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科技2021年第13期
植物保护学摘要莲藕腐败病是莲藕生产中常发的一类病害,不利于莲藕的优质高产和农民增收致富。
本文结合武汉市蔡甸区莲藕生产实际,对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莲藕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莲藕腐败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发病原因;防治方法中图分类号S436.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13-0104-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13.04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莲藕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
朱志坤
(武汉市蔡甸区农业农村局,湖北武汉430100)
莲藕又被称为莲菜、荷藕,是莲的根茎部分,也是广受消费者喜爱的水生蔬菜佳品[1]。
武汉市蔡甸区地处长江中游地区,当地长江、汉江交汇,有非常多的水系资源,降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非常适合莲藕等水生作物的种植。
蔡甸区栽植莲藕的历史超过1000年,是我国人工栽培莲藕的起源地,蔡甸莲藕是当地的特产,早在2007年就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因为蔡甸莲藕品质独特,外观通长肥硕、质细白嫩,口感非常脆甜、渣少,营养价值很高,用于食补、药用皆可,所以栽植面积和种植规模逐年增加。
莲藕腐败病,又称为藕瘟,是莲藕种植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对莲藕的高产、稳产极为不利[1]。
随着莲藕种植面积的增加和多年种植,许多地区存在重茬等问题,导致莲藕腐败病的发生概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防治不及时一般可造成15%~25%的损失,发生程度重时损失可达到70%以上[2]。
因此,需要加大对莲藕生产中腐败病等病害的防治。
现结合笔者实践,对莲藕腐败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进行总结。
1发病症状
莲藕腐败病主要对包括莲鞭、藕在内的莲藕块状茎产生危害[2-3]。
发病初期地下茎的外观症状不明显,通过对发病茎部进行横剖,可见颜色为褐色或淡褐色的维管束中心。
之后病情逐渐扩散蔓延,由种藕部分向新长出的地下茎延伸。
发病后期可见病茎的颜色加深为紫黑色,发病重的茎多数开始腐烂,若发病的部位不出现腐烂现象,则表现为纵向皱缩。
有的发病莲
藕的藕节上可见到菌丝体(似蛛丝形,粉红色);有的莲藕发生腐败病后,表面会产生水渍状斑[1]。
发病莲藕植株上部刚抽生出来的叶片卷曲,呈淡
绿色。
随着病情的发展,植株的叶片全部枯萎,叶柄转为褐色,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逐渐枯萎。
部分发生腐败病的植株在发病初期叶片呈青枯状,随着病情的扩展,后期病情严重时叶片枯萎、变黄、死亡。
花蕾如果抽生的部位为发病的藕鞭节,在刚开花时即开始枯萎、发黄,之后逐渐弯曲,很快干枯死亡[3]。
2发病规律
莲藕腐败病在莲藕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病原菌越冬场所包括土壤、病株残体(以厚垣孢子的形式)、种藕(以菌丝体的形式)。
若藕田内灌水,则病原菌难以越冬。
由此可知,莲藕腐败病的初侵染源包括携带病原菌的种藕以及带有厚垣孢子的土壤,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藕,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流水、农事管理、地下生物等扩散土壤中的病原菌[4]。
一般以带病原
菌的种藕为发病中心逐渐扩散到新长出的地下茎等部位,最后病原菌会再次侵染,对植株的叶片、叶柄等部位产生危害。
一般情况下,莲藕腐败病在蔡甸区发病时间为每年的6月上旬,发病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上旬,适合发病的温度条件为20~30℃,温度为24~28℃时发病速度更快。
3发病原因
一是种植的莲藕品种不同,其发生腐败病的概率及程度均有差异。
经调查,具有深根特点的莲藕品种发病程度轻于具有浅根系特点的品种,收获时间早的品种发病程度轻于收获时间晚的品种。
二是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莲藕发生腐败病的情况有差异。
在连续高温、频繁降雨、光照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藕田内腐败病
作者简介
朱志坤(1975—),男,湖北武汉人,农艺师,从事
农作物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1-20
104
. All Rights Reserved.
的发生程度较重;在光照条件充足、天气晴朗、温度适宜的藕田内,腐败病发生程度较轻。
藕田内缺水会导致地块干裂,则更易发病且程度较重。
此外,若莲藕植株在大风、暴雨等天气下受到损伤,则腐败病易重发。
三是在不同的田间管理条件下,莲藕腐败病的发生情况有差异。
栽植时选择的种藕携带病原菌或藕田多年连作、土壤透气性不佳、土壤偏酸,腐败病发生的程度较重;施入的有机肥未经过充分腐熟或氮肥施用偏多,均可导致腐败病重发[1]。
4防治方法
莲藕腐败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确保提前做好预防,以预防为主,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的方法;结合莲藕栽培的实际需求以及各地条件,科学选择有较强抗病能力、未携带病原菌的品种进行栽植;避开长期连茬种植,推广水旱轮作措施,加强对藕田的清洁管理和重视病虫草害的防治;在采取农业等无害化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必要时实施药剂防治[1,3]。
4.1农业防治
4.1.1科学选择抗病能力强、未携带病原菌的健康优质莲藕品种。
栽植前科学选种,选择的种藕要求藕身2~3节、外表色泽正常且无损伤、长势肥壮。
可从未发生病害的地块上挖种藕,随时挖随时栽植。
种藕取出后,用刀从末端节外2cm的位置切断。
一般情况下,直接掰断种藕易被污水污染,导致腐败病的发生。
4.1.2采取水旱轮作措施。
可将种藕与其他作物进行合理轮作,一般种藕种植2~3年后换大蒜、洋葱等种植2~3年。
对于老藕田,在耕作前需要将上茬残留物清理干净,结合冬季翻耕施入石灰750~1500kg/hm2,以消毒土壤。
藕田内发生病害后形成的枯萎叶片、根系等均要尽快统一清理、集中无害化处理。
4.1.3科学运筹施肥。
增施农家肥有助于莲藕产量的提高,尽量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施入藕田,一般腐熟农家肥施肥量为37.5~39.0t/hm2。
目前,蔡甸区莲藕田内施入很多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造成当地莲藕病害重发,需要予以注意和改善。
莲藕生产中对氮、磷、钾的需求量比例适宜在2∶1∶2左右;适当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有利于提高莲藕的产量及品质,过多或过少施入均不利于莲藕的正常生长发育,如硼肥施用量以7.5kg/hm2为宜。
4.1.4适当调节藕田内的水位。
一般莲藕生态类型有2种,即浅水藕、深水藕。
目前,蔡甸区种植的莲藕类型为浅水藕,对水位的要求为10~20cm,最深不可超过50cm。
水层管理的整体原则为前期浅、中期深、后期深,结合莲藕生长所处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确定适宜的水位,以利于莲藕的健壮生长、创造不利于腐败病病原菌等扩散蔓延的田间条件。
如8—9月处于莲藕生长后期,当植株上长出终止叶时即开始结莲藕,可降低藕田内水层5~10cm,以利于结藕。
4.1.5适当改良藕田内土壤的酸碱度。
莲藕栽植地适宜的pH值为6.5~7.5,适宜的酸碱度有利于实现莲藕的优质高产,因而要对栽植地土壤进行针对性地改良,之后采取冬耕晒田措施。
如果土壤过酸,可于栽植前在土壤深翻的基础上施生石灰1200~1500kg/hm2。
4.2药剂防治
莲藕栽植前7~14d,可选择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50g/hm2等与适量细土拌和均匀后撒施在地面,以起到消毒的效果,也可在藕田内灌浅层水撒入新鲜的生石灰525kg/hm2,并保持浅水层3~5d。
栽植前藕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可选择绿亨一号2000倍液、98%噁霉灵1000倍液等进行浸种处理,其对腐败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0%~80%[5]。
莲藕腐败病发病初期选择噁霉灵2000~3000倍液、可杀得2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需要7d喷1次,连喷2~3次,以此提高防治效果;也可选择30%多抗霉素+天达2116对准莲藕植株的茎叶部位进行喷施,每7d喷1次,连喷3次,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可以选择丁锐克450g/hm2+链霉素225g/hm2等对准叶面进行均匀喷施,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5参考文献
[1]李庆杰.浅析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68.
[2]李远想.莲藕腐败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
瓜菜,2019,32(4):76-77.
[3]魏林,梁志怀,马艳青,等.莲藕腐败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
创新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9(1):63. [4]刘娴,吴伟文,贺振,等.莲藕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研
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6):24-28. [5]何永梅,王迪轩,彭特勋,等.南方莲藕主要病虫草害的发
生与防治技术[J].科学种养,2018(10):38-41.
朱志坤:莲藕腐败病的发生及防治
10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