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物理八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下列与温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绝对零度指0℃B.单凭感觉判断冷热程度不如用温度计测量可靠
C.温度的单位制只有一种温标即摄氏温标D.不论何种温度计,必须接触物体才能测量温度
2.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时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B.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测最范围的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D.用t
s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
t
s
越小,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4.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a)和(b),则
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5.下面是我们学习过的一些物理量的单位,其中错误的是( )
A.光年是时间的单位
B.赫兹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纳米是长度的单位
D.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度等级的单位
6.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7.甲、乙两种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A.8:1 B.4:3
C.4:1 D.2:1
8.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B.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C.教室中使用的普通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2m
D.完整播放一遍眼睛保健操所需的时间约为60s
9.下面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冰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
10.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力扣杀排球时手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
C .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
D .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
11.力的单位是以下列哪位科学家命名的( )
A .伽利略
B .牛顿
C .哥白尼
D .爱因斯坦
12.一盆水完全结冰后,它的质量、密度、体积的变化情况是( )
A .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C .质量和体积都不变
D .质量和体积都变小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小明演奏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______ 发声;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二胡声通过_______ 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14.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亮起跑后2s 末速度为6/m s ,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 s ,在冲刺阶段他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 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记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亮是_____的,小亮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m s .
15.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相同,它们的体积之比是3﹕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______;如果将甲物体截去三分之二,乙物体截去三分之一,则它们的密度之比是______。
16.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cm ,图乙中秒表的计数为_______s 。
三、实验题(共12分)
17.(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cm 刻度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上0cm 和100cm 刻度处。
(1)实验时,应把凸透镜、光屏和________(选“蜡烛”或“蜡烛的烛焰”)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
(2)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cm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3)在如图甲中,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此时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眼镜(如图乙),则光屏要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重新看到清晰的像;
(4)如图丙,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移动至“42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处(选填“A”或“B”)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像,________的成像原理与此相同。
18.(4分)下面是玲玲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玲玲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玲玲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下移动_________(填“光屏”或“凸透镜”).
(4)玲玲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线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移至_________cm 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5)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若不移动光屏,并保持近视眼镜的位置不变,玲玲更换另一个凸透镜,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那么此透镜的焦距应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10cm.
19.(4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E琴弦的长度应为______cm;
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
A 铜60 0.76
B 铜60 0.89
C 铜60 1.02
D 铜80 0.76
E 铜 1.02
F 铜100 0.76
G 钢80 1.02
H 尼龙80 1.02
I 尼龙100 1.02
(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四、作图题(共16分)
20.(8分)如图所示,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_)
21.(8分)如图所示,a、b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条光线的入射光线.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0分)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23.(12分)我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mL的酱油?(ρ矿泉水=1.0×103kg/m3ρ酱油=1.1×103kg/m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
1、B
2、B
3、D
4、D
5、A
6、A
7、A
8、B
9、C
10、A
11、B
12、A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3、振动音调空气
14、运动8
15、2∶3 2∶3
16、2.85 32
三、实验题(共12分)
17、蜡烛的烛焰10 缩小右 B 放大镜
18、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照相机凸透镜80 右小于
19、C F 80 控制变量法
四、作图题(共16分)
20、
21、
五、计算题(共22分)
22、(1)20m/s;(2)1600m。
23、(1)550mL;
(2)55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