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2012复习教学

aHale Waihona Puke 7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 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 奢靡之风的批判。
a
8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 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 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
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
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3、事迹上,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饮食问 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侧重, 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
4、叙述上,有详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
故而繁而不赘,博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a
27
文中所讲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文章列举大量事实,批评了当时社 会上讲究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谆谆教 导子孙后代要崇尚节俭朴素的良好习俗, 深刻分析了奢侈与节俭的问题,使我们 认识到节俭是人的美德,从而在生活和 工作上严于律己,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 造成以俭素为荣、以奢靡为耻的社会风 尚。
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
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a 辈之风俗云。
18
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 上段。
此段可分为几层?请概括。 三层
古之人因节俭得到的结 (达人、忠)
果
小器、出亡
古近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 倾家、死
穷困
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
a
a
28
训俭示康
——司马光
a
1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训俭示康练习1

训俭示康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2、辄羞赧弃去之:总是;因害羞而脸红3、二十忝科名:辱,表谦词4、乃簪一花:才;名作动,插上5、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作动,穿;形作名,脏衣服;形作名,破衣服;违背;求6、但顺吾性而已:只不过;本性7、人皆嗤吾固陋:嘲笑8、吾不以为病:缺陷9、与其不逊也宁固:骄纵;句中表停顿;固陋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以……为耻;粗陋的11、未足与议也:值得1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竟然、却;嘲骂13、走卒类士服:大都14、农夫蹑丝履:踩15、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死去的父亲16、酒酤于市:同“沽”买17、肴止于脯:干肉18、当时士大夫家皆然:这样19、人不相非也:认为……不对20、会数而礼勤:屡次21、然后敢发书:请柬22、苟或不然:如果23、以为鄙吝:鄙陋,舍不得花钱2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大概25、风俗颓弊如是:败坏26、治居第于封丘门内:修筑;住宅27、或言其太隘:有人;那里;狭窄28、此为宰相听事诚隘:确实29、奈何饮于酒肆:为什么;店30、故就酒家觞之:到;名作动,请人喝酒31、上以无隐,益重之:因为;更加;形作动,器重(或形作意动,认为……重要)32、所亲或规之曰:劝告33、公虽自信清约:虽然34、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名作动,盖布被35、公宜少从众:应该;稍微36、顾人之常情:只是37、一旦异于今日:有一天3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立刻;无所依39、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役使;被40、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约束;自己;使……远离;使……富裕41、枉道速祸:曲;招致42、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百姓;随意43、败家丧身:使……败坏;使……丧44、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稠粥;稀粥45、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辅佐;名作动,穿46、孔子鄙其小器:鄙视47、史鰌知其及祸:遭到灾祸48、今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名作动,称第一49、子孙习其家风:习染51、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一一列举;暂且;列举;训诫52、汝非徒身当服行:只;自己;从事二、翻译句子: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训俭示康(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训俭示康①(节选)(宋)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昔正考父饘粥②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
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注】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
②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
饘,稠粥。
粥,稀粥。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同年:年龄相同的人B.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干:求取C.走卒类.士服类:像D.子孙习.其家风习:习染.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世以.清白相承臣以.供养无主B.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均之.二策C.会数而.礼勤到则披草而.坐D.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吾其.还也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先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表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一贯的作风,为结尾告诫儿孙应当厉行节约以保持优良家风作铺垫。
文言文司马光《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训俭示康①司马光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卷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②: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③: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o古人以俭为美徳,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 闻昔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淸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④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箸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席人所及哉!御孙⑤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則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徳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⑥憊粥以糊口,孟倍子⑦知其后必有达人。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仓粟,君子以为忠。
石崇⑧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⑨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有删节)(注释)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
②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与其骄傲,无宁固陋。
③以约失之者鲜矣:语出《论语•里仁》。
语文练习(六){教用}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司马光壹、基础篇一、形音义辨析(二)这是什么“酒”?“酉”字虽是地支的第十位,但往往与“酒”相关。
请依下列各文句中的注音,写出与“酉”字字边相关的字形。
(三)“数”的字义:“数”的意义随文句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释,请阅读下列文句,判断“数”的意义,并将答案填入空格中。
二、成语(词语)(一)生活境况的贫富中国成语丰富,使语文表达厚实生动,本课的成语运用即是成功之例。
除此之外,请想想看,还有哪些关于“贫富”的成语?请在()中填入正确的字,完成下列成语。
(二)生活态度的俭奢下列人物皆与节俭或豪奢相关,请从本课课文内,摘取关键文句填入空格,以表明该人物之事迹,并对此例为正例或反例加以说明。
三、文法练习:请判断下列句子何者为倒装句、比较选择句、因果句、假设句?并将答案填入空格中。
贰、加强篇一、认识司马光:下列各段文字皆出自苏轼所着司马温公行状,请于阅读后,指出它们各在描述司马温公的何种美好特质?二、相关阅读请阅读下列两篇短文后,回答问题。
晋武帝曾光临王武子家,武子奉献食物,全用琉璃器皿盛装。
婢女一百多人,都穿着绫罗衣裤,端着美酒和佳肴。
有一道蒸乳猪,肥腴鲜美,滋味和平常的大不同。
武帝觉得奇怪,问是怎么回事,武子答道:“用人奶喂养小猪。
”武帝非常不以为然,饭没吃完就退席。
纵使奢侈成性的王恺和石崇,都还不知这道美味佳肴的作法。
1.请翻译文中“以人乳饮豚”。
答:用人奶喂养小猪。
2.文中武帝“食未毕,便去”的原因是什么?答:对于王武子以人奶喂猪很不以为然(认为过度奢侈)。
3.由此段文字的描写可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极为节俭鄙吝的人。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篇一:训俭示康练习】>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常识填空(9分)1、司马光,字,晚年号,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朝代)著名的家、家。
因反对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
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这是我国最详尽的(体例)。
此书原名《通志》,改名的原因是为了“ ,”。
2、本文中引用不少名句,如“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出自;“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自;“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出自;而本文中的,两句也和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样,成为传诵千古的名言。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41分)1、靡:(1)吾性不喜华靡(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2、类:(1)走卒类士服(2)枣、柿之类..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3)汝非徒身当服行..4、非:(1)人不相非(2)酒非内法..(3)汝非徒身当服行.5、数:(1)会数而礼勤(2)常数月营聚..(3)不可遍数.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参政鲁公为谏官..(3)自为乳儿(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7、多:(1)今多穷困(2)多不过七行..8、乃:(1)乃簪一花(2)人乃以俭相诟病..9、少:(1)公今受俸不少(2)公宜少从众.10、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以约失之者鲜矣..(3)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问其所来,以实对.11、身:(1)身岂能长存(2)汝非徒身当服行..12、及:(1)岂庸人所及哉(2)及戌..15、常:(1)顾人之常情(2)身岂能常存..(3)常数月营聚.16、习:(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三、找出活用的字词并解释(22分)1、故就酒家觞之2、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3、妾不衣帛4、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5、枉道速祸6、上以无隐,益重之7、果、肴非远方珍异8、远罪丰家9、至孙以骄溢倾家 10、而耻衣恶食恶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1、酒酤于市:2、公亦少从众:通五、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8分)1、或三行五行:2、然后敢发书:3、君子以为忠:4、石崇以奢靡夸人:七、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仓慈传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
高职语文习作_训俭示康 (2)

附录二训俭示康司马光壹、基本实力养成站(共66分)一、字音探勘队(每字2分,共18分)请写出下列“”中正确的字音。
二、字形领航员(每题2分,共12分)请写出下列“”中的正确字形。
三、字词义飞行伞(每题3分,共30分)1.华靡:浮华奢侈。
2.矫俗干名:违背世俗,求取美名。
3.“嗤”吾固陋:讥笑。
4.诟病:批评。
5.脯醢:干肉与肉酱。
6.然后敢“发书”:寄发请帖。
7.治居第:建造房宅。
8.不役于物:不被外物所牵制。
9.枉道速祸:违背正道而招致灾祸。
10.卒以此死“东市”:此指刑场。
四、国学常识译码(每格1分,共6分)下列是中国著名史书的介绍,请依据自己的史学知识,将正确的答案填入()中。
贰、综合理解练习站(每题3分,共30分)((D))1.下列各组“”中的字,何者读音两两相同(A)“恶”衣恶食好逸“恶”劳(B)以俭相“诟”病邂“逅”相逢(C)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及“戌”,已是万家灯火(D)农夫“蹑”丝履“嗫”嗫嚅嚅。
1.(A)ㄜˋ/ㄨˋ,好逸恶劳:贪图安逸,憎恶劳动。
(B)ㄍㄡˋ/ㄏㄡˋ,邂逅相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见面。
(C)ㄕㄨˋ/ㄒㄩ,戌:古代计时法,指晚上七时至九时。
(D)ㄋㄧㄝˋ/ㄋㄧㄝˋ,嗫嗫嚅嚅:有话想说又不敢说,吞吞吐吐的样子。
((B))2.司马光在训俭示康开头即说:“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如此叙述的用意为何(A)表示清贫的家世是其奋斗的动力(B)点出自己不喜奢靡的原因一部分来自清白家风(C)暗示以清白家风为傲(D)凸显寒门出身是官场中的少数。
((C))3.当他人讥笑司马光鄙陋时,司马光回答:“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司马光的意思为何(A)家世逊于他人,器用本来就会简陋些(B)人不谦逊的话,就会变得固执(C)奢侈就会不谦逊,宁可节俭简陋些(D)个性与其不谦逊,不如固执一点来得好。
((D))4.“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此段文字旨在描写宴客时的俭仆状况,下列文句与其意涵相近的是(A)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B)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C)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D)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最新《训俭示康》同步练习

《训俭示康》同步练习30训俭示康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众人皆以奢靡为荣()(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人争非之,以为鄙吝()(4)奈何饮于酒肆()妾不衣帛,马不食粟()2.《训俭示康》一文选自《》,作者,字君实,世称先生。
他是我国时期著名的。
康,是作者的儿子。
“训俭示康”意为。
写作目的是教诲儿子不要追求奢靡,并要求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文章列举了个人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的重要性。
3.根据课文,完成下列语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2),今人乃以俭相垢病。
(3)由俭,由奢。
(4)俭,;奢,。
(5)君子寡欲则,,小人寡欲则(6)君子多欲则,,小人多欲则课堂练习4.课文第1段中,作者从自己的行为写起有何作用?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酒非内法(2)人争非之(3)以为鄙吝(4)风俗颓弊如是6.对“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还能忍心帮助他们吗?B.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还能忍心助长这种坏风气吗?C.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还能忍心助长这种人的作风吗?D.对居高位有权势者的这种恶劣风气,虽然不能禁止,还能忍心助长吗?7.对此段文字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士大夫以奢侈为荣是不得已B.作者认为,以奢靡为荣的风气是士大夫们助长起来的C.作者认为,以奢靡为荣的坏风气是“居位者”们助长起来的D.作者认为,以奢靡为荣的坏风气,士大夫们即使不能够禁止,也不能助长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复习练习答案共21页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1Leabharlann 训俭示康复习练习答案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文言整理一、文言实词(一)古今通假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1) 自为乳儿:乳,吃奶2) 乃簪一花:插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 走卒类士服:服,穿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 形容词作动词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 益重之:重,器重4) 人争非之:非,讥评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 使动用法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 败家丧身:败,使……败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 意动用法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 孔子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 吾不以为病5. 名词作状语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5) 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 人不相非也:讥评2) 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3、服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4、果1) 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 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 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 及戌:到了6、行1) 或三行五行:次数2) 汝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 君子以为忠: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宰相2) 季文子相三君:辅佐9、靡1)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2)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 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 孔子鄙其小气:鄙视11、举1) 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 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 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 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今人乃以俭相诟病石崇以奢靡夸人2) 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03) 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荣4) 因为:上以无隐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2、乃1) 才:乃簪一花2) 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 这样:当时士大夫皆然2) 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 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 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 做: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 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6、之1)代词a) 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 人争非之:代他c) 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 表对象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 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 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 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 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 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巩固练习--《训俭示康》

(高二下)《训俭示康》一、常识1. 作者,字,世称涑水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所修历史巨著《》是我国历史上最的体史。
2. 俭,;侈,。
二、解释下列句中词语1.吾本寒家(寒:)2.吾性不喜华靡(华靡:)3.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加:)4.辄羞赧弃去之(辄:)(赧:)5.二十忝科名(忝:)6.乃簪一花(乃:)7.平生衣取蔽寒(取:)(蔽寒:)8.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垢:)(弊:)(矫俗:)(干:)9.但顺吾性而已(但:)10.人皆嗤吾固陋(嗤:)(固陋:)11.吾不以为病(病:)12.以约失之者鲜矣(以:)(失:)(鲜:)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恶:)14.未足与议也(足:)1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诟病:)16.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岁:)17.走卒类士服(走卒:)(类:)18.农夫蹑丝履(蹑:)19.客至未尝不置酒(未尝:)(置:)20.或三行、五行(或:)(行:)21.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止:)22.肴止于脯、醢、菜羹(肴:)(脯:)23.人不相非也(非:)24.会数而礼勤(数:)25.常数月营聚(数:)(营聚:)26.然后敢发书(书:)27.以为鄙吝(鄙:)28.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靡:)(盖:)29.风俗颓弊如是(颓弊:)30.居位者虽不能禁(虽:)3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治:)(居第:)32.听事前仅容旋马(听:)33.或言其太隘(隘:)34.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诚:)35.问其所来,以实对(以:)36.奈何饮于酒肆(奈何:)37.所亲或规之(规:)38.公宜少从众(少:)39.虽举家锦衣玉食(举:)40.何患不能(患:)41.顾人之常情(顾:)42.一旦异于今日(一旦:)43.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顿:)44.岂庸人所及哉(及:)45.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小人:)46.枉道速祸(枉:)(速:)47.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48.季文子相三君(相:)49.妾不衣帛(衣:)50.管仲镂簋朱紘山(镂簋:)51.公叔文子享卫灵公(享:人)52.至孙以骄溢倾家(骄溢:)53.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冠:)54.子孙习其家风(习:)55.不可遍数(数:)56.聊举数人以训汝(聊:)57.汝非徒身当服行(徒:)(身:)(服:)三、分析1.本文是一篇对的训诫。
训俭示康原文翻译

训俭示康原文翻译训俭示康原文翻译《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下面是训俭示康原文翻译,请参考。
训俭示康原文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一靡一,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一靡一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一靡一,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一靡一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陽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训俭示康司马光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
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
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
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
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
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
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
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
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实:对:(3)故就酒家觞之。
故:就:(4)上以无隐,益重之。
上:以:益:(5)所亲或规之。
所亲:或:(6)公宜少从众。
宜:少:从:(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患:(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致:失所:(9)岂庸人所及哉! 及: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高职语文习作_训俭示康

附录二训俭示康司马光壹、基本实力养成站﹙共42分﹚一、字音探勘队(每小题1分,共8分)请写出下列“”内的字音。
二、字形领航员(每小题1分,共8分)请写出下列“”内的字形。
三、字义飞行伞:下列各组“”中的字义,两两相同者请画“○”,不同者请画“×”。
(每题1分,共6分)四、作者思想起(每格2分,共20分)请依据你对司马光的认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贰、综合理解练习站(每题4分,共24分)((C))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句中的“公孙布被”可与下列何者替换而意思不变(A)曲突徙薪(B)缘木求鱼(C)欺世盗名(D)牛衣对泣。
1.(A)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
(B)比喻用错方法,徒劳无功。
(C)欺骗世人,盗取美名。
(D)比喻夫妻共度贫困的生活。
((B))2.“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此句表现出司马光的什么特质(A)标新立异(B)生性俭朴(C)华丽奢侈(D)离经叛道。
((A))3.宋人办筵席为何要“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A)担心筵席不够奢华(B)担心宴客次数频繁不合俭德(C)宾客过多,邀请不易(D)担心行事高调,易招人忌。
((A))4.下列文句,何者可看出世风奢靡的现象(A)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B)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C)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D)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B))5.下列文句,何者没有使用“回文”修辞法(A)没事多喝水,多喝水没事(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D)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5.(B)类叠、对偶、转品。
语译:从尊敬自家的老人,进而推及尊敬别人家的老人;从爱护自家的孩子,进而推及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孟子梁惠王上((D))6.下列文句,何者没有“两者相较取其一”之意(A)与其不逊也,宁固(B)与其奢也,宁俭(C)宁我负人,毋人负我(D)不宁不耐。
司马光《训俭示康》《贞观政要 节俭》(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般弃去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酷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醮、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
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侈,恶之大也。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①》) 材料二: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
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
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狗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
自王公已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
”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 [注]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训俭示康》
一、常识
1. 作者,字,世称涑水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所修历史巨著《》是我国历史上最的体史。
2. 俭,;侈,。
二、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吾本寒家(寒:)
2.吾性不喜华靡(华靡:)
3.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加:)
4.辄羞赧弃去之(辄:)(赧:)
5.二十忝科名(忝:)
6.乃簪一花(乃:)
7.平生衣取蔽寒(取:)(蔽寒:)
8.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垢:)(弊:)(矫俗:)(干:)
9.但顺吾性而已(但:)
10.人皆嗤吾固陋(嗤:)(固陋:)
11.吾不以为病(病:)
12.以约失之者鲜矣(以:)(失:)(鲜:)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恶:)
14.未足与议也(足:)
1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诟病:)
16.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岁:)
17.走卒类士服(走卒:)(类:)
18.农夫蹑丝履(蹑:)
19.客至未尝不置酒(未尝:)(置:)
20.或三行、五行(或:)(行:)
21.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止:)
22.肴止于脯、醢、菜羹(肴:)(脯:)
23.人不相非也(非:)
24.会数而礼勤(数:)
25.常数月营聚(数:)(营聚:)
26.然后敢发书(书:)
27.以为鄙吝(鄙:)
28.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靡:)(盖:)
29.风俗颓弊如是(颓弊:)
30.居位者虽不能禁(虽:)
3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治:)(居第:)
32.听事前仅容旋马(听:)
33.或言其太隘(隘:)
34.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诚:)
35.问其所来,以实对(以:)
36.奈何饮于酒肆(奈何:)
37.所亲或规之(规:)
38.公宜少从众(少:)
39.虽举家锦衣玉食(举:)
40.何患不能(患:)
41.顾人之常情(顾:)
42.一旦异于今日(一旦:)
43.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顿:)
44.岂庸人所及哉(及:)
45.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小人:)
46.枉道速祸(枉:)(速:)
47.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
48.季文子相三君(相:)
49.妾不衣帛(衣:)
50.管仲镂簋朱紘山(镂簋:)
51.公叔文子享卫灵公(享:人)
52.至孙以骄溢倾家(骄溢:)
53.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冠:)
54.子孙习其家风(习:)
55.不可遍数(数:)
56.聊举数人以训汝(聊:)
57.汝非徒身当服行(徒:)(身:)(服:)
三、分析
1.本文是一篇对的训诫。
作者要求。
2.艺术手法:繁复而不显累赘;而角度不一。
(高二下)《训俭示康》
一、常识
1. 作者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所修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编年体通史。
2.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二、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吾本寒家(寒:清贫)
2.吾性不喜华靡(华靡:豪华奢侈)
3.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加:戴上,穿上)
4.辄羞赧弃去之(辄:总是)(赧:因害羞而脸红)
5.二十忝科名(忝:谦语,意思是自己列名在内,使同列的人有辱。
)
6.乃簪一花(乃:才)
7.平生衣取蔽寒(取:仅仅)(蔽寒:御寒)
8.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垢:脏的衣服)(弊:破的衣服)(矫俗:违背世情)(干:求)
9.但顺吾性而已(但:只)
10.人皆嗤吾固陋(嗤:嘲笑)(固陋:固陋浅薄)
11.吾不以为病(病:缺陷)
12.以约失之者鲜矣(以:因为)(失:犯过失)(鲜:少)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恶:粗陋)
14.未足与议也(足:值得)
1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诟病:讥议、嘲骂)
16.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岁:年)
17.走卒类士服(走卒:差役之人)(类:大都)
18.农夫蹑丝履(蹑:踩,这里作“足穿”)
19.客至未尝不置酒(未尝:不曾)(置:摆放)
20.或三行、五行(或:有时)(行:行酒,给客人斟酒)
21.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止:只)
22.肴止于脯、醢、菜羹(肴:下酒的菜)(脯:干肉)(醢:肉酱)(羹:汤)
23.人不相非也(非:讥评,认为不对)
24.会数而礼勤(数:屡次)
25.常数月营聚(数:几)(营聚:营谋聚集)
26.然后敢发书(书:请客的帖子)
27.以为鄙吝(鄙:鄙陋,没见过世面)(吝:舍不得花钱)
28.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靡:倒下)(盖:大概)
29.风俗颓弊如是(颓弊:败坏)
30.居位者虽不能禁(虽:即使)
3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治:修筑)(居第:住宅)
32.听事前仅容旋马(听:听取,处理)
33.或言其太隘(隘:狭窄)
34.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诚:确实)
35.问其所来,以实对(以:根据)
36.奈何饮于酒肆(奈何:怎么)
37.所亲或规之(所亲:亲近的人;规:劝告)
38.公虽自信清约(清约:清廉节约)
39.公宜少从众(少:稍微)
40.虽举家锦衣玉食(举:全)
41.何患不能(患:担心)
42.顾人之常情(顾:只是)
43.一旦异于今日(一旦:有一天)
44.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顿:立刻)
45.岂庸人所及哉(及:比得上)
46.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小人:指没有地位的人,百姓)
47.枉道速祸(枉:曲)(速:招致)
48.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稠粥)(粥:稀粥)
49.季文子相三君(相:辅助)
50.妾不衣帛(衣:穿)
51.管仲镂簋朱紘山(镂簋:使用刻有花纹的簋)
52.公叔文子享卫灵公(享:用酒食款待人)
53.至孙以骄溢倾家(骄溢:骄傲自满)
54.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冠:位居第一)
55.子孙习其家风(习:习染)
56.不可遍数(数:一一列举)
57.聊举数人以训汝(聊:暂且,姑且)(数:几)
58.汝非徒身当服行(徒:只)(身:本身,自己)(服:从事)
三、分析
1.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
作者要求儿子及子孙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2.艺术手法:举例繁复而不显累赘;正反对比而角度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