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近代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处于翻天覆地的变化之中。
从传统文化中笃信儒家经
典的科举制度,到1905年开始的维新运动中提出的“舜科进士改进制度”,再到新
文化运动带来的“课程改革”与“教育民主化”的提议,中国教育改革的脚步不断加速。
一、科举制度的变迁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才能的考试方法。
经过几千年的沿袭,科举成
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其本质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式,不仅仅考察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对品行、作风、忠诚等要求。
然而,科举制度的存在也存在着种种弊端。
其中最大的弊端就是只有富贵门第
的子弟才拥有考取进士的机会。
因此,在中国近代的维新运动中,呼声越来越高的就是改革科举制度,给普通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1905年,清政府宣布进行“舜科进士改进制度”。
开考科目增加了新式学科,如
军事、地理、化学、造船等,不再纯粹考察儒家经典学识。
此外,考官亦从原来的两省同知改为来自全国的知名人士,确保了考官的独立性和受到考官的广泛认可。
改革科举制度,对于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变革。
二、新文化运动下的教育改革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的一场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秉承的核心理念
就是“民主、科学、新文化、爱国”。
在这种理念的深入人心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意见也越来越深入。
在教育方面,人们普遍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
新理念要求改革“课程体系”,
今后的教育内容将会设置更多现代科学知识。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理念代表了以人为本、民主教育、现代教学法在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三、新中国教育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
它意味着中国的教育可以走向新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的教育体制被重新组织和改进。
它以吸收当代西方教育经验为基础,使中国的教育体系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进一步的教育改革被逐步推进,大规模社会主义教育的开展,使许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受益。
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的整体素质。
为了使更多青年能够接受大学和中等教育,以及实现在教育领域的国际领先竞争,中国终于制定了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系统指导思想。
总之,中国现代教育改革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历史,发挥它的优点,并为其打破不足之处,推进中国教育建设再创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