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探究_以HH大学J校区为例_胥鉴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4 :手机功能增多对个人使用手机的影响在手机依赖程度 的方差分析
机的反映,选择“跟着玩”的大学生由于具有这种从众心理,不能恰当 的使用手机,因而较之选择“阻止他”或“无所谓”的学生更易产生手 机依赖 ;另外,具有更多亲密朋友的大学生因为人际交往面广,能够 获得更多来自朋友的支持,参与的社会活动也比较丰富,因而较之朋 友少的大学生更不易依赖于手机。在家庭因素方面,与家人关系越冷 淡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表现的越显著,与家人关系亲密的大学生则 情况相反。这是因为与家人关系亲密的大学生处于温暖的家庭环境 之中,遇到困扰能够向家人倾诉,及时解决问题,而与家人关系冷淡 的大学生则可能会更多选择到手机网络营造出的虚拟世界中寻求 烦恼的排遣和网友的理解。在社会因素方面,受手机功能增多对个人 使用手机影响越大的学生越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如果大学生的手机 功能相对简单,则他们不会长时间的过度使用手机,而手机功能比较 丰富的学生则会容易被多样化的功能所吸引,以致于容易产生手机 依赖。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 HH 大学 J 校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在图 书馆、寝室及实验室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00 份,回 收率 100%。( 见表 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考察手机依赖程 度的四个维度 :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几年,手机使用过 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手机依赖即 是其中一种。
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有相当高的普及率,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对手 机媒介的依赖程度,笔者选取了 HH 大学 J 校区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结合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采 用自编的手机依赖问卷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 300 份, 并利用 SPSS 17.0 for Windows 软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所得数据进 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表 2 :大学生手机依赖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从大一到研三分为七个年级,根据表 7 可知,各 个年级出现手机依赖情况的人数分别为 2 人、7 人、8 人、5 人、 10 人、0 人、0 人。其中研一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最多,为 10 人, 占手机依赖总人数(32 人)的 31.25%。在调查的研二和研三学生中, 没有出现手机依赖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调查到的研二和研三的学 生在样本数量上较少,根据访谈得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因为这 两个年级的学生年龄更大,心智更成熟,即将步入社会,忙于各种事 务,因而不容易对手机产生过多的依赖行为。
表 13 :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在手机依赖程度的方差分析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8 手机功能方面的分析
在社会因素方面,通过方差分析,得到“手机功能增多对个人使 用手机的影响”这一因子在手机依赖上表现的特别显著,达到 0.001 的显著水平(见表 14)。手机功能的增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手机依赖。 说明在通讯技术迅速革新的今天,虽然手机功能的增多为大学生提 供了方便,但如果年轻的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手机,而是过度依赖于 手机各项新奇的功能、沉迷于手机营造出的精彩世界而不能自拔,则 容易掉入手机依赖的泥淖之中,影响身心健康。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H J -- Taking the university campus as an example
Xu Jianlin,Wang Sitong (Hohai University, 211100)
表 3 :男女大学生在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2.4.2 低年级和高年级比较 对于本科生,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 13
人,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 9 人,在方差检验 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本科生中,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 学生更依赖于手机(。见表 9、表 10)
对于硕士生,出现手机依赖的研一低年级学生有 10 人,在调查 到的研二研三高年级学生中没有出现手机依赖的情况,可能原因的 分析如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表 9 :本科低年级与高年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的均值检验 报告
表 4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失控性维度上依赖程度的方差分析
表 10 :本科年级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的方差分
表 11 :独处时感到无聊的频率在手机依赖程度的方差分析
表 6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
2.4 年级比较
2.4.1 总体情况
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6 朋辈因素与手机依赖的关联性
本文中对“手机依赖”的定义为 :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 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 行为。本文中的“手机依赖”有四个维度 :失控性 :指使用者在手机上 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 ;戒断性 :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现挫 败的情绪反应 ;逃避性 :指利用手机回避一些现实问题 ;低效性 :指 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的效率。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7 家庭因素与手机依赖的关联性
在家庭因素方面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
信息工程
电子测试 ELECTRONIC TEST
第14期 2013年7月
度”在手机依赖程度上较为显著,达到 0.05 的显著水平。与家人关系 越冷淡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表现的越显著(。见表 13)
在朋辈因素方面,有两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拥有亲密朋 友的数量、聚会时看到别人玩手机时的表现。拥有更多亲密朋友的大 学生较之朋友较少的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可能性更低 ;对于在聚 会时看到别人玩手机时的表现,选择“跟着玩”的大学生较之选择“阻 止他”或“无所谓”的学生在手机依赖上表现的更为显著(。见表 12)
信息工程
电子测试 ELECTRONIC TEST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探究
第14期 2013年7月
——以 HH 大学 J 校区为例
胥鉴霖,王泗通 (河海大学 ,211100)
摘要 :本文以南京 HH 大学 J 校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只有少数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但部分学生已出现手机强依赖,需要 引起重视。另外,本文从性别、专业、年级这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从个人、朋辈、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对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大学生 ; 手机依赖 ; 现状 ; 影响因素 ; 比较分析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5 个人因素与手机依赖的关联性
在个人因素方面,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人独处时感到 无聊的频率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较为显著,达到了 0.05 的水平(见 表 11)。总的来说,独处时经常感觉到无聊的大学生比偶尔或者从未 感觉到无聊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njing HH University J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conducted a survey analysis mainl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ethod dependent on mobile phone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The study found,most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use the mobilephone,mobile phone dependence exists only a few students,but some students have strong dependenceon mobile phone,need attention.In addition,the gender,grade,professional three aspects of the comparative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from four aspects of individual,family,peer,social dependence on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comparative analysis
根据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因素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不显著(。见 表 8)
表 7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人数分布
表 8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
2.2 性别比较
总体来说,男生平均分要略高于女生,但男生和女生在总依赖 程度上以及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维度上并不显著。( 见表 3)
在失控性维度上,性别差异比较显著,达到了 0.05 的水平。表 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在失控性维度上产生手机依赖,说明男生更 易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见表 4)
1.3 访谈法
表 1 :大学生被试样本构成情况
·137·
电子测试
通过对问卷调查中得分最高的 1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进 一步了解该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手机依赖现状
300 名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及分量表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2。量表采用 5 点计分法,平均每题得分大于等于 3 分的,即判定有手 机依赖倾向。
1.2.2 问卷法 从手机依赖程度的四个维度,结合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 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根据该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 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第一 部分为调查小组成员自编,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 性别、年级、专业等项目,二是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大体上分为四个 方面 :个人因素、朋辈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二部分为手机 依赖状况调查,采用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制的《中学生手机依 赖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共 17 道题目,每个题目按“从不”到“经常” 采用 5 级评分,量表总分与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 深,在各维度及总体上每题所得平均分大于等于 3 分的,判断为手机 依赖。最后用 SPSS 17.0 软件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经过测 试表明,本次使用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及其分量表的内部 一致性、重测信度均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其 效度也比较高。
析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3 专业比较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人数分布情况如表 5 所示。 根据方差分析,达到 0.05 的水平才能说明差异水平显著。据表 6 显示,无论是手机总依赖程度,还是从四个维度来分析,文科生和 理工科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表 5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人数分布
表 2 显示,总手机依赖平均分大于等于 3 分的大学生仅占总数 的 10.7%,说明 HH 大学 J 校区的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 手机,少数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在四个维度中,逃避性最为明 显(占样本总数的 37.3%),表现为当事人利用手机回避一些现实问 题。其次是戒断性(占样本总数的 33.7%),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 现挫败的情绪反应。
机的反映,选择“跟着玩”的大学生由于具有这种从众心理,不能恰当 的使用手机,因而较之选择“阻止他”或“无所谓”的学生更易产生手 机依赖 ;另外,具有更多亲密朋友的大学生因为人际交往面广,能够 获得更多来自朋友的支持,参与的社会活动也比较丰富,因而较之朋 友少的大学生更不易依赖于手机。在家庭因素方面,与家人关系越冷 淡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表现的越显著,与家人关系亲密的大学生则 情况相反。这是因为与家人关系亲密的大学生处于温暖的家庭环境 之中,遇到困扰能够向家人倾诉,及时解决问题,而与家人关系冷淡 的大学生则可能会更多选择到手机网络营造出的虚拟世界中寻求 烦恼的排遣和网友的理解。在社会因素方面,受手机功能增多对个人 使用手机影响越大的学生越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如果大学生的手机 功能相对简单,则他们不会长时间的过度使用手机,而手机功能比较 丰富的学生则会容易被多样化的功能所吸引,以致于容易产生手机 依赖。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以南京 HH 大学 J 校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在图 书馆、寝室及实验室发放调查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00 份,回 收率 100%。( 见表 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最终确立了考察手机依赖程 度的四个维度 :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手机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几年,手机使用过 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手机依赖即 是其中一种。
手机在大学生中已有相当高的普及率,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对手 机媒介的依赖程度,笔者选取了 HH 大学 J 校区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结合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采 用自编的手机依赖问卷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 300 份, 并利用 SPSS 17.0 for Windows 软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所得数据进 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表 2 :大学生手机依赖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从大一到研三分为七个年级,根据表 7 可知,各 个年级出现手机依赖情况的人数分别为 2 人、7 人、8 人、5 人、 10 人、0 人、0 人。其中研一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最多,为 10 人, 占手机依赖总人数(32 人)的 31.25%。在调查的研二和研三学生中, 没有出现手机依赖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调查到的研二和研三的学 生在样本数量上较少,根据访谈得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还因为这 两个年级的学生年龄更大,心智更成熟,即将步入社会,忙于各种事 务,因而不容易对手机产生过多的依赖行为。
表 13 :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度在手机依赖程度的方差分析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8 手机功能方面的分析
在社会因素方面,通过方差分析,得到“手机功能增多对个人使 用手机的影响”这一因子在手机依赖上表现的特别显著,达到 0.001 的显著水平(见表 14)。手机功能的增多容易使学生产生手机依赖。 说明在通讯技术迅速革新的今天,虽然手机功能的增多为大学生提 供了方便,但如果年轻的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手机,而是过度依赖于 手机各项新奇的功能、沉迷于手机营造出的精彩世界而不能自拔,则 容易掉入手机依赖的泥淖之中,影响身心健康。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HH J -- Taking the university campus as an example
Xu Jianlin,Wang Sitong (Hohai University, 211100)
表 3 :男女大学生在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2.4.2 低年级和高年级比较 对于本科生,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 13
人,大一大二低年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 9 人,在方差检验 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在本科生中,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 学生更依赖于手机(。见表 9、表 10)
对于硕士生,出现手机依赖的研一低年级学生有 10 人,在调查 到的研二研三高年级学生中没有出现手机依赖的情况,可能原因的 分析如上文,在此不再赘述。
表 9 :本科低年级与高年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的均值检验 报告
表 4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失控性维度上依赖程度的方差分析
表 10 :本科年级高低不同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的方差分
表 11 :独处时感到无聊的频率在手机依赖程度的方差分析
表 6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
2.4 年级比较
2.4.1 总体情况
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6 朋辈因素与手机依赖的关联性
本文中对“手机依赖”的定义为 :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 互动主要手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 行为。本文中的“手机依赖”有四个维度 :失控性 :指使用者在手机上 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 ;戒断性 :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现挫 败的情绪反应 ;逃避性 :指利用手机回避一些现实问题 ;低效性 :指 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的效率。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7 家庭因素与手机依赖的关联性
在家庭因素方面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与家人关系的亲密程
信息工程
电子测试 ELECTRONIC TEST
第14期 2013年7月
度”在手机依赖程度上较为显著,达到 0.05 的显著水平。与家人关系 越冷淡的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表现的越显著(。见表 13)
在朋辈因素方面,有两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拥有亲密朋 友的数量、聚会时看到别人玩手机时的表现。拥有更多亲密朋友的大 学生较之朋友较少的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可能性更低 ;对于在聚 会时看到别人玩手机时的表现,选择“跟着玩”的大学生较之选择“阻 止他”或“无所谓”的学生在手机依赖上表现的更为显著(。见表 12)
信息工程
电子测试 ELECTRONIC TEST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探究
第14期 2013年7月
——以 HH 大学 J 校区为例
胥鉴霖,王泗通 (河海大学 ,211100)
摘要 :本文以南京 HH 大学 J 校区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只有少数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但部分学生已出现手机强依赖,需要 引起重视。另外,本文从性别、专业、年级这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从个人、朋辈、家庭、社会四个方面对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大学生 ; 手机依赖 ; 现状 ; 影响因素 ; 比较分析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5 个人因素与手机依赖的关联性
在个人因素方面,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人独处时感到 无聊的频率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较为显著,达到了 0.05 的水平(见 表 11)。总的来说,独处时经常感觉到无聊的大学生比偶尔或者从未 感觉到无聊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njing HH University J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conducted a survey analysis mainly use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ethod dependent on mobile phone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The study found,most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use the mobilephone,mobile phone dependence exists only a few students,but some students have strong dependenceon mobile phone,need attention.In addition,the gender,grade,professional three aspects of the comparativeanalysi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and explor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from four aspects of individual,family,peer,social dependence on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comparative analysis
根据方差分析显示,年级因素在手机依赖上的差异不显著(。见 表 8)
表 7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人数分布
表 8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
2.2 性别比较
总体来说,男生平均分要略高于女生,但男生和女生在总依赖 程度上以及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维度上并不显著。( 见表 3)
在失控性维度上,性别差异比较显著,达到了 0.05 的水平。表 现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在失控性维度上产生手机依赖,说明男生更 易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不能自控(。见表 4)
1.3 访谈法
表 1 :大学生被试样本构成情况
·137·
电子测试
通过对问卷调查中得分最高的 1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进 一步了解该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手机依赖现状
300 名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及分量表得分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 2。量表采用 5 点计分法,平均每题得分大于等于 3 分的,即判定有手 机依赖倾向。
1.2.2 问卷法 从手机依赖程度的四个维度,结合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 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根据该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 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第一 部分为调查小组成员自编,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 性别、年级、专业等项目,二是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大体上分为四个 方面 :个人因素、朋辈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二部分为手机 依赖状况调查,采用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教授编制的《中学生手机依 赖量表》,包括四个维度,共 17 道题目,每个题目按“从不”到“经常” 采用 5 级评分,量表总分与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 深,在各维度及总体上每题所得平均分大于等于 3 分的,判断为手机 依赖。最后用 SPSS 17.0 软件对此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经过测 试表明,本次使用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调查问卷》及其分量表的内部 一致性、重测信度均符合统计学要求,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其 效度也比较高。
析
注 : * 表示 0.05 的显著性水平,** 表示 0.01 的显著性水平, *** 表示 0. 001 的显著性水平。
2.3 专业比较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人数分布情况如表 5 所示。 根据方差分析,达到 0.05 的水平才能说明差异水平显著。据表 6 显示,无论是手机总依赖程度,还是从四个维度来分析,文科生和 理工科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表 5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人数分布
表 2 显示,总手机依赖平均分大于等于 3 分的大学生仅占总数 的 10.7%,说明 HH 大学 J 校区的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 手机,少数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现象。在四个维度中,逃避性最为明 显(占样本总数的 37.3%),表现为当事人利用手机回避一些现实问 题。其次是戒断性(占样本总数的 33.7%),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 现挫败的情绪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