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07
●
梁平
课程缺陷的第三级课程。
其目的是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补充性原则
单一的国家课程忽视了地区教育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性,课程内容具有局限性。
校本课程立足于弥补国家课程之缺陷,体现本校不同于他校的特点,满足不同地方,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因此,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中,要研究国家课程与本校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差异,正确处理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在国家、地方课程许可的范围内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补充、拓展与延伸,使之成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有机整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2实用性原则
其实质就是发现、挖掘具备实用价值,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对学生个性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各类资源。
这样的校本课程才能突破原有单一国家课程的局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开发口语技能训练的校本课程时,应以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为核心确定主题,创设一些符合高中生年龄特点、生活化的
教学理论与实践
20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07
对话场景。
如商店购物对话、医院看病对话、餐馆就餐服务对话、宾馆住宿登记对话等。
或是就某一话题或活动举办进行的讨论等。
英语校本课程应该是对英语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延伸。
所以校本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应与必修教材密切联系,两者互为依托,同时又能适度扩展提高。
2.3个性化原则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展示学校自己的文化理念特色和教师的专业特长。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资源和办学理念,甚至对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也存在差异,不同学校的教师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这些个性化的特点决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原则。
学校要形成灵活多样,新颖独特,凸显本校特色,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使其成为彰显学校特色的最佳平台。
任何课程要发挥其效能,都必须经过教师的精心创设和学生实验的建构。
因此,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的个性特长,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
2.4多样化原则
多样化原则主要体现在英语校本教材的内容及其开发的形式上。
英语校本课程内容应丰富多彩,要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与科学,贴近学生生活,涉及的领域要广。
学生对于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社交礼仪和风土人情,他们更想了解时事政治、历史、经济、教育、体育等更高层次的各种信息。
另外,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力求理论与实践性课程相结合,将信息资源选编、改编成阅读、欣赏、模仿、体验、创新等多样化的课程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和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三种:选用、改编、新编。
新编是学校根据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自主开发的学校英语课程;改编是对现行国家、地方英语课程或国外英语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化再加工,通过删除、调整、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本校学生实际和需求,这种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课程开发会对中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1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要凸显学校特色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与办学宗旨,凸显学校理念文化与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之一。
无论是从英语知识拓展、英语语言实践、英语国家文化、英语技能开发,或者是从西方文明礼仪以及学科综合等不同层面开发校本课程,都要凸显学校文化特色。
在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上,要关注本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与差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可供选择的英语课程体系,彰显有别于它校的教育理念。
3.2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国家、地方课程开发主体主要是教育行政人员和专家等,而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学生、家长、教育和社会各界专家的结合体,其主体是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中,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独立自主开发课程的机会,为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创造性的发挥创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探索学习课程资源开发技能,优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开发出立足本校,兼顾差异,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3.3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要注重资源的整合
3.3.1英语相关资源的选用和改编
英语教学资源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精品。
教师在选用或改编教材时,应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水平,精挑细选与国家课程密切相关的英语经典资源,结合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要素,对所选资源通过增加、删除、替换、改编等方法加以改编,使单一的英语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成为难易恰当、内容丰富、设计科学、注重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性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例如,在开发介绍西方文学的校本课程时,编写的教材可以着重介绍必修教材中收录过的作家的作品。
如人教版必修3《Unit3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在校本教材中则可以详细地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同时再改编欣赏该作者其它小说,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3.3.2基于生活资源的主题创编
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出发而创编的课程资源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要将学生的需要与社会资源作为英语校本课程创编的基础。
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最清楚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
教师亲自编写的教材,能充分考虑学生各方因素,有助于难易程度的把握。
创编校本课程必须发挥集体智慧,加强团队合作。
例如,以《中西餐桌礼仪》主题课为例,文明礼仪行为是学生发展所需,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师生就此主题进行创编,可以开发出中西餐桌文化、餐桌饮食、餐桌礼仪等系列活动课程,将其整合在一个课程体系之中,构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验和领会西方文化。
3.3.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生成课程
将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带着探究性问题,对学校、地区的环境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等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不断形成新的课程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类校本课程的开设,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例如,《爵士音乐与生活》的课程中,学生通过对爵士音乐的欣赏与探究,了解爵士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可以激起他们对其他音乐与生活关系的探索研究活动,从而产生《乡村音乐与生活》、《礼仪音乐与生活》等。
这种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延伸了学习空间,又拓展了课程内容。
4.总结
总之,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在行动上努力实践,不断创新,紧密结合本校特色、学生实际和爱好,才能开发出既有价值又符合英语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2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庆阳第一中学)
教学理论与实践
21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