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测定(原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测定
为什么我们要亲自测定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呢?有些朋友可能会说:“厂商有专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他们提供的ISO 和显影时间应该是很准确的,我们自己搞测定还有必要吗?按厂商提供的数据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一、厂商标定的ISO不见得是真实的ISO,这个ISO极有可能是在保持胶卷特性情况下,便于用户使用的ISO;
二、即使厂商标定的ISO是真实的,但由于我们手中的测光系统有误差,客观上造成了ISO被改变。
比如,我用过的佳能相机通常比尼康测光过1/3档,那么,同一款ISO100的胶卷,在尼康上是100度,在佳能上它就被当成125度使用了。
三、冲洗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搅动的方式和频率对胶卷的影响非常大,不要说我们个人,就算是专业的冲洗店,也不可能做到和厂商相同的冲洗方式。
四、为什么按厂商提供的数据我们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呢?原因有两个:○1我们的误差很少;○2更多的情况是我们不自觉地利用了胶卷的宽容度。
现在言归正传,如果你认同以上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开始做测试。
实效感光度测定:
一、选择一款你最喜欢和常用的胶卷,在晴天阴影处拍灰卡(晴
天的太阳下反光太强烈,有时光线变化太快,所以选择阴影处比较稳妥;没有灰卡的朋友可以用中性的物体来替代,如纸板箱和牛皮纸大信封等);
二、拍摄灰卡的时候,让灰卡的画面充满整个取景器,对焦到无限远,同时防止自己的影子落在灰卡上;
三、曝光数为测光值减4档,既区域系统中所说的Ⅰ区;
四、以ISO100、125、160、200、250、320、400、500、640、800拍摄影灰卡共10张(这里以厂商标定的400度胶卷为例),另外盖上镜头盖拍一张无曝光的底片(注意:按不同的ISO测光后,都要减4档拍摄,目的是为了测定不同感光度下I区的底片密度);
五、按个人常用显影时间和搅动方式冲洗;
六、等胶卷晾干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用测光表测量底片的透光亮度,通过测得的EV值确定底片的密度,从而确定胶卷的实效感光度;
测量底片密度其实很简单,如图即可:
1、先明确几个概念:1个EV=0.3密度,I区的正常密度在0.09~0.12之间;
2、开始动手测量,把测光表的读数方式调整到EV模式,观片灯箱上,测光表点测无曝光底片的EV值,并记录下来;
3、观片灯箱上,测光表点测测量其它底片的EV值,并记录下来;
4、当某张底片的EV值低于无曝光底片0.3~0.5EV时,此底片拍摄时所用的ISO为胶卷实效感光度;
注:没有观片灯箱的朋友可以考虑把底片放在窗户玻璃上测光,
只要户外光线强度无变化也是可行的;没有测光表的朋友可以用
微距镜头加相机点测光方式进行,根据光圈和快门速度自己手动换算EV值。
显影时间测定:
现在我们开始测定显影时间。
有的朋友可能会使用双面求显或单面追击法来测显影时间,但我觉得这个方法靠肉眼观察的不确定性太多。
我自己用不同的药和不同的胶卷试了几次,都不成功。
一、以测定的实效感光度拍摄灰卡,Ⅰ区(测光后减4档)、Ⅴ区(测光值)、Ⅷ区(测光后加3档)各一张,共3张,再盖上镜头盖拍一张;
二、按个人常用显影时间和搅动方式冲洗;
二、按测定ISO时的方法测定密度:Ⅰ区低于全黑0.3~0.5EV,Ⅴ区低于全黑2~2.5EV、Ⅷ区低于全黑3.8~4.5EV时为正常显影时间;
三、通常情况下,I区和V区在不同的显影时间中不会在太明显的变化,只有Ⅷ区会随着显影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理论依据:曝光决定暗部,显影决定亮部),当Ⅷ区的EV低于全黑4.5EV时(既无曝光底片EV值减Ⅷ区底片EV值大于4.5时),表示Ⅷ区的密度太高,需要通过减10%-25%显影时间,反之,加10%-25%显影时间。
四、通过反复测定,最终找出适合个人的显影时间。
此表可以方便记录,最后确定ISO和显影时间: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该胶卷的实效感光度和显影时间,无论这个ISO和显影时间与厂商标称的差距是多少,请相信你自
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