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作业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永远的童年”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为基本的教学单位,以整合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以探究式学习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分为三部分:教科书教学,读整本书、语文实践活动。
教科书教学又分为四个模块:预习(1课时);理解内容、体会感情(2课时);领悟表达、欣赏评价(2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2课时)。
前三个模块完成教科书课文的教学。
每个模块的学习内容都把一个单元中的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通过某个点建立课文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包括《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五篇课文。
以“童年”作为基本的组合点,包括古诗词、儿童诗、记叙文等文体形式,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童年。
根据我们的教学理念和单元特点,确定阅读高尔基的《童年》进行读书交流,开展“我的童年”的语文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在感受童年的基础上,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进行设计。
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他人故事的同时,能领悟到该如何表达自己。
预习模块让学生整体感知,提出不理解的问题;理解内容模块以解决学生疑难为主要目的,体会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领悟表达模块,了解用不同的方式来描写童年,体会各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对语言进行推敲和欣赏;口语交际和习作模块,让学生回味自己的童年,然后与同学交流,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读整本书交流模块,在学生阅读《童年》这本书以后进行交流,了解童年的不同经历,感悟不同的童年,体会到更复杂的叙事结构;语文实践模块,以表现“我的童年”为主线,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童年,是在习作基础上更多样化的表达,可以采用诗歌、散文、图画书等多种形式。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出作者传达的真情实感。
2.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3.用“小组鉴赏”的方式,领悟本单元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和揣摩语言的能力。
4.能够用合适的方式把自己的童年故事讲具体,能使用本单元学习到的表达方法。
5.能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表现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6.能从多角度评价他人的童年趣事,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模块一预习
一、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齐读导语。
读完导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设计意图:以读导语说课文题目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单元内容,这对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有着重要作用,一是让学生从大体上了解单元内容的概要,二是在整体上树立单元整合的思维。
】
二、解决生词读音
看到词语盘点,速读生词。
学生读词之后进行展示。
三、朗读课文,概括内容
小组分工学习,以“古代、现代、当代”为时间线索,概括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学,教师开始指导,学习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内容,板书。
四、提出问题,提炼梳理
概括完课文内容后,还有哪里读不懂,小组内提出,相互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由老师写在黑板上,并且进行分类。
字词理解的当堂解决,理解内容、情感表达类的问题,汇总在一起,待后面学习时解决。
模块二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一、导入
“趣味闯关”小游戏导入。
“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对搂两搂……六棵柳树搂六搂”,每组一名同学上台说一句,第二组快速接说,如说错或出现停顿则视为失败,依此类推,最后一名在台上的同学获胜。
分享游戏带给我们的体验:除了口齿伶俐,反应快之外,更多的带给我们的是快乐,正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永远的童年”这组课文一样,看看文章都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与情趣,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
二、解决问题
在预习模块中,有的同学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师让学生重复一下上节课留下的问题。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一次快乐的童年之旅,希望同学样认真听课,答案就在旅途之中。
问题预设
(1)“童年一去不还”与“重临于我的心头”两句话矛盾吗?应该怎样理解?
感情朗读:读出对童年的留恋。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感情朗读:读出“我”的入神和对骆驼的喜爱。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感情朗读:读出心胸的胆荡与自我安慰。
三、交流感悟,探究思考
1.学习要求:在预习模块中,同学们都总结出了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组分工,通过这些故事,从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童年生活?画出来,读一读,并用词语进行概括。
2.小组交流体会。
(把自己承担的问题与组内同学分享)
3.全班汇报:板书体会到的童年的美好的特点。
(确定特点——找出相应句段——分析句段里的重点词或句子——品读)
四、总结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从古代、现代、当代来向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童年不仅仅有快乐、调皮、活泼、自由,还有丰富的想像力,对知识的探究思考。
模块三领悟表达欣赏评价
一、导入
1.看《寻宝》视频,谈观后收获。
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出这对“青花五彩罐”有五个优秀,谁能说一说你听到的“五个优秀”是什么?
2.学生谈听到的内容。
3.课件展示“五个优秀”。
1器形端庄规整,没有任何歪斜和不圆的情况。
2它的保存状况及其完美,老的东西像新的一样,这才是最好的品相。
3它的胎釉精良,胎体细密坚硬,釉面有足够的硬度。
4它的五彩绘画代表了康熙时期最高的水准。
5成对瓷器海外回流实属难得。
4.师生讨论专家鉴赏的角度。
物鉴定专家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评价了这一对“青花五彩罐”,这五个评价角度分别是什么呢?
二、把鉴赏瓷器的角度,引申和运用到对一篇文章的评价
1.引申出对文章评价的三个角度。
这几个评价瓷器的角度对我们评价一篇文章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看“器型”就是看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材料的组成等;看“绘画”就是看文章的故事情节所展现出的画面精彩与否;看“胎釉”就是看文章语言文字的运用。
(板书:整体、情节、语言)
2.课件展示三个评价文章的角度。
1从整体看文章的结构和材料组成……。
2从故事情节展现的画面上看……。
3从语言文字上看……
3.闭目静思。
如何从这三方面去评价一篇文章?
4.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思考之后你对这三个评价角度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小组分工学习,汇报交流
1.小组按年代分工,各自明确学习任务。
本单元课文分别描写了古代、现代和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那我们就以不同的时代分为四人小组学习,古代和当代分别一人、现代两人,难易程度不同,小组合理分工。
分别阅读相关的文章,然后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说出或写出自己的鉴赏结果。
2.提示小组交流避免出现的问题
在小组分工之前,想一想小组学习经常出现的不良情况分别有什么?
(自学不认真、一个问题占用时间过长、语言不准确简练、不能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3.自学结束,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成员把自己对文章的评价在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对发言提出自己修正和丰富的意见。
4.以小组为单位,发表推荐演说。
老师选取一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进行修正和补充。
我们就按古代、现代、近代的顺序汇报,回报是要说清自己是从哪个角度进行评价的。
5.交流结束,老师总结
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本组的四篇文章,相信同学们会有很多收获,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鉴赏文章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读书、习作和日记评价中去。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每当我们回想起童年趣事时,脸上总会泛起幸福的光彩。
那些童年往事就像潺潺的小溪在我们心中流淌。
看到这些照片,美好的童年生活就会重临大家的心头,我们共同来欣赏。
2.配乐展示学生搜集的童年照片和视频。
二、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
1.讨论思路
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自己童年的故事讲清楚呢?
(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的讲出来。
)
2.小组交流童年趣事
回想童年,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难忘呢?
3.小组推荐趣事,全班交流评价
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童年的故事,评一评他的童年生活有趣在哪里?
三、交流评价小组推荐的趣事
1.明确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把童年故事有条理的讲清楚、讲具体,并且重点突出“趣”。
2.故事串联
把小组内每个同学的童年故事编织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故事链。
3.学生自由习作
四、习作讲评
1.展示、评价习作
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习作,可以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2.师生共同评议习作内容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3.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让其他同学评一评并提出修改建议。
4.总结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与习作,同学们回顾了自己美好和快乐的童年故事,然后又把童年趣事用具体生动的语言与其他的人来共同分享。
希望这次习作的过程能改大家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
《童年》读书交流会
阅读目标
1.阅读《童年》这本书以及读后的交流,了解不同时代童年的生活。
2.能够对书中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人物描写进行鉴赏。
3.能够根据书中内容,进行加工、创造、表演。
活动准备
1.小组选取书中一段印象深刻或者喜欢的一处描写,进行加工、创造、排练。
2.可以选取合适的音乐。
学习过程:
一、话题交流
1.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高尔基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2.你最喜欢书中的谁?最讨厌谁?说说为什么。
3.读了这本书,你愤怒了吗?欣喜了吗?恐惧了吗?……具体在哪个环节?
4.假如你也面临阿廖沙的困境(父母相继去世),你打算怎样过好自己的童年?
二、活动设计
1.为书中人物做画像
这本书没有插图,但是读过本书之后,某些人物的样子肯定深深印在了你的心里。
请你为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画一幅画像,并在旁边做一点简单描述。
展出画像,共同鉴赏。
2.加工、创造、表演
(1)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要有旁白、有场景的描述。
(2)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
3.童年记事
为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做一下记录吧,等你长大后再来回忆这美好的日子,你一定会回味无穷!
活动目标
学生能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沟通、表演、合作、组织、重整信息等能力。
活动准备
小组合作探讨出展示美好童年的方式(如:写、画、讲、演……)
活动过程:
一、汇报展示方式
每个小组的组长向大家汇报展示美好童年的方式,并说明这样展示的理由。
二、展示“我的美好童年”
以组为单位,分别向大家展示“我的美好童年”。
预设:展示照片,逐一讲解;
展示童年时期画的画,讲给大家听;
演一演童年的故事;
编排一个童年小故事;
读读童年的小诗;
……
鼓励学生多种展示方式。
活动延伸:
1.和父母交流小时候的故事:让父母为自己讲述小时候有意思的、痛苦的或者难忘的经历。
2.把同学们展示过程中的资料(如:照片、画、小诗、故事等)张贴出来,办一期班级展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1466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