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春秋阅读答案]筷子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筷子(kuài zi)春秋阅读答案]筷子春秋
筷子春秋(chūnqiū)篇1:古代有趣的小故事
古代有趣历史(lìshǐ)小故事·因噎废食
相传,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节日之夜,有个大财主在家大摆酒席。
大家(dàjiā)划拳喝酒,喧声如潮。
突然,闹得最欢的一个老头(lǎo tóu)大汗淋漓,翻着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咽着唾沫。
原来是他刚刚急着说话,嘴里一块牛肉没嚼烂就吞了下去,结果喉咙被堵住了。
这时,在场的人纷纷围了过来,有的说快灌一杯冷水,有的说要再咽一块肉,有人使劲扳开老头的嘴巴,拿起筷子就要往里夹取,有人那么使劲捏着他的脖子往下刮。
众人七嘴八舌,动手动脚,把老头折腾得痛苦极了。
最后,老头气得按捺不住,大吼一声“滚开〞,那块牛肉居然跟着喷了出来。
众人大笑,正要回座位继续吃喝,财主却高声说道:“各位请回吧。
那位老者的遭遇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老夫认为:要想不再发生这样的灾祸,酒肉不可吃,三餐不可有。
本府以后再也不许人吃饭了。
〞说完,就下令把厨房所有的坛坛罐罐全部打碎,柴米油盐一律放火烧掉。
——《吕氏春秋·卷七·荡兵》
因吃东西卡住喉咙,从此就停止吃东西。
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停止不干。
噎,食物堵塞在喉咙;废,停止;食,吃。
世界上的人良莠不齐,但坏人毕竟是少数,我们不能~,离群寡居。
故事中的大财主为了防止食物卡人之悲剧再次发生,居然下令把厨房所有的坛坛罐罐全部打碎,柴米油盐一律放火烧掉,既浪费自己的财和物,又把来客的盎然情趣降到了冰点,真是愚蠢之举。
我们要引以为戒,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尽心尽力,争取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然最好不过。
倘假设竭尽全力之后,仍未能防止一些错误的发生,悲伤之余,自当冷静沉思,分析个中缘由,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致重蹈覆辙即可,没必要因噎废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百折不挠
古代有趣历史小故事·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他在集市上既卖盾又卖矛(古时候,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
矛用来刺杀敌人,盾那么用来保护身体,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东西,使自己的商品尽快出手,他不惜夸大其辞、言过其实地高声炒卖。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巩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管您用如何巩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围观的人都觉得很好笑。
过了一会儿,只见人群中站出来一条汉子,指着那位楚人问道:“你刚刚说,你的盾巩固无比,无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而你的矛又是锋利无双,无论什么盾都不可抵挡。
那么请问:如果我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又将如何〞楚人听了,无言以对,只好涨红着脸,赶紧收拾好他的矛和盾,灰溜溜地逃离了集市。
“自相矛盾〞就是由这个故事演变而来的。
——《韩非子·难一》
比喻做事、说话前后自相抵触。
你刚刚的发言前后~,大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才好。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言辞、做事或写文章时,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这个故事中的楚国商人一样,经不起推敲。
楚国商人的经历告诫我们,说话要说实话,办事要办实事,不要任意夸大其词。
倘假设不能自圆其说,终会被人揭穿,招来嘲笑,落得一个灰溜溜的下场。
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古代有趣历史小故事·老马识途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订立盟约,十多个与会的中原诸侯国还宣了誓。
主要内容如下:尊重周天子,扶助王室;抵御外族,不准他们向中原进攻;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国。
由此,齐桓公坐上了春秋五霸的第一把交椅。
这第一个撞枪眼儿上的入侵外族叫山戎,当时的山戎势力范围普及河北北
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还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孤竹、令支、无终等好几个小国。
山戎没事就跑到中原抢点东西惹点事,还先后挑起了好几次大规模战争,被欺负得最惨的就是燕国。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燕国使者求见,说山戎又侵犯了燕国,希望齐国出兵支援。
齐桓公决定亲自统率军队援救燕国,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一路顺畅,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小国。
发现令支国君已逃往孤竹国,便向孤竹国进发。
孤竹国君顿时慌了手脚,后采纳元帅黄花的计策,引诱齐军到达孤竹国北边一个叫旱海的地方。
但凡进旱海的,就没听说有谁活着出来。
齐桓公果然中计,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管仲派出几路兵马去探路,可探来寻去,犹如进入迷宫一般。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突然眼睛一亮,向齐桓公大声说:“主公,有方法了!臣闻老马识途,当地的马对这一带地形肯定熟悉,咱们只要选几匹老马带路,一定能带引大军走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这一招儿果然灵验,老马左转右拐,带着齐军,不出两个时辰,便出了谷口。
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孤竹国都城。
孤竹国君忽听城外鼓号声惊天动地。
赶到城墙上一看,只见齐军已到城下,将城围得水泄不通。
天亮了。
齐桓公与管仲入城,桓公挥剑砍去,孤竹国君人头落地。
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然而,“老马识途〞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韩非子·说林上》
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
比喻富于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识,认得;途,路。
他虽然年近四旬,但~,不妨招聘来做个企业参谋。
管仲在齐军深陷险境时,急中生智,巧妙利用动物的智慧来解决问题,最终在老马的带着下,齐军成功走出山谷。
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同样,有经验的人由于熟悉情况,可以在某个方面或领域里起指引的作用。
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要向有经验的人求教、学习,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
那种认为向人求教是羞耻的观念,万万不能有。
老于世故、熟能生巧
涉世不深
内容总结
(1)[筷子春秋阅读答案]筷子春秋
筷子春秋篇1:古代有趣的小故事
古代有趣历史小故事·因噎废食
相传,古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节日之夜,有个大财主在家大摆酒席
(2)突然,闹得最欢的一个老头大汗淋漓,翻着白眼,捂住脖子,拼命地咽着唾沫
(3)我们要引以为戒,无论做什么事情时,尽心尽力,争取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然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