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0一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349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0一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补考
小教文00级第二学期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2001年9月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每空1分,共16分)
1.胡适提出的“”和提出的“三大主义”是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2.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年成立于北京的。

3.“左联”于年3月在成立。

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典妻作品是的《》。

5.40年代后期,围绕上海的《诗创造》、《中国新诗》杂志,形成了“”诗派。

6.“好一计鞭子”是抗战初期《放下你的鞭于》、《》、《》的合称。

7.中国新文学进入当代文学的标志是。

8.王蒙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塑造了和两个官僚主义者的形象。

9.“”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初始阶段最先出现的创作潮流。

10.新时期文学中,的小说《你别元选择》是被称为第一篇“真正有了现代派小说的味”的作品。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选对1个得1分,共10分)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
A《沉沦》
B《呐喊》
C《仿惶》
D《冲积期化石》
2.《相隔一层纸》的作者是()
A胡适
B沈尹默
C刘半农
D冯至
3.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是()
A冯至
B徐志摩
C潘漠华
D戴望舒
4.沈从文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边城》里故事的发生地是()
A湖北B广西
C四川D湘西
5.《呼兰河传》是谁的优秀长篇小说()
A丁玲B萧红
C萧军D周立波
6.通过:“珍珠”与“泥上”的比喻阐发深刻人生哲理的小诗《泥土》的作者是()A田间B艾青
C鲁藜D李季
7.被称为建国后抒情散文的黄金时期的是()
A 50年代初
B 50年代中
C 60年代初
D 50年代未60年代初
8.曹禹在建国后创作的有影响的历史题材话剧是()
A《北京人》
B《方珍珠》
C《蔡文姬》
D《胆剑篇》
9.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涌现的小说创作新潮流是()
A“文化寻根小说”
B“新潮小说”
C“反思小说”
D“新写实小说”
10.话剧《于无声处》的作者是()
A宗福先
B宗福先贺国甫
C苏叔阳
D白桦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湖畔诗社
2、“七月诗派”
3、“人像展览式”
4、“伤痕文学”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析《秋夜》的艺术特色。

2、曹禺在《雷雨》中的主要通过什么来体现“雷雨”的象征意义?
3、《黎明的河边》运用第一人称写法有何妙处?
五、论述题(从三题中选二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作品具体论述《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2、结合作品论述《红旗谱》中朱老忠的形象、成长历程及其这一历程所昭示的展开
意义。

3、举全例论述《大堰河—我的保姆》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来强化思想感情。

试卷代号:349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0一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补考
小教文00级第二学期中国现当代文学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1年9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3
1.八事陈独秀
2.1921 文学研究会
3.1930 上海
4.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5.“九叶”
6.《三江好》《最后一计》
7.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
8.刘世吾韩常新
9.“伤痕文学”
10.刘索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A 2.C 3.B 4.D 5.B
6.C 7.D 8.D 9.D l0.B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五四”时期著名的诗歌社团。

(1分)1922年成立于杭州,由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共同发起,出版有《湖畔》、《春的歌集》等。

(2分)代表作汪静之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因其直率表达男女爱情而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分)
2.40年代著名的诗歌流派。

(1分)得名于抗战初期由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主要成员有胡风、阿坑、文青、田间、鲁藜、绿原、邹获帆等,创作成就以艾青、田间最高。

(2分)诗作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诗歌形象多带有象征性,在各具个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质朴、粗旷、奔放的艺术共性,对自由诗体在40年代的再度崛起起了重要作用,代表这一个时代的诗歌主流。

(2分)
3.老舍在《茶馆》一剧中采用的以人物活动力结构要素的独特戏剧结构形式。

(1分)这种结构让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1分)次要人物两代相承;(1分)每个角色自行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产生联系,其他人物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

(1分)这种结构形式使得众多人物主次分明,面貌清晰,在时代大背景下凸现出人物不同的个性和命运。

(1分)
4.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潮流:(1分)出现于1977年末至1979年间,以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为滥觞,得名于卢新华的同名小说《伤痕》。

(1分)代表性作品有小说《班主任》、《伤
痕》、《大墙下的红玉兰》、《代价》,话剧《丹心谱》、《于无声处》,散文《怀念萧珊》等。

(1分)“伤痕文学”直面人生苦难,对“文革”浩劫进行血泪控诉,揭露极“左”路线对人们精神上的伤害,标志着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起到了思想解放运动先声的作用。

(2分)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首篇作品便是《秋夜》。

艺术特色在于主要采用象征手法来曲折地反映现实,融现实的感受于景物描写之中,通过对秋夜室内外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作者在现实斗争中的爱憎感情。

(4分)作品中的景物形象鲜明,既刻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又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2.《雷雨》中“雷雨”的象征意义主要是通过对藜俯的性格塑造来体现的。

(2分)藜漪是剧中性格最为复杂和矛盾的形象,也是最具破坏性的人物,如作者所说是一个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3分)藜漪作为接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渴望爱情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但她无法摆脱樊笼般的周家对她精神上的束缚,形成了强烈的反抗心理和变态性格,故而爱与恨都象火一样能把人烧毁。

(3分)
3.小说叙述的是英雄故事,采用第一人称首先可以给人真实可信的感觉,令读者随着“我”的叙述进入作品描写的环境,身临其境地同作者一起去感受和体会,使作品生动感人;(4分)同时,采用第一人称便于作者将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起来,自如地在各种手段间转换,随时发表议论和感想。

(4分)
五、论述题(从下面三题中选择二题作答。

每题15分,共30分)
1.第一,高度的典型化。

(2分)其二,传神的白描手法。

(2分)其三,叙述体的结构。

(2分)其四,夹叙夹议的政论色彩。

(2分)其五,强烈的讽刺性。

(2分)
举例恰当5分。

2.朱老忠是中国农民英雄的代表性人物,他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不断成长的革命农民典型,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民族和时代所赋予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

(4分)朱老忠从一心想复仇的个人英雄,成长为农民革命斗争的带头人,从单纯与冯家的斗争发展到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加入反割头税、保定二师学潮、高蠡暴动等革命运动,在革命历程中完成了由狭隘的个人复仇者到为广大农民谋利益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升华。

(4分)他的经历昭示了农民革命只有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走上正确道路,取得真正胜利。

(4分)
举例恰当3分。

3.诗作主要运用了排比、对比、复沓等艺术手法来强化思想感情:(3分)徘比是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在作品中得到了大量运用,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怀念乳母的强烈感情。

(3
5
分)对比主要用于描写“大堰河”一生付出的爱和最终的悲剧命运,表现诗人对社会和命运的不平和愤慨。

(3分)复沓主要表现为一头一尾的重复照应,表现诗人感情的升华和回肠荡气的余韵,(3分)
举例恰当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