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9 剃头大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剃头大师
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生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5个词语,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3.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4.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2.抓住关键词语,能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有人说,童年就像一道美丽的七色彩虹,组成彩虹的那些缤纷色彩,就像童年的喜怒哀乐;还有人说,童年就像一串珍贵的珍珠项链,每一粒珍珠都是无价之宝,因为里面藏着回忆。
那么,请大家来说说你眼中的童年吧!
2.学生畅所欲言。
3.过渡:看来大家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开心快乐的。
那么今天,让我们跟着秦文君奶奶,一起体验当剃头大师的有趣经历吧!(板书课题:剃头大师)
4.指名读课题。
操作指导:此环节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与课文进行无缝衔接。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为后续的学习进行助力。
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
活动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轻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2.再次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3.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2交流生词,认真规范书写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剃头、否则、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教师相机指导文中易读错的字:“师傅”的“傅”读轻声;“处置”的“处”读三声,“置”是翘舌音,读四声。
(2)出示会写字。
上下结构:表、夺、骂、虽;半包围结构:差;独体字:鬼。
先指名读,然后说怎样记住它们,并尝试着组词。
(3)理解“夺门而逃”“处置”“受刑”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书写。
(1)播放会写字动漫演示,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教师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夺:上面的“大”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寸”起笔横画与首横基本等长。
骂:上面的两个“口”宜小,占位要均匀。
差:斜尾羊,尾巴斜,横画不平也略斜。
(2)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操作指导:教学时注意要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字形、找规律识字、重点指导易错字,做好重点突破。
模仿写字、欣赏字,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培养学生写好生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2.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或找重要的句子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我”的表弟小沙不愿意去理发店理发,所以找“我”帮忙,“我”剪坏了表弟头发的故事。
3.学生交流汇报。
4.教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主要讲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历。
第二部分(第7~18自然段):主要写“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5.了解表弟小沙的性格特点。
(1)学生讨论:表弟小沙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师引导:从哪儿可以看出“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子小?(从四个“怕”字可以知道,“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怕剃头”。
)
(3)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操作指导:学习生字时,注意着重强调易错字,对于难写的字,一定让学生反复观察,教师要恰当指导,梳理文章段落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教师只作简单的点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表弟、胆小鬼、理发、夺门而逃……
(1)开火车朗读。
(2)小老师领读。
2.根据这些词语回顾课文相关片段,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内容。
3.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写了小沙的哪几件事。
操作指导:注意认真复习上节课的词语,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组织语言,回顾课文内容,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二、走进课文,感受童趣
活动1学习老剃头师傅给小沙理发的部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2~6自然段。
2.思考交流:(1)老师傅给小沙剃头用的是什么工具?
(2)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有什么感受?
3.学生讨论后汇报。
预设:(1)老师傅用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2)老师傅总把碎发掉在小沙脖子里,小沙像“受刑”一样。
活动2学习“我”为小沙理发的部分
1.快速浏览第7~16自然段,说说“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
2.小组讨论:小沙为什么央求“我”为他理发呢?
点拨:头发长,不想去理发店“受刑”,害怕姑父。
3.讨论:“我”在为小沙理发时,小沙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惊慌——兴奋——无所谓
4.过渡:当小沙看到“我”找出剪刀时,感到惊慌,害怕“我”剪破他的耳朵。
但当头发被成功剪下来时,小沙是高兴的。
面对这样的顾客,“我”对他的评价是什么呢?
(1)课件出示: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①为什么“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小沙信任“我”,让“我”为他理发;当“我”闯祸后,小沙说没剪破耳朵就无所谓给了“我”鼓励;“我”自认为有剃头的天分,把自己当“剃头大师”。
)
②“我”为小沙剃完头后,小沙的头发有什么变化呢?(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像层层梯田)
过渡:理发结束了,要为“顾客”展示成果了,这时发生了什么呢?
(2)课件出示:可他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①为什么小沙会大叫一声?
②“我”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想想“倒霉”的含义。
(2)“我”是“剃头大师”吗?为什么?
6.分角色朗读,再次感受童年的快乐。
操作指导:此处教学要注意完成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三、回顾课文,升华主题
活动1对比差异,体会情感
1.分别出示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对比朗读。
(1)对比一:
①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
②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为什么即使小沙不给钱“我”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2)对比二:
①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②“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为什么理发店里谁给小沙剃头,小沙就骂谁“害人精”,而“我”剪下小沙的头发时,他如此高兴?
2.小组讨论汇报。
3.教师小结:如此害怕剃头的小沙,宁愿央求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的“我”给他剪头发,也不愿意去理发店剃头,当头发剪下来的那一刻他是那样高兴,并表示只要不剪到耳朵,就无所谓。
可见,孩子之间充满了信任,童年是多么纯真无邪。
活动2浏览全文,感悟主题
1.思考:“我”真的是个“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预设:“我”并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剃头大师”其实就是一种调侃,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
3.点拨:作者能将童年趣事写得具体、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这是因为作者能留心观察,感受生活,抓住事情发展过程将事件写清楚,并将事件中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让我们也做一个有心人,将身边的趣事记录下来。
操作指导:此处一定要先通过抓住关键词进行对比,从而统览全文,让学生在读、思、悟中体会文章的深厚韵味。
然后引领学生回归课题,揭示文章的中心,达到升华文章主旨的目的。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回忆童年趣事,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
操作指导:作业布置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定,而“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是一次拓展练笔,是通过读写结合巩固学习,要求学生写完之后,拿到班级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剃头大师
老剃头师傅“我”
夺门而逃央求
耿耿于怀无所谓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个亮点:
1.带“问”默读,体悟情感。
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使其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有所收获,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及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教学中体现语文要素。
教学中能够注意兼顾单元语文要素。
对于难理解的句子,能成功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
3.对比阅读,升华情感。
通过对比,统览全文,读后想前,感悟不同;通过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相关句子的对比朗读,回归课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