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复习(上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2、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 “济”相同的一项是 B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句读之不知
烛之武其人
烛之武有不足之处吗?
烛之武其人
• 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三寸不烂之舌而强于百万之师 • (国语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 春秋无义战
《烛之武退秦师》写作素材与运用
【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柔软的力 量、 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烛之武其言
你眼中的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英雄末路,壮志未酬,满腹牢骚 许之 夜缒而出 劝说秦伯 ——深明大义,义不容辞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烛之武其人
3.“酒香不怕巷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 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 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郑的危急 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 战局也改变了历史。 4.烛之武少年之时积蓄经纶之才,纵横捭阖之术,实为一 个治国之能臣,乱世之强人。虽然因为郑伯不能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善 用,唯才是用,使得烛之武被埋没。但是机遇最终还是 叩响了烛之武的大门。烛之武毅然把握这个机遇,不仅 化解了一场残酷的战争和生灵涂炭的悲剧,还为自己的 人生在最后填沟壑之前挥洒了鲜艳的一笔,实现了其人 生的追求,成为中华历史星空中璀璨的明星。由此观之, 成功者的前提是有本领,之后才是机遇。唯有心中有竹 才能把握住机遇,创造成功。
•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已经向东把郑国作为边境,又要扩张它西 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将到哪里 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利于晋国,希 望您考虑这件事情。
•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 •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国国君恩惠,他答应给 您焦、瑕二城,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 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有 什么满足呢?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2、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 “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 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 句读之不知
• “圉(yǔ)正(养马的长官),三朝老臣,不得升 官,须发尽白”
• 被推荐上了朝堂之后,“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 跚其步”,以至到了朝堂之上,“左右莫不含笑”。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请你想象一下,烛之武在漫长的岁月 里是怎样渴望为国立功,实现自己抱 负的? (想象其语言、动作、神态)
• • • • • • • •
齐、鲁位于今天山东, 卫、宋、郑、陈、蔡位于今天河南, 晋位于今天山西, 燕位于今天北京及其周围地区, 秦位于今天陕西, 楚位于今天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 吴位于今天江苏中南部, 越位于今天浙江一带。
• 烛之武为何退秦师?为何不退晋师?
• 要求:以课本语言为依据
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
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夫晋,何厌之有?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 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1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一词多义: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连词,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却)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副词,怎么)
翻译
• 1、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郑国)国君说:“我没能够及早任用您,如今情况紧急却来求 您,这是我的过错啊。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 (烛之武)答应了他。 •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啊?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疆界后,又想扩 张它西边的疆土。如果不使秦国(的国土)亏损,它将到哪里获 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如果)没有那人的力量支持,我是不会有今天的。依靠别人的 力量却去损害他,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 用混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 也离开了郑国。
• 4、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国君 曾对晋文公不以礼相待,并且对晋国怀有 二心亲近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氾水南面。 • •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 乏困,君亦无所害。 • 如果放过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贵国出使的人往来经过,供给他们所缺 乏的东西,您也没什么害处。
晋 秦
函
陵
郑
烛之武其言
氾 南
烛之武怎样退秦师?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矣。” ——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 害。” ——以利相诱,替秦着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 之所知也。” ——以史为例,巧施离间
重要词语
• • • • • • • • 1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4、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1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6、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17、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8、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1.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矣) 共其乏困(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夫晋,何厌之有? 失其所与,不知(智)
3.古今异义 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 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 ,到)
4、特殊句式 A.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B.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 后置) 且贰于楚也(介宾短语后置 ) 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宾短 语后置 ) C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烛之武退秦师
• ★背诵课文 • 1.晋侯、秦伯围郑, , 。晋军函陵, 。
• 2.辞曰:“臣之壮也,
,今急而求子,
;今老矣,
。然郑亡,
。”公曰:“_
!”
• 3.“秦、晋围郑,
鄙远,君知其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
• 4.夫晋, 以利晋,
,
?既东封郑, 。”
•
5.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矣”的牢骚与怨气,但是他是一匹蓄势 待发的老骥。我想他一定也曾因人生虚掷而悲哀 过感伤过,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与人民安危的 关心。我们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 手势与眼神,想像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 中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的焦虑与渴盼。如果没有 对国家坚固朴实的爱与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的 心,他又怎么能对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晋之间的恩 怨如此了然?烛之武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 定烛之武的胜利,因为成功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君亦无所害。
,若不阙秦, ?阙秦
• 5.公曰:“不可。 ; ,不武。
。
,不仁;失其所与,
。”(《烛之武退秦师》)
重要词语
• • • • • • • • • • • •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夜缒而出。 3、敢以烦执事。 4、朝济而夕设版焉。 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9、失其所与,不知。 10、以乱易整,不武。 11、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1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 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 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 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 伯。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郑伯执政的几十年间,他从未受到 重 用。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 我们擦肩而过。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 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 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 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词类活用 A.名词做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 B.动词活用为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D、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 (驻扎)
E、阙秦以利晋:(使……削减,使……得 利,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使郑亡,动词使动 用法) 越国以鄙远(鄙,意动用法,以……为鄙 ;远,形容词用作名词,)
2、微
①微小,细小,轻微。 (同现义) ②衰败,衰弱。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国势衰微 ) ③地位卑微,卑贱。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深奥,微妙,精妙。 其文约,其辞微。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藏匿,不显露。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见微知著(成语) ⑥如果没有,如果不是。(非,无)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⑦表程度,稍微,略微。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D.省略句 ①(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主语) ② (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 ③夜缒(烛之武)而出(省宾语) ④ 敢以(之)烦执事(省宾语) ⑤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 介词)
一词多义: 实词 1、鄙
① 边疆,边远的地方。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②把……当作边境,名词的意动用法。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③看不起,轻视。 《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④ 庸俗,鄙陋,浅陋。 《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⑤谦辞,谦称自己。 垂问以鄙况。(垂:敬辞,指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