0时,m只能取0, 当l取1时,m只能取0,±1。否则,解出的波函数 在数学上没有意义。
对于氢原子,所有的原子轨道或波函数都有确定
的数学函数式,如表4.1所示。
轨道 ψ(r,θ,φ)
R(r)
Y(θ,φ)
1s
1 er / a0
•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含核原子模型——电子绕核 旋转与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但带电粒子辐射能 量后速度衰减,最后毁灭;
• 1913年波尔提出了波尔原子模型(假设电子运动 符合牛顿方程但不辐射能量),给出了定态轨道、 轨道能级和能量量子化等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 原子光谱。但玻尔理论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 谱。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电子运动的特征
1、吸收和放出能量是量子化的
原子光谱是一条条分立的线条,表明电子具有的能 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的,称之为能量量子化。
红
绿 蓝 紫紫
α
700
β γ δε
600
500
400 波长/nm
氢原子光谱示意图
氢 氦 锂 钠 钡 汞 氖
400
部分元素的真实原子光谱
两部分或三部分:ψ(r,θ,φ)=R(r)×Y(θ,φ)
或
ψ(r,θ,φ)=R(r)×Θ(θ)×Φ(φ)
式中:R(r)称为波函数的径向部分;Y(θ,φ)称为波函 数的角度部分。
只要将R(r)、Θ(θ)、Φ(φ)分别解出后即可得到ψ的 具体表达式。
R(r)有许多个,其具体表达式与自然数n(n=1, 2,3…)有关,即当n=1时有一个R(r)表达式,当 n=2时又有一个R(r)表达式,……
但是,通过上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发现,对于一个 电子的衍射,确实不能确定它将落在何处,但对于 电子流,却可以确定他们在屏幕上某区域出现的几 率大小。
因此,可用(只能用)电子在核外某区域出现几 率的大小来描述电子运动的特征。或者说电子运动 具有几率分布的性质或符合统计性规律。
二、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 为了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先后有多位科学 家提出了不同的原子模型,如
式中的ψ是薛定谔方程的解,是描述电子运动的 数学函数式。只要能找出电子势能的表达式,该方 程就可以精确求解,但目前为止只有氢原子的薛定 谔方程可以精确求解,多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只 能近似地求解。
解此方程需要很多的数学知识,情况非常复杂, 在这里只简要介绍解此方程的思路和解的结果。
1、波函数的求解和三个量子数
500
600
700nm
2、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既具有波动性(干涉、衍射)又具有粒子性 (光电效应),这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924年,德布罗依受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启发, 假设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并导出了著名的 德布罗依关系式:
h/(mV)
式中:λ—微粒波的波长;h—普朗克常数; m—微粒质量;v—微观粒子运动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