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薄膜大棚春黄瓜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薄膜⼤棚春黄⽠栽培技术
塑料薄膜⼤棚春黄⽠栽培技术
柳⾂
(吉林省通榆县团结乡农业技术推⼴站,吉林通榆 137200)
摘要:塑料薄膜⼤棚栽培农作物能够有效地提⾼地温,促进作物早成熟。
⽤⼤棚栽培春黄⽠对于农民来说既能充分利⽤⼟地,还能提⾼农民的经济收⼊,⽂中对于⼤棚春黄⽠的栽培技术进⾏研究。
对塑料薄膜⼤棚春黄⽠栽培的育苗、定植、管理和收获进⾏了相关介绍。
关键词:塑料薄膜⼤棚;黄⽠栽培技术;⼤棚春黄⽠;黄⽠栽培;黄⽠种植
中图分类号:S3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32-2
塑料⼤棚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利⽤塑料⼤棚(简称⼤棚)栽培黄⽠,能够满⾜黄⽠喜温和耐湿的特性。
⼤棚栽培黄⽠保温效果好,光照时间和露地⼤致相同,光照强度也基本满⾜要求,温度和⽔分可以⼈为控制。
⽐露地提前1个多⽉,产量成倍增长,经济效益很⾼,是⽬前通榆县春黄⽠的主要栽培形式之⼀。
由于塑料⼤棚春黄⽠栽培季节正值4⽉期间,环境条件⽐⽇光温室优越,栽培管理技术⽐⽇光温室简单,因此对春季⼤棚黄⽠栽培作以介绍。
1 育苗
⼤棚黄⽠最关键的是要提早育苗,这⽅⾯主要从以下⼏点⼊⼿。
1.1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品种
⽬前吉林省春季塑料薄膜⼤棚栽培的当家品种为长春密刺。
⽣产上⼀般在2⽉末或3⽉初播种。
1.2 播种
在加温温室中,配好营养⼟装⼊播种箱中,将经过浸种催芽处理的带芽种⼦摆好,覆盖⼟后浇透⽔,放在温暖处促进出苗。
每公顷按60000株保苗,⽤种⼦量为2.25kg左右。
1.3 苗期管理
⼦叶展平后及时分苗。
苗期倒苗2-3次,苗期给以变温管理,即不同⽣育阶段、⽩天和⿊夜、晴天和阴天给以不同温度管理。
苗期叶⾯喷肥两次,⽔分要促控得当,尽量增强光照,及时除草和防治病⾍害。
定植前控⽔降温,加强通风锻炼。
幼苗长到5-6⽚叶,苗龄55-60天时准备定植。
⽼菜区菜农栽培技术熟练,⼀般都进⾏嫁接育苗。
新菜农经验不⾜,嫁接有困难,应加强学习,⼒求尽快掌握嫁接技术。
2 适时定植
⼤棚黄⽠出苗后要及时进⾏定植,定植可以从以下⼏个⽅⾯进⾏。
2.1 塑料薄膜⼤棚的准备
要在头年秋天⽤塑料薄膜扣好棚,这样的越冬棚冻⼟层浅,开化较早,有利于提早定植。
设好天幕、围裙和⼩拱棚。
为了提前定植,有条件的可以在棚内设置简易热风炉。
2.2 整地施肥
提前两周深翻地20cm,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料75000kg。
最好是⽤马粪,因为马粪不仅提供肥⼒,还能疏松⼟壤和提⾼地温。
整平耙细,做成1m或1.2m宽的⾼畦。
然后覆盖上地膜,地膜拉紧覆平。
灌透⽔,多层粗盖,待地温升上来后即可定植。
2.3 确定适宜的定植期
10cm⼟层温度稳定通过12°C以上,夜间⽓温不低于5°C时⽅可定植。
定植期间因定植棚内保温设施⽽异,在吉林省⼀般单层棚4⽉中下旬;带⼆层幕的为4⽉中旬;多层覆盖的可以在4⽉上旬;有临时加温设备的(⽐如有暖风炉等)的可以提前到3⽉末。
⼀定要根据具体的栽培条件严格把握定植期,不能盲⽬提前。
2.4 定植⽅法
选寒末暖初的晴天上午,打好定植孔,施⼝肥并与⼟拌匀。
选优质壮苗,⼤、⼩苗分开栽于定植孔中,苗坨稍⾼出畦⾯
(2cm)或与畦⾯⼀平。
埋⼟稳住,浅透⽔,⽔渗透下去后⽤细⼲⼟⾯严密封埯。
每公顷约栽60000株,1m宽的畦栽单⾏,株距20 cm;1.2m宽的畦栽双⾏,⼩⾏⾏距45cm,株距25cm。
3 定植后的管理
⼤棚黄⽠定植后要进⾏定期管理,这⽅⾯包括以下⼏个⽅⾯。
3.1 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1周内加强保温,关严门窗,挂好门帘,不超过33°C不通风。
遇到有寒流,加扣⼩拱棚或在⼤棚周围⽴1圈草苫防寒。
有时⼝肥或基肥造成烧根,秧苗叶⽚不舒展,叶⾊暗绿,根枯黄⾊,轻者可通过浇⽔救活;重者会⼲枯死亡,这时要及时补苗。
发现⼼叶见长时,表⽰已经缓苗,根系开始从苗蛇向周围⼟壤⼤量伸出,需⽔量增加,要求及时浇缓苗⽔或称扎根⽔,扎根⽔⼀般浇沟⽔。
3.2 初花期管理
从缓苗期到根⽠坐住这段时间,主要是促根控秧苗,为结果期打好基础。
缓苗后及时插架绑蔓,⾼秧弯曲绑,使⼤⼩秧的顶端均在同⼀个⽔平线上,便于管理。
适当控⽔蹲苗,以利于发根。
植株长势过慢,叶⽚暗绿⽆光泽,龙头紧聚说明缺⽔;如果叶柄、节间过长,叶⾊淡绿,叶⽚上举,靠近⽣长点的叶⽚稀疏,说明⽔分过多。
实⾏⼤温差管理,⽩天室温超过35°C时进⾏放风降温,午后20-25°C时闭风,夜间温度应当保持在10-13°C。
放风⽅法是先打开门窗,随着外温度的升⾼,可以卷起肩部压在围裙上的薄膜,扒缝放风。
5⽉中旬左右,通风⼝⾯积应达到覆盖⾯积的10%。
阴天虽然⽓温低,但由于阴天光照弱、湿度⼤,植株容易染病,因此也要适当放⼩风排湿。
根⽠坐住时,停⽌蹲苗,每株刨坑追施腐熟农家肥料50g或硝酸铵10g,追肥后及时灌⽔。
3.3 结果期管理
5⽉下旬后,⽓候转暧,光照增强,是争夺⾼产的关键时期,尽量调动各种栽培管理措施使黄⽠⽠秧并茂,延长结果期,夺取丰产。
加⼤通风量降温排湿,扒缝或揭开⼤棚底边薄膜通风,避免夜间结露,通风⼝⾯积要达到全部覆盖⾯积的25%,夜间湿度最好控制在65%以下。
结⽠期,需肥需⽔量剧增,肥⽔不⾜易化⽠和产⽣畸形⽠。
每5-7天浇⼀次⽔,两次⽔⼀次肥。
每公顷施发酵农家肥料7500 kg 与硝酸铵225kg。
⽣育全期叶⾯喷施0.2-0.3%磷酸⼆氢钾5-6次,浇⽔宜在晴天进⾏。
黄⽠根系浅,以“少⾷多餐”为肥⽔管理准则。
当植株达到25-30叶⽚时摘⼼,促进回头⽠着⽣,及时摘除⽼叶、病叶和卷曲叶。
4 收获
黄⽠收获要早收根⽠,开花后10天,⽠条“顶花带刺”时摘收嫩⽠,及早摘掉畸形⽠,采收初期2天收⼀次,盛收期1天收⼀
132 JILIN AGRICULTURE
六盘⽔⼭区马铃薯环境适宜性分析与规范化栽培技术
陈永莉
(贵州省⽔城县农业局,贵州⽔城 553000)
摘要:⽂章对六盘⽔⼭区马铃薯种植环境适宜性作出了分析,并提出了该地区马铃薯规范化栽培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适宜性分析;栽培技术;六盘⽔⼭区
中图分类号:S31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33-1
马铃薯,⼜名洋芋,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地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易于种植。
马铃薯产量⾼,营养丰富,是具有多种⽤途的经济作物[1]。
为满⾜各地在推⼴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中对马铃薯优质⾼产规范化栽培技术的需要,笔者对六盘⽔⼭区马铃薯环境适宜性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规范化栽培技术。
1 六盘⽔⼭区马铃薯种植适宜性分析
1.1 马铃薯⽣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马铃薯⽣长期90-110天。
喜凉,喜光照、不耐热、怕霜冻,要求具有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壤和⽓温⽇照差较⼤的地区。
(1)温度条件:喜冷凉,不耐⾼温,⽣育期以17-21℃/d为适宜。
昼夜温差⼤,利于块茎膨⼤,在较低的夜温,更利于茎叶同化产物向块茎运转。
(2)光照条件:喜光、属长⽇照作物。
在11-13 h/d⽇照下,茎叶发达,有较强光合作⽤,块茎的增长也很快。
(3)⽔分条件:在⽣育期间,⼟壤湿度保持持⽔量的60-80%为宜。
(4)⼟壤条件:以pH值5.5-6.0的微酸性⼟壤最适宜。
适合⼟深、结构疏松、排⽔通⽓畅和富含有机质⼟壤,如孔隙度⼤、通⽓良好的⼟壤,更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块茎增长。
1.2 马铃薯适宜性分析
(1)地理环境:六盘⽔地区位于贵州西部乌蒙⼭腹地,平均海拨1750⽶,80%以上为⼭区和少部分的丘陵,适宜马铃薯种植。
(2)⽓候因素:六盘⽔地区属西南亚热带季风性⽓候,光照充⾜,⽓候温和,降⽔充沛。
年平均⽓温12-14℃,⽆霜期达300d 以上。
年平均⽇照时数为1300-1750h。
总体⽓候特征特别适宜马铃薯⽣长。
(3)⼟壤特征:该区⼟壤类型主要为紫⿊⾊⼟、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等农业⼟壤,且带有砂壤⼟特点。
据测⼟分析,全区⼟壤的pH值呈微酸性⾄中性。
有利于马
铃薯的⽣长。
2 马铃薯规范化栽培技术
综上所述,该地区利于⼤规模种植马铃薯。
因此发展马铃薯⽣产,全⾯推⼴马铃薯优质⾼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提⾼马铃薯的种植⽔平,对确保⼭区粮⾷安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都具有重要作⽤[2]。
技术规范简介如下:
2.1 选种
选⽤优质⾼产、抗逆性强、适应性⼴的品种为原则。
根据⾃然⽣态⽓候、⽣产⽔平及其市场需求等,选⽤优质抗病、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耐寒、耐贮运、商品性能好的脱毒种薯为种。
以推⼴中晚熟菜⽤型和适于加⼯的品种,如毕引1号、昭绿4号、威芋3号、会-2、威芋4号等品种为荐。
2.2 科学选择种薯,严格抓好种薯处理
要求选⽤外观⽆病⾍害、⽆冻害、⼤⼩适中的脱毒种薯作种。
在播种时要严格抓好以下3个环节的种薯处理:(1)催芽,主要以⽤九⼆O溶液浸种催芽和砂床积层催芽两种⽅法为主。
(2)切块:将双⼑切种,纵切为主,保证每块种薯有2个以上芽眼,切⼑以75%酒精消毒或0.1%⾼锰酸钾。
(3)消毒:种薯带菌,可⽤40%甲醛1份对⽔200份,喷洒种堆或浸种5min后取出,⽤薄膜密闭2h,曝晒4h左右即可。
2.3 整地
选择⼟壤结构疏松、排⽔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的轻砂壤⼟(pH值5.5-6.5)种植马铃薯。
采取分带轮作⽅法,种植前平整⼟地,要深翻细碎⼟壤,耕作层深度应⼤于20cm,旱地实⾏分带起垄种植,中耕培⼟后,垄⾼15-20cm。
2.4 适时播种
六盘⽔⼭区海拔⾼落差⼤,⾃然⽓候因素在同⼀时间的差异也很⼤,因此各地的适宜播期均应以出苗时不遇晚霜,⽓温基本稳定在10℃或者播种时⼟壤10cm处,地温为7℃时为宜。
2.5 推⼴配⽅施肥技术
根据测⼟配⽅,坚持有机与⽆机肥相结合的⽅针,推⾏以底肥为主、氮磷钾为辅、以追肥为后的原则,在播种时,要求有机肥达到15.0-22.5t/hm2,配合专业复合肥750kg/hm2以上,或施⽤氮磷钾肥各300-450kg/hm2、900-1200kg/hm2、375-
450kg/hm2作底肥。
2.6 ⽇常管理
(1)追肥。
追肥⽅法可采⽤沟施、窝施或叶⾯喷施,施后及时覆⼟。
追肥宜在苗期早追为好。
现蕾前,施尿素75kg/hm2左右。
开花后,若出现地上部徒长可叶⾯喷施适量多效唑等进⾏控制。
在现蕾期及时摘除花蕾,喷施钾肥及硼、铜等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料。
(2)中耕培⼟。
当苗⾼达到5-10cm,要进⾏第1次中耕除草和浅培⼟。
在结薯期以促为主,重点是中耕培⼟,现蕾前进⾏最后1次中耕除草,要⾼培⼟,使垄⾼达到15-20cm。
(3)病⾍害防治。
除采⽤抗耐病害品种、播前进⾏种薯消毒、⼩整薯播种、合理轮作等措施外,在⽣长期间还要注意根据病⾍害的发⽣情况及时进⾏防治。
3 适时收获,确保全年丰收
六盘⽔⼭区⼤多数都是马铃薯、⽟⽶套作为主的⼆熟区,成熟后应及时收获,为后茬作物⽟⽶正常⽣长发育腾出空间,确保马铃薯和⽟⽶全年丰收。
参考⽂献
[1] 王树安.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9:231-245.
[2] 马耀武.浅谈脱毒马铃薯的⽣产现状及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7-8.
作者简介:陈永莉(1979年-),⼥,贵州⽔城⼈,现就职于贵州省⽔城县农业局。
次,每公顷产量可达75000-112500kg。
作者简介:柳⾂(1974-),男,汉族,吉林通榆⼈,就职于吉林省通榆县团结乡农业技术推⼴站,研究⽅向:农业技术推⼴与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JILIN AGRICULTURE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