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圑躅爾.经典I近现代专题
CH'NfcSfcl'Airj:!fJGSCALl.lG«APM-.' I
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何绍侃
于非闇祖锫山东蓬莱,定居北京已有四代。

其曾祖、祖父均为清代举人,父亲为清内 务府正白旗汉军旗人。

母亲为爱新觉罗氏,正 黄旗。

光绪十五年(1889) 3月20日,于非闇生于 北京西郊,名魁照(取“魁星高照”之意),号 仰枢。

当时的于家属于家境殷实、社会地位较 高的书香世家,所以于非闇从小可以接触到书 画、缂丝、拓片等收藏,同时受到家中的文化熏 陶,自幼他兴趣爱好广泛,对于花鸟鱼虫、文学 戏曲等有着浓厚的兴趣。

一、
早期的沉淀与探索
于非闇自小就在家中随祖父及父亲读书习字,光绪二十二至三十年(1896 —1904)时年—至16岁在家中及私塾读书,15岁考中秀才,1904 年考入公立第二小学高等班。

“老师都是当时 知名人士,期间学习古文辞,博物学等,后来 他的写作生涯、考古鉴定、古文考辨,都得益于此。

”n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国祚变更,时局混 乱,满蒙高等学堂停办,1912年于非闇转入北京市立师范学校学习,同年他开始向民间画师 王德顺(字润暄,北京人,工花卉虫草,尤以画 蝈蝈闻名于当时)学画,代制颜料,并学习养菊 花、水仙,养蟋蟀、蝈蝈。

王到病重垂危,才交 给了他描绘的稿子:。

于非闇后来才明白自己 在绘画技巧、笔墨语言上从王润暄那里直接获 益不多,但是在制作颜料、遴选画纸、词养花鸟 草虫、熟悉花鸟习性乃至观察生活、研究生活 等方面受其影响很大,为今后的绘画创作和理 论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同时,由于清王朝拟灭,于家的家庭境况由盛转衰,家庭经济日
渐拮据,生活困顿,于非闇同时也要承担起谋
求柴米的家庭重担。

1913年到1926年,于非闇在
北京公立第二小学校高年级任教员,1927年因
事辞职。

1920年5月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由当时
京城画坛领袖金城、周带样、陈师曾、徐燕孙等
二十余人发起,主张“精研古法,博彩新知”,
维系传统,以对抗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折中
东西”和西学日盛的冲击。

于非闇与中国画学研
究会的画家、文化名流交往甚多。

二、中期的风格逐渐形成、稳定期
泄纪30年代初,于非闇工作变换频繁,有
时兼任数职,但他一直未脱离美术教学和文字
编辑工作。

丨929—1930年,他任北平市立一中图
画教员;1929—1937年,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
校教员;丨930—1931年,任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
教员;1930—1933年,任北平市立师范图画教员,
兼任北平《晨报>〉“艺圃版”编辑。

在此期间,
他发表了大敁文章,如《都门钓鱼记》《都门艺
兰记》《都门豢鸽记》于1928年5月由晨报出版
社出版单行本。

在《都门钓鱼记》中,详细描述
了京城适合钓鱼的地方、鱼的种类、钓鱼用具、
钓法;在《都门艺兰记》中以类别、避忌、治土、
灌溉、施肥、调护、分盆、除虫分章节描述如何
养护兰草;在《都门豢鸽记》中通过配插图,生
动地介绍了鸦子的品种、豢养食料、巢栅、收放
训练、疾病卫生、孵雏产卵之养护等。

《都门蟋
蜂记》也于1928年丨月3旧到1928年5月31日在《晨
报》连载了十七篇,后因该报停刊未完成连载。

文章《非厂随笔》《艺苑珍趣》《有闲阶级》等
刊登于各大刊物,多以轻松流畅的文字记录童
年时光、民风杂记、钓鱼养花、字画鉴赏、画人
介绍、画坛消息等。

1928年,于非闇拜齐白石为师,学习篆
刻、绘画。

此时于非闇主要以雪景山水画染
法和写意花鸟为主,在他本人1928年的记述
中说:“日前与齐白石先生谈画,先生谓‘自
作画以来,不知有法度,不止有成说,种瓜而
役,然后写瓜,食菘而后然后写菘。

唯以笔墨
求物形,传物神耳’。

此论颇含至理,与吾学
画犹合,故书以告世之学画者。

””受齐白石
影响,于非闇对花鸟认真观察和写生,同年作
《花卉》《雪景山水》。

在篆刻上,齐白石鼓
励他在临尜传统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风格,
于著有《治印余谈》‘,详细论述了石料、形
制、印文、边款、文字考订、古今印谱、篆刻印
史、各家长短等。

1931年以后,于非闇开始学习赵佶瘦金书
以及李阳冰篆书,他坚信书法和绘画有着密切
的关联。

据于非闇自述,他在1935年以46岁的
年纪正式学习工笔花鸟画,但此之前他有很多
年的画画经验了,最开始以白描入手,学画南宋
赵子固的水仙、晚明陈老莲的竹子&。

除了向
齐白石学习写意花鸟画,还学西画的素描和水
彩,为以后写生tT T T基础。

与此同时,他从小
受到的国学教育也开始起作用。

他说,他的绘
画创作受到古典文学影响,尤其受古代散文、
诗歌启发,使他懂得了在创作中如何构思,包
括主题思想内容和结构布局,摆脱老一套,给
人新鲜的感觉。

1936年,于非闇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首
次个人展览;同年5月,举办“张大干、于非闇、方 介堪书画联展”;12月,举办“救济赤贫—

大千、于非闇合作画展”,作品有《菊花》《富贵 白头》《茶花斑鸠图》等。

193S 年,与张大千组织 画友成立春明画会,前后举办过四次展览。

•♦()年 代,逐渐在北方画坛有了名气,与陈之佛并称“南 陈北厂”。

卜年,古物陈列所成立。

n r 年

J ''
非_应古物陈列所所K -钱桐之邀,创办T _u i 研 究馆”,与周带样、张大〒、黄宾虹、王慎虫等人同 任审查委员及导师。

这段时间他有了稳定的工作 地点,也有时间去思考与发展自d 的绘画方向。

古 物陈列所主耍保管、陈列清廷热河两宫义 物,于非闇得到了大V(接触古代艺术精品的机会, 此时他以宋元工笔花鸟传统为基础进行临碜,多 有仿古和临七之作,汗对古典花鸟如黄W 菜的 《山鹧棘雀图》、崔白的《双喜图》、赵昌的《四喜 图》、赵佶的《红蓼白鹅图》等进行深入分析‘。

其中,赵佶的花鸟画对于非闇的影响最深,当然 这个选择并非一蹴而就,早年间于非闇的父亲就 曾经借宋徽宗的真迹给他临蔡。

在办物陈列所中,
“在这一时期,我临碭的赵佶的东西,却有些是好 的”。

于非阁对包拈赵佶在内的宋元L 笔花鸟珍 本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包括造型、勾线、构图、染 色,在反复研习中陶养宋画精微体物的精神和丰 富含伤的画面意蕴。

除此之外,他本人对r 宋人 丝绣也极感兴趣,包括沈子蕃、朱克柔等缂丝名 家,对于非闇的花鸟画也有一些启发。

他制定日课 表,将上午8点半至12点、下午1点半至4点定为学画 时间'与临燊相配合的是,他到各处公园进行 现场写生,并练习用绢写生。

同时注重体验生活, 仔细观察分析花鸟形态。

他曾去中山公园、故宫御 花园、谐趣园、管家岭观察牡丹、荷花、红杏等花 并,去动物园、鸟市、鸽市观察禽鸟,能分辨花鸟 品种之不同,将生活观察体悟运用到画面4沖。

这 样的临摹加写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自此画法 大变,也奠定了其绘画凤格的基础。

在此期间,于 非闇也创作了一批花鸟作品,丨义r 年作《水仙》《竹 枝双鸠》《花鸟图》,丨幻!!年作《梅鹊图》《梅鹊图》 《仿黄筌竹鸠图》,W 9年作《双清息禽》《仿马麟 暗否疏影》,194(1年作《白荷蜻蜓》《浴鸽m 》《牡 丹双禽》等,m 丨年作《杏花鹦鹉》《蔬菜 虫》 《红柿绶带》《箩葡图》等,m 2年作《水仙图》
于非闐蝴蝶牡丹图轴1954年
款识:公园社丹同干异花,标名二乔。

今以唐人两面着色法写之。

于非閻
时年六十又五~钤印:非閬六十后作(朱)
1945年以后,“国画研究馆”暂时关闭。

1946年至W年,于非 闇任北平《新民报》“北京人”版编辑。

年至1949年失业,主要 以课徒、卖画为生。

这一时期于非闇生活条件比较恶劣,但他的 热情反而增加。

他潜心研究工笔花鸟并将写生范围缩小到北
京的花鸟,在花鸟中又选择几种他喜欢的进行写生,直到北京解放前夕 ',作品如《墨叶牡丹》《绿牡丹》《茶梅栖禽》《枝头鸣 鹊》《梅崔等。

三、晚期风格成熟、自成一家
1%9年新中国成立,人们感受到翻天拟地的变化,“文艺为工农 兵服务”成为文艺界的主旋律,美术界也为顺应时代发展、如何表 现一个崭新的中国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

北平解放后,于非闇生 活有了保证,国家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没有了衣食之忧,他可 以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逐渐进入创作产出的黄金时期。

他认真 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说:“我们文艺工作 者不在政治上艺术上迷失方向,就要熟读、精读,时常查对毛主席 的这篇经典文章。

”11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就是在“艺术为工农兵服 务”这一主题下对花鸟画进行改造。

在艺术上,于非闇将旧式的工笔 花鸟富丽堂皇、高贵典雅的风格与新中国人民要求幸福生活的愿景 相结合,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了新的时代精神与审美趣味。

1949年底,由老舍倡议成立“新中国画研究会”(后改名为“北 京中国画研究会”),于非闇为首任副主席,后任常务理事与经济审 核组主任。

1951年,于非闇与齐白石、陈半r、汪慎生、王雪涛等老师 合绘《普天同庆图》,表达了对党和国家领导人崇敬和热爱之情,以 及对伟大祖国和平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1951年,作《海棠》《亭亭 玉立》《绶带双清》《秋葵》《山茶蝶舞》等。

1952年,于非闇受北京 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邀请,自此开始担任行政职务。

为庆 祝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的和平会议,他用传统的方式表现新的时代精 神,创作了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祥云群鸽图》,同年还作伯山茶》《瑞雪祥鸽》《朱砂牡丹》等,与赵梦朱、汪慎生、颜伯龙、王雪涛、启功等合绘《群芳介寿图》。

1953年,f非闇被推选为全国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古典美术研究会委员、北京中国画研 究会副会长,后作《大丽花》对当时心情和感受永垂纪念。

1乃4年,于非闇当选北京文联常务理事兼美术组组长、北京市宪法草案讨 论文艺分会会员,并开始连任北京市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出任中 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发表《我坚持不懈的劳动来拥 护宪法草案》,发表《争取我国美术的进-•步发展》讨论中国美术
于非聞四喜图轴1936年
款识:四喜图。

拟滕昌祐笔。

丙子夏非广。

钤印:于照之印(白)非瘇(朱)
家协会继承遗产的问题。

在处理行政职务之余,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了
大W 具有时代气息、脍炙人口的工笔花鸟画。

在1953年举办的“金M 国画 展览会”中,于非闇以《牡丹图》参展,另有《大芦花》《仙鹤》《桃花春 禽》《墨竹喜韵》《和平万岁》《梅竹锦雉》《辛夷虾蝶》《青松》等作品。

1954年初,与金振之、冯忠莲等人赴东北博物馆从事复制古画工作,历时 一年又三个月,同年作《御鹰图》《红杏山鹚》《鞠有黄华》等。

1955年,于非闇当选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经济审理组卞任, 与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合作创作《和平颂》。

这期间,他意识到W 内许 多艺术工作者对传统绘画颜料不熟悉,针对这一课题H 出《中N
N
颜色
的研究》一书,分章阐述了中国画颜色的品种、性质及发展情况,中国墨 的特色以及古代和现代漂颜料、使用颜料的方法。

1956年,于非間出席了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中国美术家协会国画家座谈会,担仟《中国 画》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等。

同年5月,他被选为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

同年,他创作了《玉兰黄鹕》,而在h 年后的1980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的要求,中国邮电局将这幅画选入艺术纪念邮票。

1957年5月,北京中国画院成立,于非闇任副院长。

2月,于非間1 ■半 丁、孙涌昭、胡絜青-起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四人联展。

川3日由蒋兆和介 绍加入中国民族同盟中央美术学院支部,14日起批准入盟。

6月,为纪念 中国人民解放建军30周年,于非闇与张其翼、田世光、俞致贞、丨•:学敏合 作《江山如此多娇》。

7月,发表《谈吴昌硕的绘画》。

9月,齐白石去世,为 纪念恩师发表《纪念齐白石老师》《白石老人的艺术》等文章。

l 〇)j ,出版 《我是怎么画工笔花鸟画》一书,该丨5是前所未有的史、沦、技兼仝的工 笔花鸟画专著,总结了花鸟㈣史、作者习画经历、养鸟心得、写生经验、创 作过程及备述工具材料、渲染方法等,对3时及往后的工笔花鸟丨H 1I '创作 有着深远的影响。

1958年,1 y 陈半丁等发表《首都中国|I H j 家自我改造的倡 议书》,作《牡丹双鸽》《丹柿图》,撰写《白石老人的画》。

1959年,于非闇作《直上青霄》《丹柿图》《牵牛花》《紫风朝丨則》 《柳雀图》《牡丹双鸽》等,其中《丹柿图》为于非闇乂一力作,画时布局 完整,层次分明,主次安排得当,紧扣时代主题。

同年,于非闇病觅,-月3 日病逝,享年71岁。

新华社新闻通讯刊登了相关讯息,《美术》7月刊以《丹 柿图》以封面予以纪念,师友老舍、何溶、郭味渠、王友石、俞致贞、田世 光、薄松年等纷纷撰文悼念。

v m :
in 1:健《z 术丨i :k —r 'i _》,河北教疗出版社:犯屮版,第 ⑵H W 《我足怎笔花_ii 的》,浙江人民及木出版社M ix 十:版,第
[3)
H 刚《邮1'粘沖不死》,《人附丨报》奶-年9 H 二11。

w n _《治印,1;谈》,《m 期丨m i 报》i «s 汁:第丨丨1期
⑶丨"1(2),第38 w
(6)
:,ij U ),第;IS —D 14(2],第H 〔s ) 第(9)同 U ),第 6K
1:1»)丨丨《店、任绍阳《试论于1_丨:笮花鸟O T 的艺术待色》,《炅?时代(屮屮沿I I 期:
U U f t 致贞《哀伸+W 丨W ,《北京晚报》1*所却I M I ® ;版-(作者单位:饩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01
吴湖帆清风图轴98cm x 37c m 纸本墨笔1948年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六如居士醉后之作方得湖州妙谛,戊子五月戏师其法。

吴湖帆。

钤印:吴湖帆印(白)
斗-叫丨噌滅岬於:^:

f

|
谢稚柳仿宋人花鸟图轴67.5c m x
37c
m
纸本设色1945年南京博物院藏
75
张大千荷花图屏164cmcmx 80cmx 4
纸本墨笔1932年南京博物院藏
'^
J g -i.'M
f
#,l c 、\^




一沪11声章
f i l
*^^%
f
'
ic-^^A

r £f '
^$


i i f f
i l
2

#1—
-6
p
,
齐白石群虾图轴88.7c m x
46.5c
m
纸本墨笔1932年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莽民先生之雅。

壬申春齐璜。

钤印:老木(朱)
/
L
1
78

A
一一广\ \
r
'
一 i

\v
V
,
p
>0
/\>
0/
z
V ,

\'
\

# t #
成減
A
人衾 >
料 01r ';«i
Y
v i
4
^^
<<

f i v

—丨
\
A

t A S L f t ^
^V A w -砷.
見 X

A
A
/.^
x
.氺
名.r
.九认-/*而焱
^^>^人.;省豸
與先艽.**«.4^:
fc T i .
i
惝作成弋C 不
d
敖人
4
^
1
4也左洚
4 疰舍彳戈 也
K
發為碑^>1
r
w M 麩4 5
象*
孑毪豸
M 4
1

i >
t
々^螃
A -Y
嘁必
,.
i

^
5
n r n v l t s
i
*
s
高奇峰鲤鱼图轴133.7c m x
59.1c
m
纸本设色1926年南京博物院藏

^
你^
^依
+
4
^



^备
^


i
A
'
r l -^v
r ^
s f
^t v
w
j
女^^<7备
_

8


m
A
<
v <
D
萏爻门
i
@
一荇
t
邪^^

^貧
^
;#4
f
」v
#
#^^々4
6.

钱松®菊石图轴79C 3
X
24.5C 3
纸本设色1941
年南京博物院藏
^t l ^
-'*l f l H
、->^太^
^
■ir ^.-^f i .'^^.
錄4
龙^一舍^^,擎^^年憶4靖-又哈
碩勒
來杞 l t '-l i '^^T
-ir 社
乂多欲々•€今良I 疋乘珑^r 诗
涑藏f -^^t ll i t 壯-s ,l ,
<3別


也41表蓋妓赛
4-二夂

^
~\
-我^
^\
里養湘付
^氣冰^
价^
t ^.®.次同-t :t --i *\-.u -i l 吟
3
-f o 4v ?r #"f *l ^'■冬 ^"^-^'1'
衣文破士
M r
I
t 、、

徵高荷图轴119c m x
36c
m
纸本设色1903年南京博物院藏
Si
朱屺瞻竹石图轴130.7cm x 33.5c m 纸本设色1947年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高人石上种琅矸。

丁亥初舂娄水朱屺瞻。

玲印:屺瞻(白)
S i
田世光荷花图轴94m x 32c m 纸本设色1948年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戊子新春偶拟白阳山人笔意于昆明湖上。

公炜。

钤E P :田(白)世光(朱

3

*
p k i ,計 A ^j 凑i i :>4
^\
i x
t .
臂福劍号笤名肩爲舞T 章础 S S 龙M -5^t 4-s i s I s i M i 4

\»L 又i >*^
j 5t
i
t .界政如
^^衿棘4_;^
-r ,^> 取 ^
■f i ^w ^f A -t i l
^l
^t 之>^
<1丨
办d
-1r <.
-i >-,J f 蚱
夂^
^i t E

#
亦f f
•^為€>夂^
冰碓龙艸[1->4
^束;|_夂
龙克涑
I
之从也,-|1^^>委

-R
-i

t
.c
\A
>s r 1 在
、^
*
d /沒幻義、、V U 未麗
-4
J 3* * 彳 '我K 象A ^^^
t

i :4
A
^)I S L ^^4
^
^v 萆年>1許^^^4*>表^.^為^
矢故素<<,承:1边必


^.*-*
w •冰
<41 〜
"<^.»»
■ f c .T
^^T r l -r

n l
f
b M
^弋
f t 、b
U

I
上尽、

旬縴
^^^
_的
|;.^A ^v .v /4.,. j
U
汪亚尘九如图轴105cm x 40c m 纸本设色1945年南京博物院藏
徐悲鸿立马图轴92.8cm x 28c
m 纸本墨笔1943年南京博物院

刘海粟水牛图轴131 c m x 6 0 c
m
纸本墨笔
1 9 3 2
年南京
博物院藏
陈之佛梅鹤迎舂图轴144c m x
82c
m
纸本设色1961年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梅鹤迎春。

I 九六I
年,陈之佛于香山。

钤印••陈之佛印(白)雪翁(朱
)
王个耪美意延年图轴151.5c
m x OD o c
m 纸本设色
1944
年南京博物院藏
播/'-^〜^-'*!;**'
彡详愛辞
/A
3々釣爲-系

[清]高凤翰花冉图册之五石榴佛手图23.1cmx32.6c m纸本设色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款识:观物斋中盘供,南阜山人写赠。

钤印:西园(朱)家在齐鲁之间(白)
[清]高凤翰花冉图册之四荷花水草图对题23.1cmx 32.6c m 纸本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中通外直,先生有焉,作君子图,以识意,同学弟翰顿首。

钤印:老阜(朱)文章有神交有道(白)天禄外史(白)
[清]高凤翰花冉图册之四荷花水草图23.1cm x32.6c m纸本iS 款识.•水华图,南阜左手并题。

钤印:南阜居士(白)凤翰(白文)大珠山樵(朱)不知老之将
至(白)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二东篱菊色图23.1cm x32.6c m纸本设色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款识:别有东篱,老阜。

钤印:凤翰(白)
[清I高凤翰花卉图册之一梅竹芭蕉图对题23.1cm x32.6c m纸本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释文:雪里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

世间得失真难定,吃厌鱼儿又拣虾。

书徐文长诗题画。

钤印:檗琴(朱)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一梅竹芭蕉图23.1cmx32.6c m纸本设色173f 款识:画意。

钤印:龙绣(白)
3年南京博物院藏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三梅花牡丹图对题23.1cmx32.6c m纸本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释文:清不绝俗,艳不伤格,品地在高人正士之间,南阜山人左手录。

钤印:老阜(白)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三梅花牡丹图23.1cm x32.6c m纸本设色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款识:阜道人。

钤印:高凤翰印(白)南阜山人(白)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二东篱菊色图对题23.1cm x32_6c m纸本173;文:莫嫌老圃秋容淡,恁看黄花晚节香。

阜道人。

钤印:信天翁(白)
3年南京博物院藏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六秋葵芍药图对题23/lcmx 32.6c m 纸本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 释文:青城洞口最高枝,别有丰标物象奇。

一任舂风妬国色,天香终有拂云时。

老阜并题。

钤印:阜道人(朱)
?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六秋葵芍药图23.1cm x32.6c m纸本设色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款识:乾隆戊午十月,胶曲高南阜左手仿白阳山人墨法,贻介石先生存。

钤印:结习(白)
[清]高凤翰花卉图册之五石榴佛手图对题23.1cm x32.6c m纸本 释文:武进庄进士家,香椽结实得异种,弩瘿如袢周匝,其(不)外作绿云
钤印•.凤翰之印(白)墨磨人(白)游戏三昧(朱)
1738年南京博物院藏
i状,中作正圆,黄如琮玉,余名之曰:祥云捧曰,并俪以二佛手图之,老阜左手戏书。

IO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