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
摘要: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训练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训练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因此,抓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呢?
一、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大家都知道,解简单应用题是解复合应用题的基础。
那么,怎么叫做打好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基础?笔者作如下一些具体的分析:1、初步理解和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
这是学习解答一切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正像有的教师所讲的,虽然应用题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四则运算在实际中的应用。
往往有些学生不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解答简单应用题时乱猜算法,或者根据题里的某个词语选定运算方法,这样是不能真正培养起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
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要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的认知特点分成不同的层次来教学。
低年级要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理解每种运算的含义。
例如减法,只要通过摆物品和图画等使学生懂得是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高年级再进
一步抽象,使学生懂得减法是已知两数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
高年级教学分数除法也是从乘法的逆运算的角度来理解的,这样就便于在解应用题时实际应用。
2、使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一项基本功。
即使是简单应用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绝不能因为应用题简单而忽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分析清楚题里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明显的,学生容易弄清的。
但是有些简单应用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就困难一些。
因此,教学时最好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
通过操作和直观,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所学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形成了表象,经过多次练习,就能初步形成概括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这样教学,学生对每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都有一定的分析思路,就不容易发生混淆,也就不需要再教什么计算公式。
二、重视教学解题的一般策略
这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性问题。
这在现今的信息社会尤为重要,要使学生成为能够处理信息的人,通过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解题的一般策略是一个重要途径。
关于解题的一般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条件和问题的收集。
为了解一道题首先要弄清楚题里给了哪些已知条件,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识别或收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收集信息的过程,也
是理解信息的过程。
在低年级往往要求学生口述已知条件和问题,到高年级也可以教给学生用图(如线段图)或表解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清楚地表述和表示一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解题的重要前提。
一般地说,题里的问题和所需的已知条件都已直接给出。
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收集必要的信息的能力,在适当年级也可适当出现信息不完全的题目。
也可以适当出现一些有多余信息的题目,使学生能在较多的已知条件中,正确选择有用的和必需的来进行计算。
2、分析数量关系。
这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开始,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无论解简单应用题或复合应用题,都要认真分析题里的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才好确定解答的方法。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话入手,通称分析法。
综合法比较容易掌握,但其缺点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而忽略后面的已知条件,未从整体考虑。
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
从问话入手稍难一些,但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
3、拟订解答计划。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继续。
就解决一般的问题来说,它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但在小学数学中,解答简单应用题时则没有必要,只
在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才有必要,而且有时边分析边拟订解答计划边解答,往往与上一步的分析数量关系或下一步的解答合并起来。
从掌握解题的一般策略来说,还是单把它划为一个阶段为好。
拟订解答计划是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确定解答需要分成几步,每步要解答什么问题。
这是分析、推理的直接成果。
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表明学生对所解的题目有了整体上的理解,同时又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做出了合乎逻辑的规划。
能否在解答之前正确地拟订解答计划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的标志之一。
4、解答
这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最后阶段。
如果说前面各阶段主要是思维的过程,那么这个阶段要产生思维的结果。
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有思维过程的。
例如解答每一步要选择哪两个已知数,进行哪种运算,如何使计算正确等,都要深思熟虑,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正确结果。
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既重视思维的过程,也重视思维的结果,达到正确解答应用题的目的。
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往往学生把算法选对了,但把得数算错了;或者竖式里的得数算对了,最后抄错了数。
因此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培养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
5、检验与评价。
对应用题的解答的检验与评价实质上是对信息的检验与评价。
这一步教学不仅对提高应用题解答的正确率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对信息的正确评价的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对这方面的教学比较重视,收到较好的效果。
解题的一般策略除上述
几方面外,还有预测、解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