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与法同行 法制进校园 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法同行——法制进校园》班会教案
一、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会依法办事的重要性,明确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意义。

2.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以法律为准则,合法表达诉求和愿望,维护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

3.引导学生掌握依法办事的方法,学会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树立法律信仰,理解法律权威的来源,增强对法律的尊崇和敬畏之心,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班会重难点
(一)重点
1.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依法办事的方法和途径,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难点
1.如何让学生将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依法办事。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理解依法办事并不否定道德的重要性。

三、班会教具
1.制作精美的PPT,包括图片、文字、案例等内容。

2.准备一些法律相关的宣传资料,如法律条文解读、法治故事等。

3.准备纸笔,供学生在活动中记录和书写。

四、班会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关于法律重要性的视频,如法治社会的建设成果、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案例等,营造出法治氛围。

2.教师致辞:“同学们,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它保障着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法同行——法制进校园’的主题班会,共同学习法律知识,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意识和信仰。


(二)学会依法办事
1.立法的好处
-教师展示幻灯片,提出问题:“立法机关制定法律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有法可依的重要性,明确法律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2.执法的好处
-教师展示幻灯片,提问:“执法机关做到执法必严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强调执法必严对保障法律顺利实施的重要性。

3.司法的好处
-教师展示幻灯片,询问:“司法机关做到违法必究有什么好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必究能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4.守法的好处
-教师展示幻灯片,提问:“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自觉守法能有效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5.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教师展示幻灯片,讲述“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学生结合前面的内容,理解学会依法办事的重要性。

6.案例分析
-教师讲述“狮子吼”惊吓小偷被判赔偿2000元的案例,提问:“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分析案例,明确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三)树立法律意识
1.法律是行为底线
-教师展示幻灯片,讲解法律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强调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法律作为行为底线的理解。

2.合法表达诉求
-教师展示噪音扰民、广场舞扰民等案例,提问:“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遇到问题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诉求和愿望。

3.行使权利的注意事项
-教师展示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提问:“在实现自身权利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强调在实现自身权利时,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4.案例分析
-教师再次展示“狮子吼”案例,引导学生从树立法律意识的角度分析吴老头的行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

(四)如何依法办事
1.遵守法律法规
-教师展示幻灯片,讲解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诉求。

-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在生活中如何遵守法律法规。

2.应对不法侵害的方法
-教师展示晓程被两名男生堵截要钱的案例,提问:“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用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先给他们钱,然后向家长、老师说明情况请求帮助或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3.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教师展示幻灯片,介绍未成年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包括非诉讼途径(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寻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的法律服务和帮助)和诉讼途径(打官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学生了解各种途径的具体内容,明确在不同情况下应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

(五)案例分析
1.小偷下跪挂牌示众
-教师展示小偷下跪挂牌示众的案例,提问:“这个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行为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情节严重会触犯法律,要承担法律责任。

2.行人闯红灯(5分钟)
-教师展示行人闯红灯的案例,提问:“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行人闯红灯的危害,包括违反交通规则、影响交通秩序、严重威胁别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六)树立法律信仰
1.理解法律权威的来源
-教师展示幻灯片,引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的话“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只有培育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崇,使人人怀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

缺了法律信仰,再好的法律也沦为摆设。

2.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教师讲解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包括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法律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的意义
-教师展示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的内容,提问:“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运用法律思维、法律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守和捍卫法律。

4.树立法律信仰的具体要求
-教师展示幻灯片,讲解树立法律信仰的具体要求,即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学生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到树立法律信仰。

5.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教师展示幻灯片,强调依法办事,并不否定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七)学生行动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法律、遵守法律、依法维权方面的打算,并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计划。

2.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计划,互相提出建议和补充。

3.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八)总结升华
1.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学会依法办事、
树立法律意识、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律,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师播放一段激励人心的法治宣传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

五、班会延伸
1.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巩固学生的法律知识。

2.邀请法律专家到校开展法律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律的理解。

3.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增强法律意识。

4.鼓励学生在班级中设立法律宣传栏,定期更新法律知识和案例,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5.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法治宣传活动,将法律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通过本次班会,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意识和信仰,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