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④,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⑤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⑥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选自《张孝祥词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写词人的高洁品质和豪迈气概。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
③岭海:一作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
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经年:年复一年,几年。
⑤萧骚:萧条稀少。
⑥尽挹:舀尽。
阅读题一:
(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4分)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
(2分)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2分)
(2)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2分)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手法如“夸张”等,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题二:
1.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
2. 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6分)
试题答案:
1. (5分)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
“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2分)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
“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
(3分)
2. (6分)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2分)
(4)月下的洞庭湖,妙不可言,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其“妙处”。
(5)下阕第六、七中“挹”“斟”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6)请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4)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洁白如玉,水天一色。
(5)“挹”,表现词人豪迈的气派,要舀尽长江水为酒,开怀畅饮;“斟”,表现词人从容的气度,把北斗星当作酒杯,细斟慢酌。
(6)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
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7)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 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8)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
答案:①扩大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一点2分。
)
阅读题三:
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
(3分)
2、“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中的“冰雪”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
(2分)
参考答案
1、(3分)情景交融。
词人描写了广阔的湖面、澄澈的湖水、素洁的月光,营造了幽谧、廖阔的氛围,烘托了词人悠热自在的心情和坦荡旷达的胸襟。
2、(2分)比喻,他的肝胆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表达了他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阅读题四:
(1)“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历来为人称绝。
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这三句词想象奇崛。
词人欲舀尽西江水,慢慢倒入北斗这个酒勺中,来招待天地万物。
词句于奇崛的想象之语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
(2)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独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宠辱皆忘、纵情山水的悠然、愉悦的心情。
参考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赏析】
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词人被谗言中伤,朝廷将其削职。
词人从广西北上,回归故里,途径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此时临近中秋,月夜泛舟洞庭,张孝祥词兴勃发,作此词以明志。
词中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品质、忠贞的气节和豪迈的气概。
这首词是借景抒情、以景喻人的杰作,历来为人称颂。
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
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之景,景中寓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
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
但词人并不是纯客观的写景状物,而是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
在这广阔的、洁净如玉的湖面上,词人驾一叶扁舟,如游仙境,妙不可言,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那上下空明,“表里俱澄澈”的坦荡景象,是词人光明磊落、胸无纤尘的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表现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下片着重抒情,抒写人世沧桑之感,意气激昂,气魄更加豪迈。
开头五句是作者人生经历和感受的高度浓缩。
词人在“岭海”(五岭以外的地区)任职多年,不管别人如何评说,但“孤光自照”,自己无愧于心,对得起朝廷和苍生。
“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自己襟怀坦白,忠于朝廷,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
“短发萧骚襟袖冷”,从字面上看似乎略显凄凉——自己头发稀疏,不耐风寒;但实则是对前三句的补充,表明自己任职多年,恪尽职守,夙夜忧勤,用的是侧面衬托的笔法。
“稳泛沧浪空阔”,表明词人孤高傲世的心态——尽管自己对朝廷披肝沥胆,却仍然被奸佞的谗言所中伤,身处这种逆境,自己不改初衷,仍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
此句一语双关,既是眼前泛舟之景,又暗喻词人对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风浪安之若素的态度,表现了表现了宽广的志士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后五句词人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志士的胸怀和英雄的气慨。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想象奇特,气魄宏大——词人要舀尽长江的水为酒,把呈勺子形的北斗七星当作酒杯,邀请天地万物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
身陷逆境而豪情万丈,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这三句不仅表现词人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更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了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结尾两句,词人意兴达到极致,情不自禁地叩击船舷,对天狂啸,忘记了今晚是什么时辰。
此时的词人,仿佛与浩瀚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宠辱皆忘,物我难分,格调之昂扬,境界之高远,令人击节赞叹。
宋词有豪放与婉约之分。
张孝祥是豪放中的重要一翼。
他与张元
干一起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
他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首《念奴娇·过洞庭》,飘飘有凌云之气,笔势雄奇,清奇壮美,大气磅礴,是张孝祥豪放之词的扛鼎之作。
古代诗人张孝祥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
曾因触犯秦桧,下狱。
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
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
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
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但有些词作也有不够清新生动,远离生活之弊。
其中代表作有《西江月》(一)、《念奴娇》、《浣溪沙》(一)、(二)、《水调歌头》(十一)等,其作与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
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文学影响
诗
相较词作流传之广,张孝祥的诗闻名度不高。
较之词作,于湖诗追求的是另一种文学境界,韩元吉称之为“清婉而俊逸”,他的诗明显受宋诗的气质影响,学杜,学苏,承受江西诗派影响。
诗作内容包含对国事的忧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羁旅感怀,其中尤以感怀诗最佳,其诗风的清婉俊逸,诗意的深隽奇正和诗韵的平实简淡。
譬如《宵征》中“竹舆出林薄,十里月渐明,光彩散草木,凉意浸冠缨”,风格较其词的豪气,诗情主体清淡。
文
张孝祥文章,在当时就受到很高的评价,观《于湖居士文集》,文集十六至二十卷是他的政论、奏议、内外制等。
这类文章,用词精炼,想法独到。
较之奏议文,因张孝祥曾两任中书舍人,为皇帝代言,因此其四六应制文,词翰爽美,虽是公文,却并不呆板,气质古雅,晓畅自然,为时所誉。
孝祥所撰游记不多,但所存数篇文字清隽,气
质飘逸,写景优秀,譬如《观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