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洲开发建设柑橘景观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橘⼦洲开发建设柑橘景观分析
1引⾔
橘⼦洲的开发建设正在如⽕如荼地进⾏,柑橘作为橘⼦洲得名的树种,在橘⼦洲景观建设的树种应⽤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影响到橘⼦洲⽣态景观建设的成败,影响到橘⼦洲的品牌形象。
2柑橘与橘⼦洲的历史、
⽂化渊源橘⼦洲历史悠久,据《湘中记》载:“晋惠帝永兴⼆年(305)⽣此洲”。
盛宏之在《荆州记》中说:“及⾄夏⽔怀⼭,诸洲皆没,此洲独存”。
北宋《太平寰宇记》也说:“江中时有⼤⽔,诸洲皆没,此洲独浮。
”
橘⼦洲盛产美桔,以橘⼦命名洲始见于公元六世纪,北魏郦道元《⽔经注》:“湘⽔经南津城西,西对桔洲。
”唐杜甫有“桔洲⽥⼟仍膏腴”句,洲上肥沃,宜种柑橘。
唐齐⼰《桔洲⼈寄桔》也可见证于此。
宋《太平寰宇记》说:“洲上多美桔,故以为名。
”近代⽑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更使橘⼦洲响彻中外。
南宋《⽅舆纪胜》中还说,当时江中有四洲,分别名桔、誓、织、泉。
明清时期江中有上中下三洲,上洲⽜头洲,中洲⽔陆洲,下洲傅家洲。
现上、中洲连为⼀体,增⼀洲柳叶洲。
在宋代,⼋景⽂化⽐较发达,其中“江天暮雪”是在橘⼦洲的冬雪晚景被⽂⼈、闲客列⼊潇湘⼋景,北宋书画家⽶芾做诗序
说:“岁暮江空,风严⽔洁,风冯夷剪冰,乱飘洒雪,洁歌者谁,⼀蓬载⽉,独鸿寒潭,明记清绝。
”应证了江天暮雪的景观。
3橘⼦洲地理、
⼟壤、⽓候、⽔⽂情况3.1长沙地理位置简介
长沙位于中国的中南部的长江以南地区,湖南的东部偏北。
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过渡地带,与岳阳、益阳、娄底、株洲、湘潭和萍乡接壤。
总⾯积为11819平⽅公⾥,其中市区⾯积556.33平⽅公⾥,市区建成区⾯积186平⽅千⽶。
位于浏阳境内的⼤围⼭七星岭海拔1607.9⽶,为辖区最⾼处;岳麓⼭最⾼点海拔300.8⽶,为城区最⾼处。
湘江为长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境内长度约75公⾥。
湘江也南北贯穿了长沙城区,把城市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
河东以商业经济为主,河西以⽂化教育为主。
市政府于近年搬到河西,⼒在发展河西的经济以平衡长沙两岸。
地图坐标为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东西长约230公⾥,南北宽约88公⾥。
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地,东南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地、丘陵、岗地、平原⼤体各占四分之⼀。
⼟壤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夹有红⼟、砂砾岩等⼟壤。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候,四季分明。
春末夏初多⾬,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
全年⽆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温16.8~17.2℃,年平均总降⽔量1422.4毫⽶。
⽔资源以地表⽔为主,⽔源充⾜,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
除了湘江外,还有汇⼊湘江的⽀流有15条,有名的为浏阳河、
捞⼑河、靳江和沩⽔。
最⼤的⽔库为宁乡境内的黄材⽔库和浏阳境内的朱树桥⽔库。
3.2橘⼦洲地理、
⽓候、⽔⽂情况3.2.1地理的情况
位置:橘⼦洲位于湘江长沙段,东临长沙城,西望岳麓
⼭,四⾯环⽔。
现在的橘⼦洲由三洲连贯⽽成,⼀为橘⼦洲,⼀为傅家洲,⼀为柳叶洲。
整洲全长5公⾥,东西宽50——
—200⽶,总⾯积为980亩。
海拔:橘⼦洲最⾼处为38.40⽶,最低处为33.50⽶,平均海拔35.00⽶。
地质成因及地质构成:湘江靳江西来汇⼊,下有捞⼑河从东涌来,南北向江流中产⽣东西回流,沙⽯易沉加之河道渐宽⼜稍向东弯曲,在离⼼⼒和地转偏向⼒的作⽤之下主流偏向右岸边,底层发⽣反向运动有利于泥沙的堆积,从⽽形成今天的橘⼦洲。
橘⼦洲地质发育史⾄少在1万年以上,为第四纪全新世时形成的⼀级阶地典型地层。
古代湘⽔⽔位较低,如1986年出现的长沙县南托遗址,与橘⼦洲的南头相距不远,位置就低于橘⼦洲的河滩上,遗址时代距今7000多年,其底层亦属第四纪全新世地层。
因此橘⼦洲应该在东晋以前就已经出现,只是由于⽔位的涨落,有时被洪⽔淹没。
⼟壤:橘⼦洲为典型的沙积洲,⼟壤的母质为沙质。
其地质构成分层情况⼤致如下:
壤⼟0———
40厘⽶沙壤⼟
40———
100厘⽶⼟壤分层情况为:
沙⼟100———
800厘⽶沙
800厘⽶以下
橘⼦洲开发建设柑橘景观分析
□李⽊明
(长沙岳麓⼭风景名胜区橘⼦洲景区
湖南?长沙41006)
摘
要通过对橘⼦洲名称的历史渊源的阐述,论述橘⼦洲的柑橘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橘⼦洲地理位
置⽓候条件、⽣态要求及其现有柑橘景观的成败,论述橘⼦洲柑橘景观的规划和品种引进的措施和要求。
关键词风景园林橘⼦洲历史柑橘规划品种驯化中图分类号:X503
⽂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7-3973(2007)08-133-
03
橘⼦洲⼟壤母质为典型的沙质,经长时间以来的耕作,地表部分已经转变为壤⼟,⽽地表以下的形成了⼀个沙壤⼟层,沙壤⼟以下则为沙⼟层和沙。
3.2.2橘⼦洲的地理形成
橘⼦洲最早露出⽔⾯是6世纪中期,地⽅应在今天橘⼦洲的南部,到唐代估计橘⼦洲北部也露出了⽔⾯,形成江⼼洲。
宋初橘⼦洲地段已有南中北三洲,到了19世纪初三洲曾经连为⼀体。
19世纪末,北部的矮⼦洲分离出去,形成了今天橘⼦洲⼤体上长约5公⾥,总⾯积约为0.7平⽅公⾥的基本格局。
现在的橘⼦洲沿河两岸都已⽤花岗岩砌成的护坡保护,护坡⾼度约为8⽶,很⼤的程度上防⽌了河⽔对橘⼦洲的侵蚀,保存了现有橘⼦洲的完整性。
3.2.3橘⼦洲⽓候⽔⽂情况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候区,温和湿润,季节变化明显。
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充分体现了亚热带⼤陆性季风⽓候的典型特点。
长沙距海较远,⼜位于冲积盆地,边缘地势⾼峻,向北倾斜,北⽅冷空⽓可深⼊聚集,冬季⽐同纬度地区稍冷,⽽夏季⽐同纬度地区更热,是江南“四⼤⽕炉”之⼀。
长沙平均⽓温为17.2℃。
1⽉最冷,平均4.7℃,历史上绝对最低温度曾在2⽉份出现,达零下11.3℃。
7⽉最热,平均⽓温29.4℃,历史上绝对最⾼温曾在8⽉初出现,达43℃。
全年⽆霜期平均275天,积雪⽇为6天。
东西⼭势⾼耸,⾬量充沛,年平均降⽔量1360毫⽶,东部⼭区⾼达1600-2200毫⽶,西部为1400-1600毫⽶,年平均⾬⽇152天。
长沙降⾬不均匀,3~5⽉平均降⾬⽇数有52.8天,约占全年总降⾬⽇数的35%;夏季降⽔不均,旱涝⽆定;秋冬⾬⽔明显减少。
长沙地区⽇照时数达1677⼩时.作物⽣长期长。
冬春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全年保持着温和湿润的⽓候特点,使得长沙冬季并不萧索,常绿的阔叶树,如⾹樟、⼥贞等仍然葱笼滴翠,唐代杜荀鹤有诗云:“残腊泛⾈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滞湘”。
橘⼦洲的⽓候与长沙市和⽓候是连为⼀体的。
其特点是:冬寒夏热,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绵长。
充分的体现了亚热带⼤陆性季风⽓候类型的共同特点。
春季:⽓候的特点⼀是增温迅速,⽓温变化⼤。
“春来⼀⽇⽔热三分”这是长沙市⽼少都知的⼀条谚语,升温幅度⽐城区稍缓。
倒春寒是长沙最为常见的现象。
春季第⼆个特点是阴⾬连绵,空⽓潮湿。
是全年相对湿度最⼤的季节。
总之,长沙的春⾬闻名全国。
夏季:洲于河中,相对温度⽐城市低2—3℃,是消夏纳凉的好去处。
秋季:秋天的特点是⾬⽔减少,天⾼⽓爽。
秋燥特点⼗分的突出。
湘江⽔位退⾄28⽶以下,⽔退沙现,沙丘相连洲、草⼊眼,如⼊画中。
冬季:⽔清沙渚,⽔缓如镜,麓⼭、⾼楼倒影⼊画。
正如杜荀鹤诗云:“残腊泛⾈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潇湘。
”⽽橘⼦洲的冬天更是精彩纷呈,从宋代以来橘⼦洲就成为古“潇湘⼋景”的“江天暮雪”之所在,成为⼀个⽂⼈墨客留连之处。
3.2.4橘⼦洲的⽔⽂情况
橘⼦洲上原有池塘数处,但现在都已消失⽆迹。
⽽现在的橘⼦洲最为典型的⽔⽂情况为连年的洪⽔。
橘⼦洲的平均海拔为35.00⽶,⽽湘江洪⽔历年最⾼⽔位均值为36.39⽶,导致洲上每汛必淹,且平均每年遭淹2—3次。
其中每年4—7⽉份被淹的可能性为⾼,5—6⽉份的洪⽔风险性最⼤。
特别是近⼏年以来,湘江淤积严重,河床抬⾼,加上⽓候反常,灾情更为严重。
4橘⼦洲景区现有柑橘景观状况
4.1原有柑橘概况
橘⼦洲景区原名桔洲公园建园于1962年开园于1965年,开放区⾯积81.18亩,绿地⾯积64.16,亩橘林⾯积48.86亩,桔林⾯积占到绿地⾯积76.15%。
柑橘数量1152株。
橘⼦洲景区原有绿化⾯积⼀览表
4.2景区现有柑橘品种、数量及观赏评价表
4.3原有柑橘景观存在的⼏点问题
柑橘景观林占绿地⾯积过⼤,达76.15%。
种植密度过⼤,桔林⾼度郁闭,孤植(柑橘王)、散植不够,个体美没有充分体现。
柑橘景观林品种搭配、种植布局⽋合理,疏、密处理不够,轮廓线起伏不丰富。
平⾯种植,景观感不⾜,通风采光受到影响,各区域间隔太近,病⾍害交叉侵染,加⼤了病⾍害防治难度。
品种资源不够丰富,特别是新优品种。
5橘⼦洲开发柑橘景观规划设想
5.1利⽤绿化技术进⾏⽣态桔林与景观的建设、恢复⽣态学原则
⽣态学是认识⼈与⾃然、植物与环境的理论基础。
利⽤绿化技术进⾏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群落为基本单位;(2)适地适树;(3)⽣态演替;(4)以潜在植被理论为指导;(5)植物多样性;(6)景观多样;(7)整体性与系统性。
5.2柑橘景观林规划的⼏种形式
柑橘景观带。
以多品种观赏价值⽐较⾼柑橘种的有机组合,辅以其他观赏植物,形成错落有致、⾼低起伏、层次分明、⾊彩丰富的景观群落。
鲜⾷景观林⽚。
以多品种鲜⾷价值⽐较⾼柑橘种的有机组合,有利于游客参与各种品桔活动。
品种展⽰林⽚。
将世界各种柑橘品种资源集中种植,并挂牌展⽰,向游客介绍各种柑橘知识。
不宜露地种植的采⽤设施栽培。
5.3柑橘景观布局构想
采⽤点(孤植、组合种植)、线(景观林带)、⾯(鲜⾷景观林⽚、品种展⽰林⽚)有机组合。
将柑橘景观与建筑、⼩品相结合。
如:亭、馆、廊、架等。
培育各类品种的柑橘王,提升柑橘景观,扩⼤社会影响。
5.4柑橘景观建设的⼏点建议
合理安排,将不同熟期品种混植。
构建⼈⼯防护林、背风向阳的⼭坡⾕地,适宜柑橘种植的⼈⼯⼩⽓候,减少⾃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将柑橘林⾯积控制在绿地总⾯积30%以下。
充分考虑适地适树的原则,减少投资成本,构筑新的柑橘⽣态林,和柑橘病⾍害天敌栖息林。
为减少桔林区域之间病⾍害交叉感染,区域间距不少于50⽶。
6柑橘引种计划分析
柑橘是属经济作物,品种更新快,选育的品种多,⽓候条件限制因素多,橘⼦洲作为景区,确保最佳观赏效果是⼀切⼯作的中⼼,要求进⼊景区桔树成年挂果树,因此很有必要建⽴柑橘培育和品种驯化场。
柑橘培育和品种驯化场⽬的。
成苗培育:从各地引进⼩苗,利⽤营养钵栽植,培养成⼤苗,进⼊景区,不应缓苗,就能达到观赏效果。
品种驯化:对引⼊的品种,⽣长环境有⼀定差异,引⼊⼩苗驯化,提⾼适应能⼒,淘汰不适宜的品种。
柑橘培育和品种驯化场作⽤。
因为柑橘病⾍害多,寿命短,它可以为建设和更换提供充⾜的成苗,不需苗⽊成活过度。
外地引成苗,费⽤⼤,成活低,适⽤差。
有效的抵制外源性病⾍害⼊侵,可以在驯化场将它们及时处理。
有效淘汰适应差的品种,避免直接引⼊带来景观的破坏。
容器苗栽植当年开花结果,见效快,成效好。
有利于摸清不同品种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跟上⼈们多变的消费需求,有利于景区经营活动宣传。
有利于在极端⽓候条件带来损失的条件下,及时补栽。
根据湖南长沙及其橘⼦洲独特地理条件,将各有关参考数据提供如下:
湖南省柑橘⽣态区域⽓温要素范围⼀览表
(单位:0C)宽⽪柑橘适宜区
甜橙次适宜区
注:4项指标要同时符合某⼀⽣态区的要求,允许灵活度在0.2(C以内。
种植分析:从湖南省柑橘⽣态区域⽓温要素范围⼀览表中,可知道橘⼦洲属宽⽪柑橘种植适宜区,橙类种植次适宜区,橘⼦洲处于湘江河河道中,冬季湘江⽔位特低,对区域温度的调节作⽤不明显,加之长沙盆地北低南⾼,北风顺河道易于南下,带来橘⼦洲冬季⽓温变化⼤,变化快,并且洲上基本为沙质⼟,保⽔性差,墒值低,根系易受冻伤。
因此从种植技术应从以下⽅⾯着⼿:(1)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66.7m21-40株,保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病⾍危害,保证果实着⾊,突出景观。
(2)改良⼟壤,柑橘⼀般要求有机质含量2%以上,⼟壤全氮0.1~0.2%,全磷0.15~0.2%,全钾2%以上,PH值6~7。
配⽅换⼟,黄⼟∶腐叶⼟∶菜枯=1∶0.3∶0.1。
(3)⽣草栽培,作为⼀种⼟壤管理制度,能提⾼冬季和早春⼟温,减少⽔⼟流失,能提⾼冬季和早春⼟温,减少⽔⼟流失,改善橘园⽣态环境,防⽌⾼温⼲旱落果,增加⼟壤有机质,提⾼⼟壤有效成分,减少⽣产成本,达到以草治草,以草养园的⽬的。
(4)建⽴合适灌溉措施,适时适量满⾜果树对⽔分的需求。
(5)保疏结合,增强树势,延长叶⽚寿命,提⾼树体储藏营养⽔平,是保花保果的根本措施。
(6)修剪技术,⼤枝修剪与精细修剪相结合,既要保证树形优美⼜要利于打开树冠光路,促进内堂结果,提⾼全树产量和品质,提升观果效果。
适宜栽植品种参考表
7结语
橘⼦洲柑橘景观种植应从景观学、柑橘品种的分布区位、柑橘⽂化、植物群落和⽣态等多⽅综合考虑,不⽤⽚⾯追求品种齐全,⽚⾯追求种植⾯积,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增加维护成本。
应本着从实际出发,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本地种质资源,突出地⽅特⾊,
完善柑橘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