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县中考物理专题十二电路第2课时电压与电阻复习教案20181012244.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电压与电阻【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
目
标知
识与技能(考试内容与要求)
1.知道电压的概念;使用电压表,知道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2.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4.知道电阻箱的读数方法。
过
程与
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度与价值观
2. 在复习过程中,能查缺补漏,形成知识网络,并把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重点1.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难
点
变阻器的连接及使用方法
【教学环节安排】
环
节
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
知
识
再现
“考点知识梳理”见学案(答案
见课件或学案后)
可用练习或提问的方式
梳理基础知识,也可边板书
边梳理.
展示
交
流考点1:电压、电压表及使用命题点:(1)电压的概念和单
位;
(2)电压表的使用。
问题1::电压的概念、常见电源的电压值
问题2:电压表的使用
问题3:电流表与电压的使用有哪些异同点?
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
【例1】解析:根据串联电路
小结:要求学生理解电压的概念及记住常见电源的电压值。
小结:
电
流表
电压
表
电
路
符
号
量0~0~3
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可知四节新干电池组成电源的电压U=4×1.5 V=6 V;
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即U2=2 V;则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L1两端的电压U1=U-U2=6 V-2
V=4 V.
答案:4 V 4 V
【变式练习1】2.6 0.5
考点2: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命题点:(1)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程
及
分
度
值
0.6A
(0.02
A)
0~3
(0.1A
)
V(0.1V)
0~15V
(0.5V)
连
接
方
式
与
被测电
路串联
与被
测电路并
联
读
数
方
法
先看所选量
程,认清分度值,
然后以指针所在位
置读数
问题1: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问题2: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
【例2】解析:(1)为保护电路安
全,在拆接
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2)
研究电压的关
系,就是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
里,记录各
点的电压大小,为了寻找普遍
规律,必须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多
次实验,这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复习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并归纳总结。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
样得出的规律才有说服力;
(3)AB两点间的
电压为L1两端的电压,BC两
点间的电压
为L2两端的电压,AC两点间
的电压为电
路两端的总电压。
由表中的数
据可以看出:
第一次实验:U AC=3 V,U AB +U BC=0.8 V+2.2 V=3 V;第二次实验:U AC=3 V,U AB+U BC=1.0 V+2.0 V=3 V;第三次实验:U AC=3 V,U AB+U BC=1.2 V+1.8 V=3 V;因此可以得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 AC=U AB+U BC;(4)
实验过程中,小希测量得到多组电流值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结论的片
面性。
答案:(1)断开(2)不相同
(3)U AC=U AB+U BC(4)①
【变式练习2】C
考点3:电阻
命题点:(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问题1:什么是电阻?电阻的单位及换算。
问题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问题3: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
因素的实验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问题4:处理例3和变式练习3.
【例3】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给出三根镍铬合金线a、b、c(其长度关系l a=l b>l c,
横截面积关系S a>S b=S c).如果取a、b两根镍铬合金线,它们的材料、长度均相同,只有横截面积不同,可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①可以完成;如果取b、c两根镍铬合金线,它们的材料、横截面积均相同,只有长度不同,可以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②可以完成;已知三根合金线的材料相同,在研究导体的电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
阻跟它的材料的关系时,无法达到控制变量法的要求,③不能完成.综上所述,可以完成的研究课题是①和②,故选C.
【变式练习3】解析:A. 电阻丝对折后,导体的长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则导体的电阻减小,故A错误;B. 电阻丝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后,导体的长度增大、而横截面积减小,导体的电阻增大;故B正确;C. 把电阻丝剪掉一半,电阻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减小,故C 错误;D. 在电阻丝外表涂上绝缘材料,电阻丝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均不变,电阻不变,故D错误.答案:B
考点4:变阻器
命题点:(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2)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问题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问题2: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是如何改变电阻的?滑动变阻器应如何接入电路才能起作用?两种变阻器各有何优缺点?
问题3:处理例4和变式练习4.
【例4】解析:A. 将导线K的a端移至接线柱A时,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但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示数不变,不能
进行实验探究,故A不可行;B. 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B时,电压表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通过移动滑片可以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
压,进行实验探究,故B可行;C. 将导线M的c端移至接线柱D时,滑动变阻器被断路,不能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故C不可行;D. 将导线L的b端移至接线柱D时,滑动变阻器被断路,不能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无法进行实验探究,故D不可行.故选B.
【变式练习4】解析:A.图中接A、C接线柱,当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大,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B.图中接A、D接线柱,当滑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变大,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C.图中接
A、B接线柱,当滑片向右移动时,
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不变,连
入电路的电阻不变,故C不符合题
意;D.图中接B、C接线柱,当滑
片向右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丝
的长度变小,连入电路的电阻变
小,故D符合题意。
体
验
成功
“当堂达标题”见学案
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
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
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作
业设计
教后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