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三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第三中学2022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表。

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参考答案:
D
2. 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

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集体农庄
私人土地
占耕地面积的比例95%-97%3%-5%
占农产品总量的比

70%-75%25%-30%
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经营的积极性
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
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C
根据题干图标所示占有耕地面积达总耕地95%~97%的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占70%~75%,与仅占耕地面积3%~5%私人土地却创造25%~30%农产品比例相比,说明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下。

故选:C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结合所学苏联的经济建设,对表格材料的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

3.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

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秦人家中稍富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分家立户,导致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故B正确。

秦朝时土地兼并不严重,故A
排除。

战争频繁兵役沉重,与材料现象无关,故C排除。

“休养生息”政策推行,在西汉初,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回眸·商鞅变法·影响
4. 1919年6月份,对华贸易较上年同期减少约一半,从2769万元减至1405万元;中国的对日贸易出超460万元。

上述情况的出现,缘于
A.一战期间中国制造业快速增长
B.一战结束后欧美商品卷土重来
C.一战使对华贸易备受冲击
D.政治运动激发国民的民族意识
参考答案:
D
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国内反日爱国浪潮不断兴起,故而影响到中日之间的贸易,故D项正确。

A项不能说明对华贸易减少的原因,故A排除。

B项不能说明中国对日贸易出超的原因,故B排除。

一战时期利用放松侵略的机会,加紧对华侵略,扩大了对华贸易,另外,材料时间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已经结束。

故C项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选项能否全面解释题干中的两种现象,如本题中的AB两项。

5. 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②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
A
6. “第三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一现象
A.说明法国人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还不如英国和美国
B.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C.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D.反映出法国国内、国际战争频繁影响了宪法的制定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第三宪法。

法国的共和政体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因此法兰西第三宪法表现出一定的欠缺,故B项正确;材料中法国宪法的制定是受当时的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影响,不能说明法国的宪政思想和法治理念不强,也不能说是浪漫主义的体现,故A、C两项错误;法国共和政体是通过投票的方式,没有体现出战争频繁的信息,故D项错误。

7. 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后,共经历三次大调整。

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引发了三次科技革命
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引发了世界的爆发
参考答案:
A
8. 某生根据《中、英两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表信息得出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手工业生产曾经世界领先
B.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艰难
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英国制成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参考答案:
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
解析:从材料中1750—183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远超于英国,A项说法正确。

1860—190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远低于英国,说明中国制造业发展艰难,B项说法正确;英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远超于中国,是在1860年之后,这是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C项说法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英国的打开,外国产品源源不断流入中,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

9. 《史记》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

“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①周王室已衰微
②分封制遭到破坏
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
④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鼎”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了楚王对周王权力的觊觎,周王室势力弱于楚王势力,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
10. 下图砖文中包含了“海内皆臣”这一信息,反映了秦朝()
A.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B.疆域辽阔,广土众民
C.国家统一,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参考答案:
C
11. 1688年,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

这样,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

这反映了“光荣革命”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使国王“统而不治”
C.实现了权力中心的转移
D.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参考答案:
C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排除A;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还掌握行政权,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B错误;由“七位贵族领袖秘密策划,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来继承英国的王位”,看出英国国王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确定的,说明权力中心转移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故C正确;18世纪初建立责任内阁制,D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容易错选B,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还掌握行政权,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12. 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
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
B.加剧了土地兼并
C.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
D.刺激了人口南迁
参考答案:
C
【详解】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C项正确;人口南迁推动了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倒置了,D项错误。

13. 明清之际,出现了重视公论、众论的思想,“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言不足凭,若亿离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

”又如“重论未必皆是,而是不出于众论之外。

”这些说法( )
A.是西方启蒙思想传入的结果
B.未脱离士人“公天下”的传统政治理想
C.说明近代民主观念正在形成
D.反映出当时舆论环境比较宽松
参考答案:
解析:
明清之际西方启蒙思想并没有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据材料“一人之心有邪正,故其言不足凭,若亿离人之心,则公而无私矣”又如“重论未必皆是,而是不出于众论之外”可知这些说法未脱离士人“公天下”的传统政治理想,故B项正确;明清之际的进步对近代民主观念的形成有一定启迪作用,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形成应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C 项错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统治和文化专制不断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B
14. 《贸易打造的世界》一书中说:“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

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

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旨在说明()
A.英国始终固守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瓦解了英国的贸易壁垒
C.英国的贸易政策取决于国家利益 D.英国与印度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
参考答案:
C
材料的意思是: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外贸政策从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自由贸易,但对其殖民地印度仍然坚持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外贸政策并非一概的自由贸易,而是根据国家利益需要,采取不同的外贸政策,故选C。

A的表述太绝对;B项与材料描述存在直接矛盾,而且与史实不符;D项仅仅是材料中的局部信息而不是材料饿中心主旨,也排除。

15. “苏联的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
A.同盟力量的差距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事力量的失衡
D.经济水平的差距
参考答案:
D
16.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一家”“大一统”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参考答案:
A1 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集权制度的形成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B 解析: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理念,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C项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项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

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理念的正确比较分析、理解。

17. 晚清诗人赵函在《哀金陵》中写道:“金陵城中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

……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该诗句反映了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哪场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
争 D.八国联侵华战争
参考答案:
A
18. 的十六大提出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三权分立便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

下列选项中与三权分立无关的是
A.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B.秦汉的九卿制度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度
C.美国1787年宪法 D.1912年《临时约法》
参考答案:
B
19.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

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C.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参考答案:
B
20. 阅读《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下列对表格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农业税比重大为缩小 B.工商杂税收入持续上升
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参考答案:
D
21. 右图为1946年12月12日东北解放区邮电管理局发行的《双十二纪念》邮票。

以下关于此邮票发
行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双十二”事变的发生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到顶点,民族危机深重
③当时的国民正在重点进攻东北解放区
④反映了中国共产对国民内战政策的不满
A.①②③①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D
考查国共关系。

1936年的西安事变,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
键。

1946年6月,国民发动全面内战,全面进攻解放区。

内战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当时处于解放战
争时期。

分析选项,①④符合题意,故应选D。

22. 对于农民者来说,“挟千里席卷之势,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
天京陷落,天堂之梦在烟硝和烈火中化为灰烬,则是他们的悲剧。

”这段话反映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三元里抗英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
B
【详解】材料中“金陵”“天京”均指南京。

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也就是金陵,定为都城。

1864年,天京陷落,宣告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故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B项符合题意;义
和团运动主要活动范围在北方,不涉及南京,故A项不符合题意;三元里抗英的地点在广州三元里,
故C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非农民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23.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人井自然知恻隐,此
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参考答案:
C

24.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
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
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参考答案:
B
25. 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二月革命所开刨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
A.签订条约退出了战争
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参考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的“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可分析出B项正确。

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对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实质的正确认识。

26.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

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
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
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参考答案:
B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可知,中美两国实行不同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这是因为两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不同,实现民主共和的道路也不同,即两国的具体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C选项两国阶级革命的结果不同及D选项经济基础不同皆为B选项两国国情不同的具体阐述,因此B选项可以概括A、C、D三个选项,更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B选项。

27. 20世纪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
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提供了驱动力。

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
B.美苏冷战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C.苏联模式对西方社会发展有借鉴作用D.社会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淡化
参考答案:
M2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解析:“俄国革命对各国历史具有普遍意义”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美苏冷战对经济发展的信息,故B项错误;“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备的免疫力……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提供了驱动力。

”说明苏联计划经模式为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作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经济模式的相互借鉴并不能说社会意识形态淡化,故D项错误。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
2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③反对教权④反对专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29.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两者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产物②在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③反对蒙昧,推崇人性④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C
30.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

”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关的是
①西周的宗法制②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④开放后异突起的民营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参考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材料一、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是“以群术治群”,、他援引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阐述了君、臣、民之间的关系。

他说:“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之一人,因以知夫一群之中所以然之理,所常行之事,使其群合而不离,萃而不涣。

夫是之谓群术。

”至于君与臣,也就象铺子中“总管”与“掌柜”的关系同样是为民众办事。

他们的地位平等,没有尊卑之别,只有分工的差异。

——摘自赵书刚《从近代化视角看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材料二、认为民权必须有法制作保证,国家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得益,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保护人民的得益,因而人民应当有权创制法律。

——摘自刘杰《民权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核心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梁启超的民权思想的不同点,并说明是如何实践其民权思想的。

(9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主张:君民平等,君主应服务于民众。

(2分)
影响:否定了君主专制理论;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精神动力。

(每点2分,共4分)
(2)不同:将民权上升到法制层面。

(3分)
实践:创立体现人民主权的民主;在《临时约法》中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民权利。

(每点3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地位平等”“为民众办事”等关键信息概括出核心主张,君民平等,君主应服务于民众;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此思想对当时社会的推动作用说明影响。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人民应当有权创制法律”与材料一中“君之与民,同为一群之中之一人”等信息分析出不同点,将民权上升到法制层面;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其主张所进行的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32. 历史图表包含了多种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一中国和欧洲人口对比统计图
图表二:
图表三、新航路
图表四、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单位:%)
年份中国欧洲
182032.426.6
189013.240.3
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4分)
(2)比较图表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4分)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2分)
(3)据图表四,分析中、欧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

(6分)
(4)据以上材料和分析,概括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增速超过欧洲;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

(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

(4分)
(注:答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满足了人口增长需要等,可得2分)
(2)信息: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等。

(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分)
(3)变化原因:中国在1820年以前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6分)(4)关系: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

(4分,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
古代农业的特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
)第一小问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增速超过欧洲;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衣、食结构方面,如衣: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高产农作物等。

,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2)第一小问比较两幅图片,图表二反映了旧商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主要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图表三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不仅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加强,而且与美洲等地区也开始了贸易往来。

第二小问说明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第一小问据图表四,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超过欧洲,鸦片战争后变为欧洲GDP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超过中国。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19世纪前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综合上述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辩证的看待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增长有利于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但人口过度膨胀也会制约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33. 西学东渐(25分)
材料一:“西学东渐这个名目随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的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节译本,该题《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

但在晚明,“西学”已是特称判断,指西教即基督教以外的欧洲科学工艺各科学问。

其实中国与欧洲的文明互动,在物质层面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典时代,在精神层面至迟已于北朝隋唐出现。

……世界文明从来是互动的。

既有西学东渐当然也有东学西渐。


——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材料二:御史张盛藻为反对1867年同文馆决定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学习算学而上奏说:“朝廷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洋枪之理乎?”大学士倭仁道:“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天文、算学只为末议,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