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名称便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名称便览
到目前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5种化学元素。
由这些元素形成了宇宙世界万万千千种物质,构成了大自然妙趣横生的和谐图案。
纵观这些元素的发现过程,我们看到在这个“图案”上谱写了人类认识大自然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客观规律,也看到科学事业先驱者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奋斗足迹。
根据元素周期律,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整理出这些元素最早的发现年代、发现者、发现过程以及命名原义的表格,试图探讨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的渊源,从一个侧面去探索“自由王国”的奥秘。
也试图从这个探源过程中,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科学家的贡献,恢复元素发现史的本来面目。
学习化学史就有必要对组成化学学科最基本的骨架-元素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研究精神,认识化学世界的美妙。
肯尼迪美国
95 镅
Am
(Americium)
1945
乔克美国
用快中子轰击钚制得镅。
为了纪念发现地美洲,将新元素命名为“镅(Am)”,
该词源自“Americas”——“美洲”。
西博格
美国
詹姆斯
美国
摩根美国
96 锔Cm(Curium)1944
摩根美国
用氦离子轰击钚制得锔。
为了纪念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先驱居里夫妇(P.Curie,
M.S.Curie),将新元素命名为“锔Cm”。
西博格美国
詹姆斯美国
乔克美国
97 锫
Bk
(Berkelium)
1949
西博格
S.G.汤普生
美国
在加利福尼亚的劳伦斯辐
射实验室用氦离子轰击镅
制得锫。
为了纪念新元素发现地伯克利城(Berkeley),美国
第一座同步迥旋加速器建筑地点,将新元素命名为锫
(Berkelium)。
98 锎
Cf
(Californiu
m)
1950
西博格美国在加利福尼亚的劳伦斯辐
射实验室用氦离子轰击锔
制得锎。
为了纪念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和加州大学,
而将新元素命名为
锎(Cf)“Californium”。
S.G.汤普生乔克美国
99 锿
Es
(Einsteiniu
m)
1952
1952年美国原子
能委员会的洛
斯·阿拉莫斯
(LosAlamos)、
阿贡(Argonne)
和加利福尼亚大
学实验室的科学
家们
美国
从太平洋的安尼维托克岛
所试验的一次氢弹核爆炸
的碎片中发现了锿。
为了纪念首先提出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的伟大的物
理学家爱因斯坦(A.Einstein),第99号元素取名
为“锿”(Es)“Einsteinium。
100 镄
Fm
(Fermium)
1952
阿拉莫斯、乔索及
其同事们
美国
从太平洋的安尼维托克岛
所试验的一次氢弹核爆炸
的碎片中发现了锿镄。
为了纪念第一个用中子轰击铀的意大利出生的物理
学家费米(E.Fermi),第100号元素取名为“Fermium”
(镄,Fm)。
101 钔Md
(Mendeleviu
m)
1955
西博格美国
用α粒子轰击锿制得钔。
为了纪念首先发现元素周期律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
夫(D.Mendeleev),将101号元素取名为
“Mendelevium”(钔,Md)。
乔克美国
S.G.汤普生
塞格瑞
美国
102 锘No
(Nobelium)
1958
西博格美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劳伦
斯实验室用碳离子轰击锔
制得锘。
为了纪念102号元素发现地——诺贝尔物理研究所和
科学家诺贝尔,将该元素命名为“锘”(Nobelium)。
乔克
塞格瑞
美国
103 铹
Lr
(Lawrencium
)
1961
乔克
塞格瑞
美国用硼核轰击锎制得铹。
为纪念回旋加速器的发明者劳伦斯(wrence),
命名为“铹”(Lw)(Lawrencium)。
1963年元素符
号改为Lr。
104
Rf
(rutherfordiu
m)
1968 乔克等前苏联
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
究所用碳离子轰击锎制得
104号元素。
美国人为纪念物理学家瑟福Rutherford而命名。
105 Db
(dubnium)1968
弗廖洛夫的科学
小组
前苏联用2Ne离子轰击镅制得。
纪念核裂变的发现者哈恩Hahn。
1970 乔克等美国用5N离子轰击锎制得。
106 Sg
(seaorgium)1974 乔克等美国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伯
克利劳伦斯实验室用18O离
子轰击锎制得106号元素。
弗廖洛夫前苏联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
究所用54Cr离子轰击207Pb
和208Pb,制得106号元素。
107 Bh
(bohrium)1976 弗廖洛夫前苏联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
究所用54Cr轰击铋钯,制得
107号元素
1981 明岑贝格
联邦德
国
108
Hs
(hassium)
1984 明岑贝格
联邦德
国
用58Fe轰击铅钯,制得108
号元素。
109
Mt
(meritnerium
)
1982 明岑贝格
联邦德
国
用58Fe轰击铋钯,制得109
号元素
纪念核物理学家 Lise Meitner(莉泽·迈特纳)
110 Uun1994 彼得·安布拉斯
(等)
德国
欧洲科学家小组在德国达
姆斯塔特由Ni-62 和
Pb-208 核聚产生
111 Uuu1994 彼得·安布拉斯
(等)
德国
德国达姆斯塔特重离子研
究中心合成
112 Uub1996 P.阿尔穆勃鲁斯
特和S.霍夫曼
德国
113号元素
114号元素1999杜布纳研究所科
学家
俄罗斯
115号元素
116号元素1999 劳伦斯贝克莱国
家实验室
美国
117号元素
118号元素1999 劳伦斯贝克莱国
家实验室
美国
每一个化学元素的发现都是一部元素的传记,每一个元素的发现都凝结了化学家们灌注科学研究的心血。
1811年,法国一位钾碱和硝石制造商库特瓦(B.Courtois)用海藻灰为原料,想从母液中提取钠和钾的化合物。
他蒸发海藻灰母液,氯化钠首先结晶出来,接着析出的是氯化钾和硫酸钾。
在实验过程中,一只公猫撞倒了盛有浓硫酸和海藻灰母液的瓶子,液体混合后产出了一种美丽的和氯气相仿气味的紫色云烟。
这种蒸气遇冷又变成暗黑灰色晶体,光泽与金属体无异。
碘――猫发现的元素这段化学史一直传为化学史界的佳话,尽管元素史不乏有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佳话,但是就像一位罗马诗人说过,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它不舍昼夜。
如果没有良好的合理的知识储备和丰厚想象力,以及才下眉头又上心头,锲而不舍的艰苦思索,灵感是决不会凭空产生的。
足够的知识储备就好像是头脑中形成了过饱和溶液,一粒小小的晶种就可以使之凝析出大量的结晶。
科学发现从来就不是从天而降的,征服零族元素的拉姆塞和助手们从天上到地下,研究了7种陨、150多种稀有矿物、20多种矿泉水和海水,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但拉姆塞并没有气馁,更无意收兵,非要查个水落石出。
他和助手们又回到原来放
弃的从空气寻找到的方案上。
正是凭着对科学的一股热情,对真理的追求,最后只占空气含量微乎其微的零族元素终于露出了它们的真面目。
在化学元素这本大书里,我们看到了众多化学家在辛勤耕耘,孜孜以求。
1794年5月8日,51岁的近代化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被指控“在士兵的烟草中掺水”,而被押上断头台。
临刑前,这位学者要求:“情愿被剥夺一切,只要让我做一名普通的药剂师,做一点化学试验,就心满意足了。
”
“我知道,这项研究也许要以生命作代价,甚至付出了这个代价也得不到成功。
但是,如果没有人愿意冒险,也就永远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前人所做的实验失败了,正好为我的研究提供借鉴,至少可以让我少走弯路。
”-不畏生命危险,发现氟的莫瓦桑
这样的话语在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心中都是莫大的鼓舞。
他们在迷惘甚至黑暗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他们处世淡泊,只为获取知识和造福人类而追求真理。
正是他们所创造的光辉业绩,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历代科学家们的艰苦跋涉和前仆后继的奋斗,构成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最壮丽的史诗。
他们在追求真理的征途中所创造的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聪明机制的研究艺术和深邃辩证的思想方法,以及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为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科学如何战胜迷信和愚昧的精彩画卷,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明发展的象征。
学习化学史,我们也了解了化学史上很多流传下来的佳话,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化学从来就不是枯燥无味的科学。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北方住着一位美丽的女神凡纳蒂丝。
有一天有人来敲门,但见门不开就扭头走了。
女神想,此人如此缺乏耐心,活该白跑一趟。
过了几天,又有人敲门,而且敲个不停。
女神终于亲自开门迎接客人,两人很快就结了婚,生了个女儿叫“钒”。
拉姆塞发现氪后曾诙谐地说:“寻找氪使我想起了一位教授找眼镜的笑话。
他拼命地在地上找,桌子上找,报纸上找。
找来找去,眼镜就在自己的额头上。
氪被找了一大圈,原来它就在空气里。
”
这样的故事或者记载着化学家们的悔恨,或者记载着化学家发现元素的历程,都是那么令人反思。
化学元素的命名,扩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认识了更多的天体,希腊神话,地质矿物,加深了对物质颜色的理解,了解了更多的化学家以及他们为追求真理而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我们是在进行一次化学元素世界的遨游,心灵的一次洗礼。
参考文献
[1]华东交通大学.化学元素的发现及其命名探源(电子图
书)./ebook/ebook.php/2959.html.1995-10
[2] 何法信.走出混沌-近代化学的历程.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 苏联]特立丰诺夫著.化学元素发现简史.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1986
[4] [前苏联]依.尼查叶夫著,任庆文译.元素的故事.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3
[5] 王毓明.化学元素的发现和名称遍览.大学化学.1986:67-77
[6] 化学元素总表.化工进展.1991 :58-62
[7] 唐和清,朱丽华.化学元素名称的来源.化学通报.1991:56-61
[8] 贵州地勘局情报室摘于《中国地质矿产报》.101-109号化学元素正式定名.1998
[9] 吴志荣.化学史上的“无心插柳现象”.化学教育,20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