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南乡子 送述古》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②,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释】①述古:陈襄,苏轼好友。
熙宁七年(1074年),陈襄杭州任满,移任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作此词送别。
②临平山:在杭州东北。
临平塔时为送别的标志。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指出述古离别时回望离别之地,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B.“谁似”二字意喻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哀伤。
C.“归路”两句写友人离去后,词人在归途中吹着凄凉的晚风,回家后辗转反侧而无法入睡。
D.最后一句选用了两个“晴”字把雨和泪联系起来,用词贴切而新颖。
16.本词是怎样抒发离别之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A“回首”“不见”的主语不是述古,而是词人自己。
16.①运用拟人手法,“迎”“送”将高塔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词人不能像亭亭耸立的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
②借景抒情,借晚风、残灯、秋雨等清冷孤寂的哀景,表达了词人在友人离别后的感伤之情。
③运用叠词,“亭亭”“荧荧”均为叠词,生动表达出词人送别友人的不舍与思念友人的哀伤。
(共3点,每点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回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隐隐看见一座城。
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
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