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说”互动教学在TBL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教法研究
英语“听说”互动教学在TBL 中的运用
谢发权
(肥东撮镇中学安徽肥东231602)
【摘要】“听说”互动教学可表现为发展性教学目标;创造性的“听说”交际;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和互动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采
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听说”互动,二者自然地结合在整个“任务”中。
【关键词】“听说”互动概述“听说”互动任务教学类型【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09-02
一、“听说”互动教学的概述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育部,2001)。
可见,《英语课程标准》正是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言学习方式和语言教学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对英语教师语言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体现在培养“听说”能力的教学中。
任务的完成和合作学习是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进行的,所以不仅要自己表达清楚,而且要学会倾听,注意听取别人的观点,并就某个事实进行自己的评价和讨论。
“听”是语言的接受(Per⁃ception or Input);“说”是指表达Expression or Output ,他们是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最活跃、最方便的一种形式。
在语言学习活动中,人们正是通过这种“听”的领会能力,获得大量的
语言材料和对一种新的语言认识,促进了“说”“读”“写”的其他
语言技能的发展。
“听说”互动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活动途径,教师可设置多个任务让学生在解决总体的任务中逐个完成,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听说”;以“听”充实说的内容;以“听”获得对真实语言环境的了解;以“说”展示对“听”的内容的理解;以“说”迁移,发展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听说”相互转换,即“听中说”“听后谈”“说谈”中“听”,“听说”互动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学习主体的参与,学习成功的愉悦以及学生的发展,“听说”互动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发展性的教学目标。
“听说”互动构建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实现“最近发展区”上的最大发展,例如,在学生“听”的时候,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地道的英语语言环境,在听的过程中,老师板书关键词和词组,这样可以减轻语言输入的难度,可以帮助暂时后进的学生实现他们的发展。
在整体上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新的语言信息,为随后的“说”打下牢固的基础。
2.创造性的听说交际。
“听说”互动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对听力内容进行必要的背景和语言交际发展的真实情景了解,延伸重组,让学生了解在什么场合或什么情景下应该如何去正确地、恰当地进行语言输出。
它通过教师的创造性设计多种任务,利用真实的语言发生的情景和最大限度贴迸生活的素材,采取“问题情境+解决方法”的模式,启发学生说的愿望,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说”,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论等。
这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创造发展过程。
3.体验性的学习活动,“听说”互动可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与新学的知识相互联系,把自己的母语逐渐削弱,增强感受地道的、纯正的英语,从而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模仿和切身体验新的语言,是对新的语言的体验,其次,通过听的语言输入,老师以材料内容为线索设计“任务”来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在解决问题中激活创造力,并从中领悟语言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4.互动性的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学生的听觉感官的参与,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交互发展。
以说的目标导向下选择教学内
容,设计教学活动,在听的过程,设计“听说”的话题,通过对话
讨论,评议加深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使听的内容在大脑中得到较长久地牢固地保持,同时在完成讨论、对话、评议的任务中,培养了说的能力,二者相得益彰,相互发展。
二、“听说”互动任务教学类型
1.单元整体的“听说”任务设计。
从整体出发以单元话题为单位而设计任务,进行“听说”活动。
第一环节:给学生设计任务,讨论谁是自己喜爱的人。
步骤1)老师播放课外录音(内容是两位小朋友在谈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
2)老师摘取一些词组,long hair,in a red sweater ,black and big eyes,tall,strong 以帮助后进学生完成说的任务。
第二环节:两人一组讨论。
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给一些语言信息,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判断所给信息的正误,以便对听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最大量的吸取。
第三环节:学生选定人物,先口头描述给同伴昕,然后两人模仿录音的谈话情景,设置自己的语言环境,进行模仿训练。
第四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评选所描述的最佳人物,完成任务。
2.对话材料的“听说”任务设计。
对话课的“听说”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对话发展的背景。
如教授Lesson94(Unit24,JEFC IB)该课对话是关于询问来自不同国家到中国的小朋友。
笔者了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同学们根据所听两位外国小朋友的自我介绍的录音,进行采访这两位小朋友。
第一环节:听的活动。
1)让学生听两人的自我介绍的范文对话,对话中包括本课所强调的关键句型,如I like China very much.I come from England.等;2)再听一段他们对中国的人、事物、生活的评价;3)做5道听力是非选择题,两人核对答案,巩固获取信息。
第二环节:听说转换。
步骤:1)展示两位小朋友的在某个校园和餐馆的场景画面。
2)全班分成四组分别讨论将要对话的情景,互补信息,共同完成采访活动。
3)每组派出代表担任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角色。
4)评选最选小记者,完成任务。
3.阅读课文的“听说”任务设计。
听力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能力,而理解和表达是交际的两个方面,不能完全分主离。
因此,要有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就围绕听的材料说,在说的同时反馈信息,来提高听的能力。
现以Unit10Lesson 3Your Money(北师大版)为例:
第一环节:听前问答。
教师设计一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上文的标题,教师可设计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说的活动,既可交流各自的预测信息,又可帮助学生克服在听的过程中出现障碍,从而降低听的难度。
如:
Q1:What can you do with five yuan ?
Q2: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Yellow River?
第二环节:听后解释。
在听录音前,教师对材料中较难理解的词短语、句子不作详细讲解,只要求学生听后根据上下文检测学生听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和解释的能力,这样可以利用语境扫除生词障碍,为学生随后的语言表达奠定必要基础,使学生增加“说”的安全感。
该课需要解释的词组和句子有:appeal to,approximately ,erosion,puzzled.等。
第三环节:听后回答。
1)根据材料内容回答教师所进一步提出的细节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互相提问和回答。
这样听后回答
课程教育研究
外语外文
9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法教法研究
外语外文
课程教育研究
慕课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
付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
【摘要】慕课的迅速普及,和国内高校对其高度的重视,使得慕课对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也因此让大学生对慕课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及热情。
文章分析了慕课背景下大学生英语教学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所存有的弊端作为切入点,提出了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慕课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10-02
引言
慕课这种教育形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基于社会新形势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的目标,也是网络时代下教育的产物。
尽管它所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以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教育模式开启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新篇章,给教育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师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先进的网络授课手段、课后练习以及网络模式下的全新互动方式的开启等,可以说慕课是近年来所流行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典范。
它不仅吸引了教育者的目光,它更是成功捕获了众多学习者的好奇心理。
通过这些精彩纷呈的慕课内容,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开启他的学习模式,而前提条件只需网络的存在,那么他就可以浏览世界任何一所名校的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了,可以说它为学习者们提供了最新、最丰富的教学信息及教育资源。
慕课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已经引发各大高校的重视,而作为高校重要课程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更是受到其深刻的影响。
1.慕课的含义
慕课作为一个名词或许对于非教育者而言还很陌生,然而它在教育工作体系中所引发的学习风暴,使得教育者与学习者都被卷入其中。
慕课,英语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指一种大规模的网络在线教学模式。
简称为MOOC 。
慕课以一种全新的空间、论坛、视频、微博等形式作为学习交流的平台,对当今的大学生形成了较为新奇的影响,他们可以通过其中的任何一种方式才进行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小测验或实时解答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的提高。
在慕课教学中,它的形式彰显出更为自由化、多样化的特点,各类学科融会贯通,各个院校任意选取,它所覆盖的知识量与信息量是传统教育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慕课中绝大多数的资源都是免费获取的,这不仅极大的方便了学习者,也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
2.慕课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优势所在
2.1慕课的知识结构系统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语法知识体系的形成
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它自身的优势所在。
在上一小节中我们提到,它是以网络平台来构建起的较为科学
的、有严密逻辑性的全新教育体系。
它对于学科内容知识的表述绝非片面性的、零散性,而是完全按照课程知识单元体系标准来组建的,也就是说它既有新鲜、刺激的时代元素,也具有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严谨逻辑体系。
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它的教育优势是显著的。
以英语教学为例,我们都知道一门语言的学习关键所在就是语言的环境塑造,然而这对于我们大部分高校而言是不现实的,即便是拥有几位资深的外教,也难以弥补大环境缺失的现象。
而这往往又是英语教学的难点所在,也是为什么大多数英语教育最终呈现出的是“单面手”,只会说不会写,或者只会写作不会流畅的表达这种弊政的出现。
而慕课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慕课中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各类英语资源的出现,能够让学习者随时聆听到正规的英语发音,和严谨的语法知识结构,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性的沉浸到其中的语言输出体系中,并能够自然而然的监控起自身的学习状况,随时的做出学习上的调整,久而久之,他们便能够形成较为明晰化的英语知识学习结构,这也极大的增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能力。
2.2慕课的学习方式互动化,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建构
慕课形式的出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一改往日传统英语学习的习惯,有效的拓宽了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途径。
让学习者不仅摆脱了时间上的束缚,也摆脱了空间上的局限,让英语学习变得更为有趣,更为自由。
而作为一名学习者而言,在慕课学习方式下,主动性更为彰显一些,拉近了学习者与学习过程的距离,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趋于一种主动的学习姿态出现,而非传统英语教育模式下的老师教,学习听,这样一种被动状态出现。
慕课下的英语学习更具有灵活性,它善于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手段的多样化从学习的心理学角度而论,更能刺激学习者来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慕课这样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教育形式,更便于学习者们对自我进行掌控、进行调整,而不是灌输式的被动接受。
慕课下的教育是多样化的,它催生出更多的积极性与兴趣性,让学习者在汲取知问题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又有助于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由于听前让学生对买树植树的原因,意义进行猜测,听后询问来激励他们开口说出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这样在学生相互之间增加听、说的训练量。
同时老师可以提出以下细节问题,来减轻听说难度。
Q1:Where should we plant more trees in our country?Q2:What ’s the problem with the Yellow River?
Q3:Why do we plant trees along the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 ?
Q4:Why does the writer say five yuan is important?
Q5:Which example is given to show that five yuan can help to develop a local economy?
第四环节:听后讨论。
教师可要求每个学生围绕所听的课文材料,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或阐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可提示几个讨论题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如:
1)What will our country be like if we do not plant trees?
2)Where else should we plant trees except along the banks of the Yellow River ?
这样可以诱导学生从用五元钱买树的意义,去讨论,进行发散思维,提高他们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引导他们从侧面回忆听后所获得的信息,加深听力的理解深度,又提高了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二者又再一次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先两人一组讨论,后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讨论信息,过后补充、整理信息在全班上进行讨论,最后完成“听说”任务。
“听说”互动让学生在“听”中学习地道的、纯正的英语,在“说”中获得知识,在“听”中“说”,在“说”中“听”,相互培养,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张敏“英语‘说写’转换教学及其设计”,《中小学外误教学》2003年第4期。
[2]梁仪《初中英语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3]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4]王蔷、程晓堂《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权社2001年。
10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