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寄生虫病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0月 第19期综述及个案报道
中医治疗寄生虫病浅谈
朱勇炫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随着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的足迹所能到达的地域也越发的广袤,因而感染寄生虫的类型也就越发的多样。

对于新型寄生虫的发现和一些顽固寄生虫的存在,使用广谱驱虫药的效果将不再卓越。

此时,利用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手段进行精准规范的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辨证论治 寄生虫 针灸 中药方剂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19-0218-02
1 中医的病因观念
中医的病因学观念来源于中医“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

中医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

《内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就会充斥着自然界所具有的气,拥有与自然界相同的特性及规律,也就是天地之“道”。

因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之“道”亦是人之道。

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顺应自身的道则身体康健,若违背,则生百病。

所以,中医把病因大致分为六淫、疫疠、七情、外伤,以及痰饮、瘀血、结石、虫蛊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与“道”相失的体现。

当然,“正邪相争”的变化也是中医对病因的重要认识。

《内经》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

”由此可见,人体的正气不足是引发疾病的根本原因,包括寄生虫致病的根本因素也在于此。

正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

所以在认识病因的过程中对于人体“正邪之气”的变化认识,亦不可少。

2 中医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诊疗特点。

又称为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

辩证就是根据四诊合参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因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实际上是集理、法、方、药,或理、法、方、针为一体的,完整的治疗体系。

中医辩证方法很多,有:八纲辩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但是无论哪一种辩证都离不开“理”即治病的原理。

归根结底一句话,“辨证”是诊病的根本,任何时候都要抓住“证”的实际。

包括我们在面对寄生虫病人一样,寄生虫病不可怕,只要抓住证那么治疗寄生虫病便不在话下。

正如《伤寒论》中所讲:“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3 中医对寄生虫及其致病的认识
寄生虫致病也是中医的病因之一,也称之为“虫邪”。

中医与寄生虫打交道的历史比较久远,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论述:“九虫者,一曰伏虫(钩虫),长四分;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肺吸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肝吸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姜片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

”可见,中医对寄生虫早就有了较为详细的观察与研究。

中医对寄生虫致病的认识较为独特,《诸病源候论》中说:“此诸虫根据肠胃之间,若腑脏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而能变成诸患也。

”《圣济总录》云:“五脏虫者,缘脏真衰弱,热气熏蒸而成之”《奇效良方》曰:“ (虫动因)脏腑不实,脾胃俱虚,杂食生冷、甘肥浊腻。

”故寄生虫致病的根源在于人体本身的精气、正气充盈与否。

如果自身脏腑之气充盈有余,即便寄生虫寄生于人体也不会导致病变。

脏藏精,腑化物,无论是脏中之精还是腑中之物,对于寄生虫来说都是生存的精华。

所以面对寄生虫致病,我们首先要充盈脏腑之气,其次解决虫邪所致诸证,最次才是诛杀虫邪。

当然,病证有急缓之别,“急则治其标,缓则致其本。

”若是虫邪已盛,伤及人体而害重病,此时自当先攻伐诸虫,然而虫邪害病必损精气,攻伐之举必伤正气,所以,攻伐之后仍需补益,兼消诸证。

4 中医治疗寄生虫病的案例
案例一:蛔虫病
山东青岛一11岁男性患者,因腹痛八年就诊。

四诊:见体消瘦,饮食极佳,神靡不振,面苍黄,胃肠部经常作痛,食后痛减。

舌光无苔,脉弦。

辨证为:虫客胃肠。

患者胃肠部痛,舌光无苔,可见虫患于胃肠,饮食极佳然体消瘦神不振,面苍黄,必为虫掠患者精气精血之故。

治法:①中药方剂:用使君子汤加减。

除使君子汤原方外,方中加乌梅,合使君子以增驱蛔杀蛔之效。

同时方中加入白术,茯苓,人参,麦芽大补气脾胃气血以消虚损。

前后复诊四次排出蛔虫40余条,诸证尽除,患者终愈。

②针灸:补法针刺天枢、曲池、足三里,配以关元、气海、中脘。

针入痛大减。

天枢、曲池、足三里为阳明经要穴,阳明经为大肠与胃所主乃多气多血之经,针以补法以强正气而镇虫邪。

案例二:蛲虫病
甘肃临泽一16岁女性患者,因肛周及阴道奇痒两年就诊。

四诊:肛周奇痒,夜由甚,短虫(蛲虫)极多且有湿疹。

身乏力,常头晕眼花,舌苔淡白,脉细弱,面色萎黄,爪甲及口唇均淡白。

辩证为:(蛲虫型)气血两虚证。

此患者是因虫至虚。

治法:①中药方剂:一诊先与十全大补汤,以复其气血。

因患者气血已弱,正气已虚,不可大举杀伐,当先补益扶正。

二诊三诊患者气血已复,以使君子汤加苦楝皮主之。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18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10月 第19期综述及个案报道
以大蒜,韭菜捣汁灌肠与清洗肛周,前后治疗三周。

肛周已无瘙痒与短虫,一诊诸证皆无。

大蒜、韭菜味辛且厚,可使虫伏而除之。

针灸:针刺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

补法刺血海,太溪,太冲。

针去神疲乏力之症锐减。

百会、四神聪、神庭、印堂升阳提气,以缓神疲之症。

血海,太溪,太冲,乃三阴脉之大穴,三穴相合已补充气血而消诸般虚损。

案例三:钩虫病
湖南长沙一32岁女性患者,因咳嗽气喘四月求治西医无效就诊。

四诊:咳嗽气喘伴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浮肿,畏寒肢冷,心悸,食入则吐,小腹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弦濡。

经西医化验确诊钩虫感染。

辩证为:(钩虫型)脾肺气虚证
治法:①中药方剂:一诊以补中益气汤加附子干姜,方中党参、黄芪增补脾肺之气,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加附子、干姜以温中散寒。

二诊时,除咳喘外,一诊诸证减轻,遂与狼毒丸三日排出大量虫卵及钩虫。

方中重用狼毒,以杀众虫,佐以饴糖、砂糖缓和毒性。

三诊,诸证皆轻,浮肿消,畏寒肢冷、心悸皆无。

遂与补中益气汤与追虫丸,直至粪中无虫卵。

②针灸:补法针刺大椎、肺俞、定喘、太渊。

得气后咳喘既减。

结语
中医的发展已然五千余年,其中承载着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的重要体现。

中医自成体系,神奇而又伟大,在学习与继承的过程中,切不可与西方医学混为一谈,一概而论。

寄生虫的种类是纷繁多变的,甚至还有许多是我们未知的。

然而,人体对抗外来病邪的机制是不变的。

在充分继承学习中医知识的基础上,把握人体的整体性,发挥辨证论治的思维,即使出现再多新型寄生虫,我们也不会因为没有特效药而束手无策。

让我们共同携手,用中医的武器,为人类战胜寄生虫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秦伯未. 中医辨证论治纲要. 中医杂志, 1961. 01. 002.
[2] 卢坡. 浅谈中医的世界观.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 2019.
[3] 刘红宁, 严小军, 单思. 中医思维初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
现代化★思路与方法, 2017. 05. 002.
[4] 李姿慧, 王键. 中医病因病机学研究概况. 中医杂志, 2012. 17. 023.
[5] 林飞. 中医病因学思想探讨.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06. 17.
[6] 丁瑞麟, 萧国豪. 中药治疗蛔虫病的经验介绍. 山东医刊,
1961(23).
[7] 石建华, 陈文太. 针灸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中医杂志, 1963. 07. 013
[8] 张德超, 蛲虫病的中医治疗.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 1966. 04. 009.
[9] 南通市中医院. 使用中药治疗钧虫病的腔脸介绍. 江苏中医, 1966. 作者信息:朱勇炫,男(1998.08),汉族,河南省沈丘县,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中医,寄生虫
清除毒素。

血液透析治疗也是重点,通过弥散的原理,清除了血液中分子比较小的物质,联合治疗方式的改善优势更为突出,优点明显[3-5]。

针对病症的特殊性,在临床后续治疗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具体的干预要求,需要提升患者的自身认知度,在农村或者广大基层医院等进行宣传和教育,早期尽快进行洗胃,一般情况下选择碱性液洗胃,主要采取的是4%的碳酸氢钠和漂白土洗胃,如果不存在漂白土,可以采用就近应用泥土稀释后洗胃[6]。

对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确定每日需要的补液量,一般情况下在3~5L为主,定期检测电解质,确保内环境的稳定,为了促进百草枯的进一步分解代谢,适当补充碱性液,确保身体环境以碱性为主,大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糖皮质激素选择的是甲强龙,一般激素10~15 mg/kg为主,治疗3~5d后恢复正常。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积极预防和激素有关的并发症,中老年患者需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

百草枯竞争剂及拮抗剂应用:应用普蔡洛尔和维生素B1拮抗或减轻百草枯对重要脏器的损伤[7]。

联合组的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后联合组的优势突出。

对比分析血清百枯草水平、SOFA评分,治疗后联合组的各项分数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联合组中33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是93.9%,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8.8%,数据资料分析可知,联合组的效果明显。

说明针对联合治疗,整体上有突出的作用。

综上所述,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优势明显,合理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后,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李治, 杨启蓉. 百草枯中毒患者外周血NLR及降钙素原水平与
其早期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21): 106-108.
[2] 王伟, 孙磊, 章福彬, 张蕾. 百草枯中毒浓度及中毒严重指数对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19, 45(04): 282-285.
[3] 喻宾华, 杨灿菊. 血液灌流联合连续血液透析救治百草枯中毒的
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52): 116-116,120.
[4] 涂尚贵, 廖长发, 张炎安. 急性百草枯中毒应用乙酰半胱氨酸
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36): 54-56.
[5] 曹天歌, 梁爽, 陈思含, 高晶.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百草枯中毒
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4): 172,186.
[6] 佘剑雄, 陆国玉, 陶言言. 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
枯中毒所致肾损伤的效果和预后[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8(06): 714-718.
[7] 陈国杰, 韩慧娟, 崔红, 闫永霞, 宋彩霞, 陶红, 韩素娟, 李会
军, 田英平, 霍书花. 调胃承气汤治疗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临床急诊杂志, 2019, 20(12): 951-955.
(上接第217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19医学食疗与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