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初中七年级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的阳光开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
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验,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
开得细小而执著。
(1)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与母亲的话“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语句相近而含义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2)文章前四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3)品读第⑥节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4)结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说说“我”在文中的作用。
(5)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
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
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
(30字左右)
【答案】(1)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
(2)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3)①他有些耳聋。
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
②他回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③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④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
(4)“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
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5)××就像一朵蒲公英,总是绽放出灿烂的笑脸,她虽然成绩平平,但她微笑待人,她的乐观感染着我,让我情不自禁走近她,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
【解析】【分析】(1)“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是文章的标题,结合全文内容来看,它指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
而“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是母亲的话,句中的“草”指的就是自然界生长的草,是母亲向我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
(2)这篇文章以母亲的话及“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的故事,来表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主旨,告诉读者:每一个人都像草一样,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结合全文来看,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草”,是像草一样不被人重视的学生,作者运用大量笔墨描写各种草开的花,是为下文写像草一样的耳聋学生不被重视,最终“手工泥娃娃却获得特等奖”作铺垫,借花喻人,表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主题。
(3)画线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笑容”,比喻成“盛开的野菊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笑容的灿烂和阳光。
表达了我对孩子的欣赏。
然后从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从中筛选出他“阳光的心态”的句子即可。
(4)第一问:结合“‘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
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分析得出: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
结合“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得出:勇于反思。
然后综述即可。
第二问:本文在“情节结构”上:“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故事的所有情节,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从“人物塑造”方面,“我”见证了“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耳聋学生”的形象;从“主题表达”上“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5)开放性题,答案不唯一。
要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注意比喻贴切合理,同时还要注意评价与比喻存在关联,体现关怀意识。
故答案为:⑴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含义是每一个人(学生、孩子)都能成才,母亲的话只是在陈述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这一自然现象;
⑵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⑶①他有些耳聋。
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
②他回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③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④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
⑷“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
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⑸××就像一朵蒲公英,总是绽放出灿烂的笑脸,她虽然成绩平平,但她微笑待人,她的乐观感染着我,让我情不自禁走近她,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辨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区分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不同作用,结合其所处的语境去分析含义;
⑵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
⑶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解答此题从文中找出有关“他”的描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
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及作用的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找出描写“我”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⑸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选择一个自己身边的最熟悉的人,然后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对其进行评价即可。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孩子最好的朋友
阿西莫夫
(一)
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在外面的环行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
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到了。
还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
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
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
”
“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
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来啊。
我想这可能是月球上的第一个。
”
“它可够贵的。
”安德森太太话虽如此,脸上却带着微笑。
“维修罗伯特可也并不便宜啊。
”
(二)
正如他妈妈说的,吉米正在外面的环行山上。
从地球观点看,他有些纤弱,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如说他长得很高。
他有着长而灵活的胳膊和双腿。
穿上太空服,他显得厚重而矮胖起来,但他仍然能比任何一个地生人更好地适应月球引力。
当吉米伸开腿以袋鼠那种跳跃方式前进的时候,他爸爸也跟不上他。
环行山外面的斜坡向南面倾斜着,而低
悬在南面天空的地球(从月球城看去,它总是在那个位置)已经几乎变成了完整的圆形,因此映得整个环行山的坡面上一片光明。
斜坡非常平缓,即使加上太空服的重量也不能阻止吉米向前急冲一跃,仿佛月球引力不存在一样漂浮在空中。
“快过来,罗伯特!”他喊道。
罗伯特从无线电里听到了他的喊声,尖啸着随后跳了过来。
像吉米那样的行家也跑不过罗伯特,这家伙又不需要太空服,又长着四条腿,还一身钢筋铁骨。
罗伯特跃过吉米的头顶,翻了个筋斗,正好落在他的脚边。
“别显摆了,罗伯特,”吉米说,“跟在我边上。
”
罗伯特再次发出尖啸声,这种特殊的尖啸声表示“是!”
“我才不信在呢,你这个骗子!”吉米喊着,然后他最后一跳,划出一道越过环行山顶的曲线落在里面的山坡上。
地球沉在了环行山顶的外面,他周围立刻被浓重的黑暗所包围。
一阵温暖而友好的黑暗抹去了地面和天空的差别,除了闪烁的星光。
事实上,吉米本不该一个人在环行山黑暗的内部玩。
大人们说那是危险的,但那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
地面很平坦,踩上去嘎嘎作响,而吉米知道仅有的几块岩石每一块准确的位置。
另外,当罗伯特在他身边蹦来蹦去,又是尖叫又是闪光的时候,他在黑暗中跑一跑又可能有什么危险呢?就算没有它的闪光,罗伯特通过雷达也能知道它在哪里,吉米又在哪里。
当罗伯特在身边的时候,吉米又怎么可能走错路呢?当他太靠近一块岩石的时候,罗伯特会轻轻地碰他的腿;罗伯特会跳到他的怀里表示它是多么喜欢他;当吉米藏到岩石后面的时候,罗伯特一面转着圈子,一面惊恐地低声叫着;而实际上这一切的同时,罗伯特总是清楚地知道他在哪里,有一次他一直躺着而且假装受了伤,罗伯特就发出了无线电警报,月球城中的人们飞快地就赶来了。
事后他爸爸告许了他这个小把戏,他就再也没试过了。
正在吉米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从他的个人波段传来他爸爸的声音“吉米,回来,我有些事要告诉你。
”
(三)
古来现在脱下了太空服,洗了个澡。
当你从外面进来的时候总是要洗个澡的,甚至罗伯特也要冲个淋浴,但它很喜欢。
它四脚着地站在那里,小小的一尺长的身子轻微振动着发着微光,它小小的脑袋上没有嘴巴,只有两个大大的玻璃眼睛,还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那里是它的大脑。
它不停地尖叫着,直到安德森先生说:“安静点,罗伯特。
”
安德森先生微笑着说:“吉米,我们给你带了一份礼物,它现在在火箭站呢,等明天所有的检查都完成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见到它了。
我想我现在应该告诉你。
”
“地球上的吗?爸爸。
”
“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
一只真正的狗。
一只小苏格兰狗。
月球上的第一只狗。
你再也不需要罗伯特了。
你知道,我们不能把它们都留下来,别的孩子会带走罗伯特的。
”他看起来想等吉米说什么,但又接了下去,“吉米,你知道什么是一只狗的。
它是活生生的。
而罗伯特只是个机械的仿制品,一只机器狗,它也因此得名。
”
吉米皱起了眉毛:“罗伯特不是仿制品,它是我的狗。
”
“不是真正的狗,吉米,罗伯特只是一堆钢铁和线圈加上一个简单的电子脑而已。
它不是活的。
”
“它能做我让它做的每一件事,爸爸。
它能理解我,它肯定是活的。
”
“不,儿子。
罗伯特只是一个机器,是编好的程序让它做的,而一只狗是活生生的。
你有了一只狗之后你再也不会要罗伯特了。
”
“狗需要太空服,不是吗?”
“是的,当然。
但这是值得的,它会用得到的。
而当它在市里的时候就不需要了。
当它来了你就会看到不同了。
”
吉米看着罗伯特,它又叫了起来,很低很慢的声音,仿佛惊惶不安的样子。
吉米伸出了胳膊,罗伯特一跳跃进他的臂弯。
吉米说:“罗伯特和那只狗到底有什么不同的?”“这很难解释,”安德森先生说:“但很容易看出来。
狗会真正地喜爱你。
而罗伯特是被调制成装作喜欢你的样子。
”
“但是,爸爸,我们并不知道狗的内心是怎样的,或它是怎么感受的。
也许它也是装出来的。
”
安德森先生皱起了眉毛:“吉米,当你体会到活生生的东西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其中的差别的。
”
吉米紧紧地抱往罗伯特,他也皱起了眉毛。
他那不顾一切的表情显示出他不会改变他的想法。
他说:“但它们所装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过我的感觉吗?我喜欢罗伯特,这才是真的。
”
而那只在它一生中从来没有被这么紧地抱着的小机器狗,急促而尖锐地叫了起来——欢喜地叫了起来。
(1)从文章中来看,安德森夫妇为吉米购置地球狗的真正原因是()
A.安德森夫妇怀念地球的生活。
B.机器狗的维修费用极其昂贵。
C.希望吉米体会到活生生的爱。
D.罗伯特对吉米的忠诚度不够。
(2)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两位同学的看法产生了分歧。
请在横线上为乙同学补充反驳的理由。
甲同学:我觉得这篇文章有问题。
第(二)部分完全可以不要,因为它并不影响故事的进晨。
乙同学: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说法。
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文章内容或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答案】(1)C
(2)第(二)部分可以表现吉米与罗伯特之间长时间形成的默契与友谊,以及罗伯特作为机器狗比真正的狗的优秀之处。
这也为之后吉米的选择作了铺垫
(3)从吉米对待地球狗与机器狗的态度,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会给人的情感沟通带来的危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机器取代,陪伴人类的不再是亲情、友情,取而代之的是有求必应的机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淡漠,当一个孩子认为机器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这将是人类感情中的最大悲哀。
【解析】【分析】(1)依据“吉米,当你体会到活生生的东西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其中的差别的”这一父亲所说的话可知,安德森夫妇为吉米购置地球狗的真正原因是“希望吉米体会到活生生的爱”。
故答案为C。
(2)从全文内容来看,文章的第二部分内容,重点叙写的是吉米与罗伯特(机器狗)之间的默契与友谊,同时也交代了罗伯特作为机器狗比“真狗”的优秀之处。
这为后文叙写吉米选择罗伯特(机器狗),还是“真狗”的故事做铺垫。
据此可知,文章第二部分是不能删去的。
(3)这篇科幻作品叙写了吉米与罗伯特(机器狗)之间的亲密关系,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带来的情感的漠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机器取代,陪伴人类的可能不再是亲情、友情,可能是有求必应的机器,这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C;
⑵第(二)部分可以表现吉米与罗伯特之间长时间形成的默契与友谊,以及罗伯特作为机器狗比真正的狗的优秀之处。
这也为之后吉米的选择作了铺垫;
⑶从吉米对待地球狗与机器狗的态度,我们可以感受到科技发展会给人的情感沟通带来的危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机器取代,陪伴人类的不再是亲情、友情,取而代之的是有求必应的机器,必然会导致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淡漠,当一个孩子认为机器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这将是人类感情中的最大悲哀。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⑵本题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和文章内容相符合;
⑶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依据文章内容和自我的阅读感受回答。
回答时要立足上下文,衔接自然得体,表达通顺流畅。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
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跟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通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模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纵观全篇,下列紫藤花的哪一个特点给作者带来了最强烈的感受?()
A.盛
B.密
C.流
D.紫
(2)从文章中看出,作者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下面图能够代表作者情绪变化的历程。
(3)文中最后一段说“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
【答案】(1)A
(2)【甲】
(3)“我”被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决定尽快投身到生活中去。
(4)花曾因人世的灾难横遭株连,但此时却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人更不能深陷在伤痛与
焦虑中,停下前进的脚步。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解析】【分析】(1)本题从“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语句中可以看出,给作者带来了最强烈的感受的词语是“盛”。
故选A。
(2)文章写于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后,此时作者内心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情绪的变化由低沉到昂扬的转变。
故图【甲】最能表现作者的情感变化。
(3)文章的最后“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面上是说自己迅速的离开,但这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导致的——作者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被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进而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心情愉快、振作精神投身到新的生活中去。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语句“花和人都会通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紫藤萝花曾因人世的灾难横遭株连,但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由物及人,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面对生活的不幸或挫折,都应该振作精神,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 A;
⑵【甲】;
⑶“我”被紫藤萝顽强的生命力所感染,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决定尽快投身到生活中去;
⑷花曾因人世的灾难横遭株连,但此时却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人更不能深陷在伤痛与焦虑中,停下前进的脚步。
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振作精神,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解答时,认真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情节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梳理。
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的内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根据其中的描写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如果文中有现成的人物心理描写,就可直接从中筛选出词语作答。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归纳能力。
解答时,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进行概括;
⑷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抒发感慨即可。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丑娘
李兆权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