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课堂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探索
103
摘要:本文将体态语分为头部体态语、上下肢体态语、综合体态语,主要阐述了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准确合理使用体态语的问题。

关键词:体态语;对外汉语;教学运用引言
对外汉语作为一个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学科,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研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其中包括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笔者在学习和实习期间,通过学习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程,发现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不仅需要教师有声的语言,同时还需要教师运用更丰富的面部表情、手势、肢体语言等体态语进行辅助教学。

一、体态语的分类
1.头部体态语
指由头部发出的一系列体态动作,其中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眉毛、唇语、整个脑袋以颈椎为支点的整体运动。

比如在课堂面带微笑表示同意、赞许;提出问题时带有疑惑的眼神;眉毛上挑表示得到认可;点头表示正确,摇头表示错误等。

2.上肢体态语
指由上肢发出的一系列体态动作,包括手势语和身势语,其中手势语又包括手掌势语、手指势语、臂腕势语、身势语,其中身势语又包括躯干语和站立语。

手掌势语如手掌掌心向上表示欢迎,掌心向下表示停下;
手指势语如手指指向人物对象表示你、我、他;臂腕势语如臂腕交叉抱拢表示停下思考或者不满;身势语如微微前倾表示倾听,后倾表示拒绝等。

3.下肢体态语
指由下肢发出的一系列动作,包括由腰部以下的腿、膝、足的互相配合。

比如双腿交叉表示紧张,双腿分开与肩同宽时表示自然、轻松状态,膝盖弯曲、脚尖踮起表示对事物的期待,膝盖弯曲脚后跟着地、身体重心往下降表示失望或者疲惫等。

4.综合体态语
指头部、上下肢交相协同发出动作以达到表情达意目的的动作。

比如全身反应教学法里运用的“洗你的手”,就包含了手指势语指向说话对象和指向对象的手,也包含了目光语注视对象的眼睛表示请求或肯定等。

二、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体态语辨别声调
阴平声音很高但不发生变化,可以将手平直地抬在前面,然后平直地画一条直线表现出该发音又高又平稳没有升降变化,也可以随意摆放手势的位置,只要能够表达调值和升降即可。

例如“天”“机”等。

阳平发音由中音到高音不断上升,准备时手放置在身体前稍低的位置,手向上提升,高值最好与阴平接近。

例如“明”“钱”等。

上声发音是先降后升,从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高到半高音。

将手平放于面前做好准
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课堂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孙万源
文化探索
104
备动作,起始手势先向下划再转折向上划出一个V 形,最终手的位置停在胸前,表现出从上到下变化最后再上的过程。

例如“好”“打”等。

去声从高音降到低音,是整体下降的调式。

先将手置于面前将手迅速地斜向下划,表现出音调从高到低的直线下滑。

例如“下”“课”等。

声调教学也可以通过头部、手指等体态语来进行教学。

2.利用体态语教声母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双手做出手势来模拟发音器官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Z、C、S”和“zh、ch、sh”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左手的拇指代表下颌,另外四指代表上颌,可以像张口闭口一样做开合的动作,另一只手的四指代表舌头并拢放置在左手张开的位置中间。

发“Z、C、S”三个平舌音的时候,左手拇指尖与其他四指接触表示上下牙并拢,右手的四指尖接触左手的接触部位,表示舌尖与牙齿的接触,同时发声“Z、C、S”;左手两部分稍微张开表示上下牙不接触,右手代表的舌头向里弯曲表示舌头向后卷曲,同时发声“zh、ch、sh”。

清浊音是根据声带是否震动来区分。

声母中的浊音有“m、n、l、r”,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用四指尖触碰自己的声带以此来感受声带是否震动,发出这四个音的时候如果感受到声带震动就是准确发出浊音。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区分相对简单,用张开和闭合两种手势就可区分。

3.利用体态语教韵母
教师还可以使用手势进行韵母教学。

例如韵母中的单韵母“a、o、e”,教师可以用手势来代表发音的嘴形,发“a”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嘴巴张开的幅度不够会导致发音不标准,教师张开五指表示嘴形要一直保持张大的状态下发音;发“o”音的时候需要学生
保持固定的圆形嘴唇,教师可以用拇指与其他四指做出的圆圈手势表示嘴形发音。

韵母中的复韵母等复合元音并不是两个元音或三个元音的简单相加,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固定音组,因此在发音时开口度、舌位、唇形都有变化。

比如在发“a i”音时,发音是“a 、e、i”三个音的结合,教师用张开再闭合的手势表示开口度的变化由大到小;用两只手掌张开,一只表示下颌,另一只代表舌头放在手掌上向前移动展示舌位由后向前直到触碰到牙齿的动程;用五指张开到四指与拇指接触并成一条线展示唇形由张开到闭合的过程。

结语
教师体态语的运用在目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都被忽视,但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运用价值又远超过普通课堂,所以在未来的对外汉语学科建设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教师体态语运用方面的研究与经验积累,让体态语能更好地辅助对外汉语教学,进而提高教师教学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王凤桐.体态语技能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4.
[2]刘颖.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运用初探[J].语言艺术,2011.
[3]杨玲.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吉林大学,2011.
(孙万源,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邮编:51000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