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单元测试人民版选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鄞州中学10-1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选四第一、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中)
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
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

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
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代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下列史料中距
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为接近的是:
A.“及至秦王,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史记·秦始皇本纪》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C.“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咎在人怨,非郡县
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如祸乱,不旋踵灭亡。

”——清·赵翼
4.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列有
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朝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散宰相权力
D.元朝设行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5.中国历史上形成各族杂居的现象,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关于民族问题,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在吐蕃故地建立安西都护府
B.康熙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掩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1982年修订的《中华国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


6.浙江省在古代中国一度属于江浙行省管辖。

“江浙行省”的行政设置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7.唐代中央政府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参与决策的制定,权力各有所属又相互制约,六部则均为行政机构。

这说明唐代()①具有现代政治分权制衡的本质②初具家国分离的现代政治特点③君主的权力通过该机
制来实现④中央权力削弱不利于控制地方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

“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
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9.下列电视剧剧情有违历史史实的是①《汉武大帝》中出现水力鼓风冶铁场景②《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
战争场景火炮声雷动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①对佛教
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②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③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
赞普松赞干布和亲④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学科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

从“个人”到“家”、
再到“天下”的这种逐层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2.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1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
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思想基本一致
C.“不学礼,无以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14.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60年,电影《孔子》于2009年3月30日在北京隆
重开机。

如果你是电影的历史顾问,以下哪些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你认为是正确的?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15.下列有关孔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整理的“六经”和其著作《论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儒家思想经历代损益逐渐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C.孔子创办的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
D.孔子的思想及其学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影响
16.御医之家的出身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其有机会出入王宫,接触广泛的文化知识
B.为其一生中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
C.使其具有良好的古代生物学、生理学素养
D.为其将来的从政打下良好的基础
17.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
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18.符合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的是①君子要将仁与礼、言与行完美统一②君子喻于义③君子要独善其身,也要兼
济天下④君子忧道不忧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从教生涯表述不正确的是
A.曾教授于马其顿帝国的建立者亚历山大
B.在马其顿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C.被称为“逍遥学派”的思想家
D.教授学生自然科学和伦理学
20.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

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结论:
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都错误21.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
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回到
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 B.“民贵君轻”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德服人”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
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23.The roots of education are bitter , but the fruit is sweet.(Aristotle ,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对教育的基本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既肯定又否定 D.怀疑
24.郭沫若说:‘‘两千年前的孔夫子,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如此盛赞孔子的理由是
A.兴办私学,育教无类
B.克己复礼,恢复秩序
C.编写春秋,贬褒分明
D.整理典籍,保存文化
25.亚里士多德说,在希腊,“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自己,而要认为所有的公民都属于城邦”。

他所要表达
的意思主要是希腊
A.公民珍视个人自由,不屈从权威
B.公民是“城邦的动物”
C.公民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
D.有健全的民主制度
26.春节期间上映了史诗大片《孔子》。

孔子是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孔子的思想是属于全
人类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学习领会孔子与孔子的思想。

当前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其首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提倡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以“礼”治理国家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27.亚里士多德说:“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

”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人是指城邦中所有群体
B.人不能单独地生活
C.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
D.人的价值在于实现城邦的利益
28.亚里士多德所倾向的民主政治应当由()
A、穷人执政
B、富人执政
C、中产阶级执政
D、哲学家王
29.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民主政治的原则是()
A.公民履行职责,参与政治,维护整体利益B.中道
C.秩序,互不越位D.内圣外王
30.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不包括()
A、哲学思想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重来源
B、自然观在近代备爱推崇
C、政治观仍是当代讨论的话题
D、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有利于构建军和谐社会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闽的“中央集权制”》
(1)从古代中国与近代世界两个角度,分析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材料二:(贞观十四年,唐朝廷平高昌国)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未若因抚其人而立其子……今若利其土壤,以为州县,常须千余兵镇守……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尺布以助中国,所谓散有用而资无用。

”上不从,以其地为西昌州,又改为西州……并为(安西)都护府,留军以镇之。

——《唐会要·高昌》
(东突厥来归附)温彦博以为,“请……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策之善者也。

”魏征以为,“……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上卒用彦博策……——《资治通鉴》卷193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时朝廷君臣治理高昌、东突厥的主张及其结果。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归纳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的异同点。

材料二: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价。

材料三:关于杏坛的来历,有人说孔子曾说(意译): “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着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中.又可入药治病,象征着弟子们学成之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此讲坛就取名杏坛吧……”
材料四:画面背景为一宏伟壮丽的古典式大厅。

古典哲学的两个伟大代表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气宇轩昂地步入大厅。

两位大哲人的左手以不同方式都拿着大厚本书,边走边争论……。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孔子、亚里士多德在个人经历、思想
观点等方面有哪些相似之处?
材料五: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4)材料五中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什么发出“去吸取孔子智慧”的呼吁?结合孔子思想的具体主张加以说明。

材料六: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

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

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这段话,在中世纪拉丁文的亚里
士多德传记中,被浓缩为“柏拉图是朋友,更大的朋友却是真理”。

中国学者据此译作“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言。

(5)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他对柏拉图的理论突破最大的是哪一方面?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接近了唯物主义”?
31题答案.(1)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有效克服了地方上存在的离心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近代世界:在工业化时代,中央集权制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促进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并
对社会生产进行一定的满节。

(2)唐太宗主张高昌在设立州县,魏征主张设立羁縻府州(或依附王国);结果:设置了西州。

温彦博主张在东突厥设置羁縻府州;魏征主张“纵之使回故土”;结果:唐太宗赞同温彦博的意见,并在东突厥地区设立了羁縻府州。

32题答案:(1)同:追求德性。

异: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追求天人合一;
希腊人文主义主张通过个体的理性思考和知识的教化来实现。

(2)主要观点:主张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花,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3)相似之处:都曾有丰富的游历经历,历经坎坷;都提出自己的哲学与教育思想主张,并且影响深远;都创办学校,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4)因为当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世界共同关注的危机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科学家期望借鉴孔子所倡导“仁爱”观念、“为政以德”之道、重德教化和民本等思想有助于解决问题等。

(5)理念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理念属于人的抽象思维,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且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

但是,他的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