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
素描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环节,对艺术价值的体现尤为重要。
素描在艺术设计中的主要任务是在对事物的设计中分析和寻找事物的根本属性。
通过素描学习及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素描教学的内容及方式逐渐丰富。
素描不仅是完成事物轮廓造型的基本手段,而且体现了个体对事物信息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不同层次的构图形式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各不相同。
因此,素描教学需要从形式美感出发,深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一、素描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消极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
学生拥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独特、新颖的创作形式,对艺术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艺术创造需要想象及创新的活力。
素描是美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想象力与创新活力,促进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素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消极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存在问题
(1)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往往被动学习,这容易让学生养成惰性,使学生降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遵循教什么、如何教的原则。
在这种原则下,教师往往难以注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个性、丧失创造力。
在素描写生中,学生头脑里反复出现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形象,而是教师上课教授的知识点,丢失了自我判断与观察的能力。
(2)判断标准刻板化,学生创新精神得不到重视
具有创新思维的写实素描,必然会成为美术体系中独树一帜的个性艺术。
但在刻板化的判断标准下,具有创新思维的作品往往被否定。
如果教师坚持以固有的判断标准评判学生作品,学生在作品中呈现的个性化可能会遭到抹杀,其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会影响其追求作品创新的呈现与表达。
(3)对素描的认知局限,阻碍了创新研究发展
素描作为并不复杂的绘画方式,既能独立成派,又能作为基础的训练手段,其本身蕴含丰富的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素描的各种功能得到了完善,素描作品可以作为艺术品单独展现。
学习素描既能提高学生的形象构造能力,又能让学生的创作与其他画种相联系,以最朴素的呈现表达出世界最真的美。
由于部分素描教育者对素描的认知停留在奠基作用层面,阻碍了创新研究的发展,影响了素描教学的发展。
2.消极影响因素
(1)学生思维的禁锢
以往的素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长此以往,学生在进行素描绘画时往往过于依赖教师所传授的方法,难以主动创新探索,并难以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
以往的素描教学在提高学生技巧、夯实其基础的同时,禁锢了部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其素描艺术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局限。
(2)素描语言的僵化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习惯采用既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注重对素描语言的传达,虽然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素描语言。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1.发展学生的美术思维
学习美术需要有深刻的美术思维。
学生在创作素描绘画时,能够将三维的立体事物呈现在二维效果的画纸上,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都能得到一定的体现,这就是深刻的美术思维。
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掌握水平视点和消失点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如,在《远近的奥秘》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单一的平面出发,找出远近、高低的水平点,让学生在脑中形成实物的立体形象,增强分析、观察能力。
绘画讲究结构、空间与层次美感,高低、远近、宽窄等都需要学生细致观察,这要求学生具备完整的美术思维。
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能促进其创新探索,从而推动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观察,进而发展美术思维。
2.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具有灵活性,是促使学生创新探索的基础。
在素描教学中,灵活的思维方式可让学生的画作不拘一格,具备强烈的创新色彩。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有效促进学生独特思维的形成,培养积极活跃的思维方式。
如,在《静物写生》教学实践中,学生绘画呈现出多种思维方式,对实物组成与位置关系的解
对于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汤红兵
摘要:在我国美术教育教学中,素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素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学生美术技法及造型意识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为美术学习的入门基础,基础素描彰显了艺术创造活动的价值,是个体对美的独特思考,也是个性美感的特有造型手段。
该文论述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解析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素描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思考
133
读带有自己思维的特点。
从创新的角度看,在素描绘画课程教学中,学生只有具备了灵活的思维才能拓展创新的路径。
从素描学习本身的角度看,由于观察角度上的差异,绘画作品本身会形成不同的效果。
这就意味着在固定的绘画作品背景下,学生所创作出的作品的呈现形式,实际上是可以具备灵活性的,只要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完成对临摹对象的观察,其创作出的作品往往是有所差异的。
另外,由于素描绘画作品以一定的环境作为背景,因此,创作中的光线因素、位置因素等外部因素会对作品的创作产生影响。
素描绘画需要学生观察立体结构,从而深入研究实物与空间结构的关系,描绘实物最真实的状态。
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教师认同,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提高,思维会呈现出更加灵活的状态。
3.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赋予素描绘画灵魂的关键。
教师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效率,从而推动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
创新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影响,素描创新能力首先是思维方式的创新。
如,在《明与暗》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光照情况下明、暗的变化现象,教师应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利用手边物体创造观察条件。
为此,学生必须进行发散性思考,一方面考虑到明暗光线可能对素描的作品效果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观察固定作品对象的同时发挥想象力,通过对照创作的方式,在脑海中构建出不同明暗条件下临摹对象的呈现效果,并结合实际,从多方面观察明、暗变化的条件与特点。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基础,创新则是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有效进行创新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及发展。
三、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对作品创作内涵的解读和精神思想共鸣方面的培养。
从角度和性质上看,人文精神和绘画作品的融合,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体系的丰富性有一定的要求,这种知识和思想的积淀会在作品的创作中得到体现。
具备宽广的视野和良好的人文修养,是提高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关键。
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不能只局限于基础技能训练,还应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是人文修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首先,应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入手,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素描画作,让学生在鉴赏的同时学会素描艺术的不同表现方式,提高自身创作水平;其次,教师还应改变刻板的教学方式,在素描教学中融入人文观念,强调素描绘画背后的人文精神,让学生真正理解素描学习的意义。
在欣赏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人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得以满足,才能促进素描教学的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借鉴传统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意象造型观
我国传统艺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多样,独特的意象造型法更是独具特色。
教师要摆脱以往素描教学的模式化,引导学生学习传统艺术中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通过借鉴学习的方法,使传统艺术为素描作品的创作提供素材和思路。
但应当注意的是,在寻找匹配素材时,应当结合素描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素材进行应用;并且,在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上,也应当在找准切入点的同时,求创新、求变化。
在素描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告别固有的素描教学模式,用随心、随意、随形的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探索。
教师要让学生在赏析传统艺术的过程中,学会用意象造型观对物体进行再现创作,进而丰富绘画的内涵,提升画作的层次感。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这一点主要是从学生能力水平提升的角度讲的。
单一的理论课程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拥有坚实的理论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但素描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行为,一方面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要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素描创作思路有所启发,从而为其拓展艺术创作思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结语
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描学习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基础,通过素描学习,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与构成要素的把握能力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印象,推动素描教学向自主化、创新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德林.对于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5(1).
[2]李洪震.对于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明日风尚,2016(17).
[3]马彦茹.对于素描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长江丛刊,2016(25).
[4]赵勇.培养创新能力视角下的高职素描教学思考.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编辑缪健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