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区临终关怀 (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之门。
25
第三节 临终病人关怀与家庭护理
一、特点 二、基本原则 三、家庭关怀程序要点 四、家庭护理目的与要求 五、临终病人家庭心理需求及心理抚慰 六、家庭护理实施 七、临终病人家庭护理协议书(必要时) 八、善后
26
临终病人关怀与家庭护理
一、特点 以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生存质量为宗旨,
控制疼痛,缓解症状,提供心理或情感支 持,尽量最大可能使病人处于身心舒适状 态。
面前 • 情况允许提供宣泄的场所,鼓励宣泄不良情绪 • 据其心理反应给予及时的心理输导,精神支持 • 定期家访,指导其调整心态,开始新的生活
34
六、家庭护理实施
(一)改善居家环境 (二)营养膳食 (三)基础护理 (四)家庭关怀与情感支持
35
36
六、家庭护理实施
(四)家庭关怀与情感支持 1.社区护理人员步入家庭 2.谈论死亡 3.触摸 4.手势和表情 5.启发其愉快\美好的回忆
27
二、基本原则
(一)遵医嘱或与医生合作完成适度治疗原 则
• 达到维持生命、解除痛苦的目的,防止非 正常、过度的治疗,主要包括损伤性、侵 袭性的各种治疗措施。
• 对临终病人的治疗原则,也是医学伦理原 则。
28
2
愤怒
为什么是 我?!
3
讨价还价
不错,是 我,但是 ……
5
接受
我已经准 备好了。
健康 疾病稳定
24
你是否赞成安乐死,是否赞成使安乐死合法化?
• 赞成的人认为: • 反对的人认为:
1、个人有权处理自己 1、安乐死与医生的职
的生命。
责不相容。
2、安乐死体现生命 2、安乐死有碍于医
质量和生命价值原 学科学的发展。
则。
3、安乐死有可能错
3、安乐死有利于卫 过救治的机会。
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4、为借口杀人开方
• 中国传统生死观 1、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2、好死不如赖活 3、寿终正寝
• 佛教生死观的核心: • 三世、六道轮回。
12
一、传统死亡观与死亡教育
(二)死亡教育 1.目的 2.作用
13
二、临终关怀的论理学问题
1.有利原则 2.自主性原则 3.知情同意原则 4.公平、公正原则 5.讲真话和保密原则 6.不提供或终止生命支持措施
按执行方式分为主动安乐死、被动安乐死 按患者意愿分为自愿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 • 对象的界定 • 全世界240多个国家,有三个国家和地区将安乐死 立法。一个是荷兰,他们在2001年4月1日通过了 《安乐死法》。美国是只有一个州——俄勒冈通 过了立法,他们叫做《尊严死亡法》,就是尊重 病人还有就是比利时,2001年 10月通过了立法。
诊断出 绝症
寂寞,内 在罪恶感
逐渐 了解 真实 后果
1
震惊与否认
不可能是我 !你们弄错 了!
4
忧郁
是的,就是 我。
更加自立成长
临 终 病 人 的 心 理 历 程 29
三、家庭关怀程序要点
(一)综合评估 1.家庭评估 2.病人状态状况
30
四、家庭护理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临终关怀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宗旨的 一系列的服务。 此时护理工作的目的是止痛、缓解症状、减 轻心理压力。
20
安乐死
• 时隔17年,49岁的王明成 也得了胃癌,并且癌细胞已 经转移到肝脏,疼痛使他瘦 骨嶙峋,体重不到40公斤。 2003年2月4日,他也提出 要求安乐死,但没人敢为他 实施。最后,王放弃治疗, 于2003年8月3日凌晨3: 30痛苦地离开了人间。
• 王明成生前照片
21
安乐死
• 定义:无痛苦死亡或无痛苦致死术。 • 分类:
第八章 社区临终关怀与护理
1
学习目标
1.知道临终与临终关怀的定义 2.描述临终关怀和家庭护理的基本原则 3.知道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的目的与要求 4.叙述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的工作内容
2
第一节 概述
一、临终的定义与界定 二、临终关怀
3
一、临终的定义与界定
• 什么是临终?
–由于各种疾病或损伤等原因而造成人体主要器 官功能趋于衰竭,显示生命活动即将终止或临 近死亡的阶段
7
2.重视生存质量
生命质量是生命伦理学的一项基本要素, 对 生命质量进行医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 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中,这是生命伦理学在医 疗实践中的一项具体应用。“注重生命质量” 的提出,无疑反映了护理模式的转变。
8
3.综合性服务
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 料,关注护理而非治疗 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 精神等方面,
22
难题:(一)医道与人道的冲突
• “救死扶伤”历来被从医者视为天经地义之事,是 医道、医德的体现,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对于那些生命垂危、倍受病魔折磨的患者,是仍 以现代科技手段维持其生命,眼睁睁看其受苦, 还是以安乐死帮患者提早结束痛苦,在安详、宁 静中与世长辞更人道呢?
• 反对安乐死的理由:1)造成伦理原则冲突,观念 混乱;2)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角色混淆;3) 容易使患者产生医务人员草率医治不负责任的忧 虑,削弱医患间信任合作的基础。
5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 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 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 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
6
二、临终关怀
(二)特点 1.注重心理与关心情感
• 去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 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是临终关怀的结果,
但不是终点。古语曰:死者何辜,生者何堪?对所 爱的人的死去,我们由震惊而哀恸、绝望,对已故 者的感觉由悲转怒,进而出现抑郁等强烈过度的哀 伤。所以我们也不能忽略对病人家属的抚慰。
37
六、家庭护理实施
6.完成夙愿\体现价值 7.尊重病人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8.在病人子女中寻求意志坚强者为合作伙伴 9.在与病人有关的人员(邻居或原单位同事) 中寻求支持和帮助
38
39
七、临终病人家庭护理协议书(必要时)
(一)明确双方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二)签协议前的准备工作 (三)对危重或临终病人
31
四、家庭护理目的与要求
(二)要求 1.关爱 2.镇痛 3.缓解各种不适症状,满足生理需求 4.心理护理
32
五、临终病人家庭心理需求及心理抚慰
1.病人家属心理需求 2.临终病人家属心理分析 3.掌握抚慰知识;关怀指导家属
33
家属的心理抚慰
• 理解同情家属,尽量提供其与死者诀别的机会 • 做好尸体料理,将尸体以良好形象呈现于家属
19
汉中案件
其后家属因分割遗产产生纠纷,夏的大女儿等向 汉中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要求惩办杀害其母 亲的凶手。这样,蒲连升和王明成都被送上了被 告席。法医鉴定:冬眠灵进加深了患者的昏迷程 度,加快了死亡的进程,并非其死亡的直接原因。 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伦理观念和法律状况 等因素制约下,1986年9月他们被市公安局 以 “故意杀人罪”收容审查,此后又经历了解除收 容、再次受审、逮捕以及取保候审等变故,直到 1991年5月17日,才作出一审判决,宣告蒲连升和 王明成无罪。
• 安乐死之所以在全球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 是因为它涉及到了人类一个最基本最核心 的权利,那就是生命权的问题。
17
争论焦点
• 生死应该由谁来决 定?
• 国会和政府的行为 是否妥当 ?
• 法院作出的拔去夏 沃进食管的判决是 否合理 ?
18
陕西汉中案件
• 汉中市居民夏素文,女,59岁,因患肝硬变腹水、肝肾综 合症,1986年6月23日入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治疗。入院当 天即发出病危通知书,以后虽经常规治疗,但病情仍不断 恶化,患者呼痛不止,喊叫着要从床上摔下去死掉。夏的 儿子王明成见母亲如此痛苦难忍,治愈又毫无希望,便于 其妹妹商量后,分别找了医院院长和主管医生蒲连升,恳 求他们采取紧急措施,让他母亲无痛苦地去世,但遭拒绝。 后来,王明成兄妹又再三要求蒲医生,并表示愿承担全部 责任,王明成还表示可以在处方上签字。蒲医生拗不过俩 兄妹,最后同意给患者注射复方冬灵。经过先后两次注射 各100毫克的复方冬眠灵,夏素文于6月29日凌晨5时死于 汉中市传染病医院抢救室。
• 临终的界定: –(1)自然衰老,各主要脏器衰竭,生活不能•自理否者认期 –(2)各种意外伤害,生命垂危无抢救意义者• 愤怒期
–(3)无治疗意义的晚期癌症患者
• 协议期
–(4)慢性疾病末期,存活期在3-6月以内者 • 忧郁期
• 临终患者的心理过程
• 接受期
4
二、临终关怀
(一)定义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 是通过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包括 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 全方位照料,使临终患者能够接受现实、 稳定情绪,在尊严、舒适、平静之中离世。
9
第二节 临终关怀中的伦理学问题
一、传统死亡观与死亡教育 二、临终关怀的论理学问题 三、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10
一、传统死亡观与死亡教育
(一)传统死亡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 的长期历史沉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受 这些思想的影响,难以承受死亡带来的强 烈的情感冲击。
11
对死亡的认识
40
八、善后
1.送终 2.病人死后 3.回访
41
如何陪他们走完最后一程--
只 有 一 个字
爱
42
总 结
临终关怀事业是崇高神圣的事业,是全民的 事业,因为每个人在他(她)必然经歷的人生最 后一段旅程中,都应得到必要的关怀,以提高其 生命质量,使他们能够舒适、无痛苦、安详、有 尊严,為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人虽然是哭著来到世界的,但愿我 们都能笑著离开……
43
44
14
三、临终关怀的重要性
(一)尊重生命、尊重病人的权利与尊严 (二)重视病人的生命质量,提高临终生 活质量 (三)转变观念,关注高质量护理而非治 疗
15
课堂辩论
——现阶段在我国能否 为安乐死立法?
16
特丽·夏沃 事件
• 2005年,美国一个女植物人的命运牵动了 美国人的心,甚至布什总统也提前结束了 休假。据调查,全美每年有数万起实施安 乐死案例,这场由家庭纷争 引发的社会争 论实际牵涉到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 —安乐死。
23
(二)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 在西方传统价值观中,一切皆由上帝安排,包括个人的生 命。“生命属于上帝,人不能自由主宰生命,否则就是犯 罪。”
•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孝亲、重生、讳死。报载一位老人, 其老伴70多岁患肺部肿瘤并转移到骨部,瘫痪在床,整天 哭叫难忍。医生也无良策,痛剧了就打止痛针,但效果越 来越差,只好改用杜冷丁,吃麻醉药,以求一时的宁静, 老伴醒来时便哭叫,说这样活着还不如死。目睹老伴的情 境,老人心中很痛楚无处述说,便投书报社,他说:时人 近又兴起关于“安乐死”之议论,我也同意此说。但身临 其境,面对患难与共的老伴,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又 怎忍心断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