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名句名篇默写教案(配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名句名篇默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默写类题目的考查范围和题目特点。

2. 掌握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的方法。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A (识记)。

识记文学常识包括:“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般以要求背诵的篇目为范围。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人文素养。

纵观近三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试题考查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下面四种情况:
1.含蓄蕴籍,富有哲理。

如江西卷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爱国情怀,坚强意志。

如全国卷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境优美,体物入微。

如湖北卷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意旨高远,辉映千秋。

如江苏卷
(1)_________________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二)题目分类
1.续写型默写题
高考试题多采用直接写出与所给诗、文、曲相对应的上句或下句的题型。

对于命题人来说,这种样式显得十分呆板,它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只考查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低。

②不能引导考生真正树立起“名句”和“名篇”的意识,“句”和“篇”往往结合不紧密,考生实际上只要识记“句”就行了。

不过,这些不足之处正在不断改进之中。

最重要的是,这种命题形式难度不大,对于考生来说十分有利,考生只要熟练的记忆有关背诵篇目,在考场上根据记忆照写就可以了。

高考“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题型在慢慢的改变,特别是随着2004年以后各省市命题自主权进一步加大,这道题的样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理解型默写题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

要答好这类题,就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

例如新课标卷:
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还有一种是选择题,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3.情景型默写题
这类题常常创设一个情境,要求填写相关的句子。

要答好这类题,要注意所设计的“情境”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

例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_____ ,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

4.兼考文学常识型默写题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很有可能和文学常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例如辽宁卷曾经设置过前2小题考查名句名篇,后2小题考查文学常识:
(1)杜甫《旅夜书怀》中的“_____ ,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2)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_____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三幕话剧《_____》,采用图卷式结构,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鲜活的文学形象。

(4)法国作家_____创作的《人间喜剧》展开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考查默写古诗文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它更是对学生文化底蕴的考查。

背诵古诗文,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反复吟咏古代诗文的过程中,增强了对文言句读的感性认识,扩大了文言词汇的积累,培养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在情感和人生态度上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利用青少年的年龄优势,尽量强化记忆、背诵,以备将来反刍、体味,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于高考阅卷教师的经验我们该如何认识呢?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进行训练呢?下面我们提供一些做法,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提供一定的帮助。

(三)考试趋向
1.突出名句名篇积累,赋分为5分;(2)名句积累范围在考纲规定内;(3)选择有哲理,有深刻启示和书写易出错的句、段考;(4)理解记忆是关键;(5)除了常规的填充式默写之外,还有情景默写,情景默写更突出了对名句名篇的理解,这应是一种考试方向。

常见错误
(1)有些题目是二选一做的题目,《评分标准执行细则》中规定:两个小题都做了,按照前一个小题评分,每空1分。

以拼音代汉字的该空不得分。

顺序错误的语句,该空不给分。

有错别字和无正确依据的简化字,该空不给分。

(2)书写错误:如往往会将陆游《书愤》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大散关”,“洲”写成没有三点水的“州”,或“小舟”的“舟”。

《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作”写成“坐”、“做”。

《登岳阳楼》中“老病有孤舟”的“舟”,又写成三点水的“洲”。

(3)顺序颠倒:前后颠倒,如将“多情自古伤离别”写成“自古多情”;两句之间颠倒,将《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颠倒。

两首诗颠倒,将《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与《登岳阳楼》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张冠李戴。

2.复习建议:
加强记忆、书写的落实,将易错易混的字词进行归类并对比记忆;
背、思、写结合,能准确理解名篇名句的意思。

(四)认真总结,分类记忆
1、揭示人类社会、客观事物一般规律的哲理的诗句。

如:
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业精于勤,荒手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杜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古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陆游)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冯梦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周易·系辞》)
2、表现崇高理想、远大志向、美好情感、高尚情操、坚强意志、宽阔胸怀的诗句。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
吾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龚自珍)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3、描写景物意境优美、意味深长的诗句。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杜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
4.意蕴丰富,指示人生哲理的诗句。

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学记》)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礼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古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
5.激励爱国情感,具有较强人民性的诗句。

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三国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李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五)识记文学常识的方法
1.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2.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3.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

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

4.口诀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

我们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

另外,在口诀
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

五、板书设计
一轮复习专题: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
一、了解高考题目的考查范围和题目特点。

1.续写型默写题
2.理解型默写题
3.情景型默写题
4.兼考文学常识型默写题
二、掌握识记文学常识的方法。

1.穿针引线法
2.联想法
3.积少成多法
4.口诀法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并完成《文言文》导学案“达标练习”题目。

七、教学反思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