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6例诊疗体会.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6例诊疗体会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6例诊疗体会作者顾焕祯,李俊峰,姜洪伟,孙怀容【摘要】目的总结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7年3月收治的4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46例患者均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其中44例经系统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因并发形成腹腔脓肿行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系统化保守治疗不但可以治愈,而且可避免再次手术的发生。
【关键词】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手术后并发症;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一种值得重视的早期并发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因其特殊性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处理不当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发生。
但在临床诊治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特殊临床特点,经系统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现将2000~2007年收治的4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27例,女19例。
年龄12~75岁,平均42.5岁。
原发病及手术方式粘连性肠梗阻松解术后1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后11例,结肠癌根治术后7例(其中右半结肠切除术后5例),肠套叠行回盲部切除术后1例,直肠癌根治骶前吻合术后3例,胃癌根治术后6例,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3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行胃大部切除2例。
1.2 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有腹胀39例,腹痛17例,恶心、呕吐26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1例,呕吐咖啡色物1例,便血1例,发热5例;体征有轻微腹膜炎体征3例,高调肠鸣音8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6例,X线透视及平片检查示气液平面37例,有5例行CT检查发现肠壁水肿,肠管轻度扩张。
梗阻症状出现时间不足1周者29例,1~2周者13例,2~3周者2例。
1.3 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X线或CT表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可明确诊断。
1.4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禁食水,胃肠减压,抗炎,抑酸,维持酸碱平衡,肠外营养支持,胃管内注药,中药灌肠,应用生长抑素及激素等综合治疗。
1.5 结果除3例患者有轻微腹膜炎体征外,其余均无腹膜炎体征,该组患者均在除外绞窄性肠梗阻情况,密切监测
腹部体征情况下进行系统保守治疗,除2例患者(1例阑尾切除术后及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形成腹腔脓肿后中转手术)以外其余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
2 讨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于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一般指术后2周,由于腹部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
腹部广泛的手术导致肠管损伤,如广泛分离肠粘连、长时间的肠管暴露、腹膜炎、腹腔积液或异物残留等因素,可导致肠壁和肠黏膜水肿增厚,甚至管腔闭塞,浆膜面的渗出导致肠管粘连和麻痹。
这种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2周,因此,称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
多数患者在手术后肠蠕动曾恢复,但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和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胃肠道引流液增多。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或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变化,如交感神经输入的抑制效应;激素、神经递质和其他介质的释放;炎性反应;麻醉和止痛药物作用等。
其原因是因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胞质分裂,其他炎性介质反应,引起肠壁充血水肿、纤维蛋白渗出,导致肠动力障碍、肠粘连、肠梗阻[3]。
本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1)症状无腹痛或腹痛轻微;(2)体征①腹胀多不明显,无肠型及蠕动波;②触诊腹部无压痛,一般无腹膜炎体征;③叩诊呈鼓音;④听诊一般肠鸣音较弱,少数肠鸣音亢进;(3)大多数病例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再次出现肠梗阻的症状;(4)腹部X线检查一般可见多个大小不等液气平面,但很少见到肠管扩张的影像。
具备上述临床特点,可以做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成立后,需在除外绞窄性肠梗阻的前提下,其中包括监测腹部透视变化,监测腹部超声除外腹腔脓肿等,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除进行系统治疗,笔者的治疗方法(1)有效的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一方面减轻肠道负担,另一方面利用胃管注药,如①注入西沙必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②注入泛影葡胺,不但可以利用其造影剂功能,判断梗阻部位及判断是否存在完全性梗阻,还可以利用其高渗性,减轻肠壁水肿,但泛影葡胺过敏者禁用;③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肠功能再次恢复早期,经胃管可注入中药,如攻下汤、蓖麻油等。
(2)合理的静脉营养,维持良好的酸碱平衡,禁食期间必须保证足够能量,纠正低蛋白、低钾血症。
(3)抗生素的应用我们一般应用红霉素,一方面红霉素
是广谱抗生素,可以控制感染,另一方面利用红霉素的副作用,促进胃肠道蠕动,引起腹泻等原因。
(4)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减少胃液及胆汁分泌,减轻肠道负担。
(5)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抑制胰液及肠液分泌,另一方面是改善腹腔血运分布,减少肠坏死几率。
(6)应用中药如攻下汤等灌肠,促进肠功能恢复。
(7)电针刺激足三里或足三里新斯的明注射,促进肠功能恢复。
通过上述方法笔者观察治疗的46例患者,其中44例达到预期效果并治愈(阑尾切除术后1例及直肠癌根治术后1例因形成腹腔脓肿后中转手术)。
通过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笔者认为对于腹部手术中轻柔仔细的手术操作,注意细心保护组织及器官,减少肠管损伤,缩短腹部器官暴露时间,彻底冲洗腹腔,保证充分引流,适当应用几丁糖等防肠粘连药物是可以预防该病发生的。
对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经保守治疗治愈,可避免再次手术发生,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及更大的痛苦。
【参考文献】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387. 2 朱维铭,李宁.术后
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6. 3 施保民,王敬文,杨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