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升华和凝华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不能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 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碘蒸汽可 能是碘固体先熔化后汽化形成的
水浴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活动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 物理现象。
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
钨丝 固态
吸 热
升华
钨蒸气 气态
放 热
?
凝华
钨的颗粒 固态
活动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 物理现象。
1、现象:紫色的碘蒸气充满了玻璃泡, 没有液态碘的出现 状态变化:固态 气态
2、现象:玻璃泡中的紫色变 淡,说明紫色的碘蒸气又变成 了固态的碘
状态变化:气态
固态
结论:加热时,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 冷却时,碘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
酒精灯外焰温度为400~500℃,碘 的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4℃,此 实验能不能用酒精灯加热?你有没有更 好的加热方法?
物态变化 气态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态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 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自主学习】阅读P42回答问题
1、什么是升华?
2、什么是凝华?
3、图2-38、图2-39分别是什么物态变 化?
活动1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3、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 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
应用了( B )
A.干冰熔化吸热 C.干冰液化放热
B.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
4、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 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形成“雪”
C 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5、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 后才放.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 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 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其中 的原因吗?
(1)教材P43“3W”第1题。 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 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白雾。
(2)教材P43“3W”第2题。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 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而 “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 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
答: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 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 后才能加碘盐。
D.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F.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液化放热) H.冬天玻璃窗内的冰花(凝华放热)
阅读:课本P43《人工降雨》,回答问题
1.人工降雨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2.向云中播撒冷却剂干冰降雨时的物
态变化有哪些?
人工降雨
干冰(固态二 氧化碳)
升华 吸热
2
水 雾
冰 花
液化
凝华
水蒸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液滴 水蒸气
小冰晶
放热
放热
当水蒸气骤然降温至0℃以下时,凝华 为小冰晶。
三、生活中的升华凝华
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 会越变越小,最后消 失。
升华
樟脑丸(固态)
气态
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
霜
雪
雾凇
1、说说下列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A.夏天,冰棍上面有一层白霜 B.夏天,冰块上面冒白气 C.潮湿的天气里,自来水管外面出汗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会变细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有( B )
A.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 B.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了 C.100℃的水蒸气把人烫伤 D.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进教室,眼 镜上出现“小水珠”
二氧化碳气体
空气 遇冷 液化 中的
水蒸 气
遇冷
凝华
小水珠 冰晶
雨
遇到暖空 气后,冰 晶熔化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泡的 灯丝变细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 形成。灯泡变黑了。
水浴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
活动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 物理现象。
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
钨丝 固态
吸 热
升华
钨蒸气 气态
放 热
?
凝华
钨的颗粒 固态
活动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 物理现象。
1、现象:紫色的碘蒸气充满了玻璃泡, 没有液态碘的出现 状态变化:固态 气态
2、现象:玻璃泡中的紫色变 淡,说明紫色的碘蒸气又变成 了固态的碘
状态变化:气态
固态
结论:加热时,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 冷却时,碘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
酒精灯外焰温度为400~500℃,碘 的熔点为113.5℃,沸点为184.4℃,此 实验能不能用酒精灯加热?你有没有更 好的加热方法?
物态变化 气态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态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 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自主学习】阅读P42回答问题
1、什么是升华?
2、什么是凝华?
3、图2-38、图2-39分别是什么物态变 化?
活动1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3、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 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
应用了( B )
A.干冰熔化吸热 C.干冰液化放热
B.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
4、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 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形成“雪”
C 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5、一次,小华见到妈妈做完菜,关火 后才放.小华问:“妈妈,你刚才是不是忘 记放盐了?”妈妈说:“没有忘,这是加 碘盐,必须关火后放盐.”你能理解这其中 的原因吗?
(1)教材P43“3W”第1题。 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 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 珠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白雾。
(2)教材P43“3W”第2题。
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若气温偏高, 则无霜生成,因此“霜前冷”是必然的。而 “雪后寒”是因为雪熔化时需从空气中吸收 大量的热量,导致气温降低。
答:碘盐中含有碘,当温度略高时,碘 容易升华成碘蒸气,所以在做饭时,要关火 后才能加碘盐。
D.雾、露的形成 (液化放热)
E.夏天衣服被晒干 (汽化吸热) F.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液化放热) H.冬天玻璃窗内的冰花(凝华放热)
阅读:课本P43《人工降雨》,回答问题
1.人工降雨有几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2.向云中播撒冷却剂干冰降雨时的物
态变化有哪些?
人工降雨
干冰(固态二 氧化碳)
升华 吸热
2
水 雾
冰 花
液化
凝华
水蒸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液滴 水蒸气
小冰晶
放热
放热
当水蒸气骤然降温至0℃以下时,凝华 为小冰晶。
三、生活中的升华凝华
放在衣厨中的樟脑丸 会越变越小,最后消 失。
升华
樟脑丸(固态)
气态
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
霜
雪
雾凇
1、说说下列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
放热情况。
A.碘变成紫色的气体 (升华吸热) B.卫生球变小了 (升华吸热) C.霜的形成 (凝华放热)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D ) A.夏天,冰棍上面有一层白霜 B.夏天,冰块上面冒白气 C.潮湿的天气里,自来水管外面出汗 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会变细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有( B )
A.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 B.放在衣箱里的樟脑球变小了 C.100℃的水蒸气把人烫伤 D.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进教室,眼 镜上出现“小水珠”
二氧化碳气体
空气 遇冷 液化 中的
水蒸 气
遇冷
凝华
小水珠 冰晶
雨
遇到暖空 气后,冰 晶熔化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冰冻衣服干了、灯泡的 灯丝变细了。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 形成。灯泡变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