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的改进(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的改进
蒙泉学校何柳成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的改进》的实验创新课。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我这个课题的设计思路: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氧气》中的一组重要的演示实验
这组实验是在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之后的一组演示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
该实验趣味性强,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化学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但是,教材中这组实验的原型设计:是在课前由教师准备多瓶氧气,用玻璃片盖住,保存在集气瓶中,然后在课堂上使用。
这样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我认为存在以下的不足:
第一、课前准备的氧气瓶数多,会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预先制备实验所用的氧气,经常会因为保管不善,造成收集好的氧气外逸,而导致课堂演示现象不明显,甚至失败;
第三、演示硫的燃烧实验时,易造成空气的污染,损害师生健康;
第四、集气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后,氧气的浓度很快下降,造成实验现象持续时间不长,不利于学生的观察;
这些情况很大程度是由于氧气的不纯或用量不足造成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在课堂上临时制取氧气,并且给实验提供持续、平稳的氧气流,由此我想到了以下的改进措施:(请看,这就是我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用注射器的外管替代集气瓶;注射器外管的下端管口连接制取氧气的装置,以得到持续、平稳的氧气流;为了便于控制生成氧气的速度,在这里我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来制取氧气。
在注射器下部内侧壁上贴上一圈大约5厘米高的铜片,注射器底部放一层棉花,然后装入颗粒状干燥剂碱石灰(既能干燥氧气,又能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注射器);在注射器管口塞上一个装有燃烧匙的单孔橡胶塞将产生的气体导出进行检验或处理。
本实验所需的器材主要有:注射器外管、燃烧匙等;药品包括
细铁丝、木炭、硫粉等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演示这个实验
首先按实验装置图连接好装置(事先已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过氧化氢溶液滴加速度,使气体缓缓放出,看到锥形瓶中有大量气泡均匀冒出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注射器外管中氧气是否已收集满,然后做下面的性质实验。
(1)先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将事先绕有光亮的细铁丝的火柴梗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当火柴快要燃尽时,将铁丝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注射器外管中,注意上下移动铁丝,让其充分、持续地燃烧。
我们会看到铁丝剧烈燃烧,持续时间长。
(2)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将木炭用镊子夹住烧至红热后,放在燃烧匙中,把燃烧匙伸入注射器外管内,观察到烧红的木炭在注射器外管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用橡胶塞塞住注射器外管管口,将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3)取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点燃,观察到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烧匙伸入注射器外管内,塞紧橡胶塞,观察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将气体导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改进后,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实验操作省时方便,为老师节省了大量的课前准备的时间;
第二、每个实验都可以重复多次,现象明显、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第三、实验对有害气体进行了处理,真正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第四、由于操作简单,可以给学生当堂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