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掌握其历史特点。

2. 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图片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
1. 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
1.1 社会政治稳定
1.2 人口增长
1.3 疆域扩大
2. 两汉时期的农业发展
2.1 耕作技术的进步
2.1.1 铁犁牛耕的推广
2.1.2 水利工程的建设
2.2 农业制度的变化
2.2.1 井田制的实行
2.2.2 均田制的推行
2.3 农作物种类及产量
2.3.1 水稻、小麦、粟的种植
2.3.2 茶叶、桑蚕的兴起
3.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3.1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1.1 铁器的制造
3.1.2 丝绸、棉布的生产
3.2 手工业分工与市场
3.2.1 手工业分工的细化
3.2.2 手工业市场的形成
4. 两汉时期的商业发展
4.1 货币制度的变化
4.1.1 黄金、铜钱的流通
4.1.2 货币政策的调整
4.2 商业市场的繁荣
4.2.1 城市商业活动
4.2.2 长途贸易的兴起
4.3 商业政策及商人地位
4.3.1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4.3.2 商人地位的变化
5. 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5.1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5.2 促进了城乡差距的拉大
5.3 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2. 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及商人地位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图片、文献资料等展示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

2.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3. 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准备
1. 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案例等。

2.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章节,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3. 准备教学PPT,呈现教学内容、要点。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PPT展示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相关图片。

3. 讲解与讨论:详细讲解两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并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意义。

七、作业布置
1. 请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知识点,形成思维导图。

2. 选取一个与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相关的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调查研究,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九、评价方式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十、拓展与延伸
1. 引导学生关注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思考如何借鉴历史经验推动现代经济的发展。

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3. 组织参观相关的历史遗址、博物馆,让学生直观感受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风貌。

十一、教学延伸活动
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两汉时期的农民、手工
业者、商人等角色,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两汉时期不同职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经济活动。

2. 开展一次历史知识竞赛,题目可以涉及两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手工业工艺、商业法规等方面,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十二、课堂互动环节
1. 问答环节:教师提出与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回答问题正确得分,评选出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

十三、教学资源
1. 历史文献:包括《史记》、《汉书》等古代史籍中关于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记载。

2. 图片资料:两汉时期的农业工具、手工业制品、货币、市场场景等图片。

3. 影视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反映两汉时期历史风貌的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辅助材料。

十四、教学进度安排
1. 第十四周:完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

2. 第十五周:进行教学延伸活动,对两汉时期经济发展进行总结和复习。

十五、教学总结
1. 总结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两汉时期经济历史。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档为两汉的经济历史教学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准备、过程、作业、反思、评价、拓展、延伸、互动环节、资源、进度安排到教学总结,全面覆盖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难点主要在于理解两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及商人地位的变化,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些经济活动背后的历史意义。

整体来看,本教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献资料等了解历史,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深入探讨,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