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施工中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施工中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摘要:民用建筑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内容,而现如今,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民用建筑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高度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民用建筑安全和稳定性问题。
通过相关分析调查可以发现,当前民用建筑之所以会如此频繁地出现结构安全问题,与基础施工质量不佳有很大关系。
想要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相关人员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民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
基于此,本文将以民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环节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相关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在民用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技术十分重要。
此类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确保建筑物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然而,民用建筑项目基础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如地基不稳、地下水位过高、施工设备不合理配置等,稍有疏忽,轻则影响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
为避免出现这类问题,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基础施工技术的重视,掌握相关技术要点,以此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1.换土垫层施工技术
民用建筑基础施工中,换土垫层施工技术较为常见。
应用这类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原有土壤进行更换以达到改善地基承载能力、排水条件或调整地基高程的目的。
此类基础施工技术适用范围有限,当原土壤质量较差、承载能力不足或存在较大变形性时,可以考虑采用换土垫层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同时当地基土壤含水量较高,影响施工质量和承载能力时,也可以通过换土垫层的施工来改善排水条件,防止地基沉降或液化等问题。
此外,当地基土层性质不均匀、厚度变化较大或存在分层现象时,可以利用换土垫层来调整地基的高程和土质分布,提高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实际应用这种基础施工技术时,相关人员首先应当选择适合工程要求的土壤
作为垫层材料。
通常选择粒径较小、密实度较高、含水量适宜的土壤,必要时还
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其工程性能。
准备好垫层材料后,还进行现场勘察
和测量,确定垫层的厚度和横纵坡度,并清理施工区域,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和
干净。
做好准备工作后,应当进行排除原有土壤的工作,将基础周边的松散土壤、有机物和其他杂质清理干净。
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土工作,期间应当逐层
逐段进行,用专用工具将土壤均匀铺送,并进行轧实。
此外,实际施工期间,控
制垫层的压实度至关重要,其是影响其工程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此,相关人
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质量控制,包括对垫层材料的取样和试验,监测压
实度和厚度等,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确保垫层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排水固结
在民用建筑基础施工中,排水固结施工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此类基础
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使其达到合适的固结状态,从而提
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种技术主要适用于含有可塑性黏土和高含水量土
壤的湿陷性土地基,其容易在潮湿或饱和状态下发生沉降。
在这种情况下,排水
固结可以通过降低土壤的含水量,减小土壤颗粒之间的黏聚力,减少地基的沉降
和变形。
此外,当民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期间遇到饱和土地基、压缩性土地基、
均质土地基时,应用排水固结技术来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含量,也可以达到提
升基础力学性能的目的。
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应当土壤进行分层分析,了解不同层次的土
壤性质和水分含量,以便确定合适的排水措施。
常见的排水方法包括挖掘排水沟、安装排水管道和使用地下水泵。
其中在选择排水沟时,应当根据地形、建筑物布
局和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且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坡度,以确保水能够
顺利流动。
在选择排水管道时,应具有足够的容量和排水能力,并经常进行清理
和维护,以确保畅通。
而当地下水位较高或排水距离较远时,可以使用地下水泵
将水抽出并排放到适当的位置。
泵的选择应根据所需排水量、扬程和排水距离等
条件进行。
在排水完毕后,需要对地基进行压实,以提高其固结力和承载能力。
常用的压实方法包括碾压机、振动器、水喷射。
其中碾压机可以将地基土壤压实,并增加土壤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实际应用时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单钢轮或双钢轮,
以及静压或动压方式进行。
振动器是通过施加振动力促进土壤颗粒的紧密排列,
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在施工现场上可以选择水平或垂直振动,以适应不
同的地质条件。
而水喷射将水流喷射到地基中以增加土壤的固结,通过水流的冲
击力和压缩力,可以促进土壤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挤压,喷射需要根据地基的类型
和含水量确定合适的水压和水流量。
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要开展基础含水量检测,若水分含量过高,此时应当使用喷水灌浆或防水材料来以控制地基的水分含量。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地基土壤较松散或地质条件较差时,可能还需要采取一
些地基加固的措施,如加入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筋混凝土桩等,以进一步增加地基
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 静力压桩
静力压桩是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方法,其应用原理是通过预先施加的垂直静
载作用于桩身,利用桩身与土壤的摩擦力和桩身的承载能力来传递荷载至深层土层,从而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民用建筑基础施工中,静力压桩可以
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地基,通常静力压桩适合用于较硬的土层,如黏土、砂砾土或
岩石等。
这些土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稳定性,能够提供稳定的基础支撑,静力压桩通过对这些硬质土层施加压力,将桩身压入土壤中,形成稳固的基础。
同时也适用于没有明显沉降或失稳迹象的地基。
这些土层具有较好的承载能
力和稳定性,能够为建筑物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通过静力压桩的施工,可以增
加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基础沉降和变形风险。
实际应用静力压桩技术开展民用建筑基础施工时,相关人员首先需要根据工
程要求和地质调查结果进行桩基设计,包括确定需要施工的桩基数量、直径、长
度和布置等参数。
然后应当根据桩基设计要求,进行桩位的测量和标定。
在实际
操作过程中,应当在桩位上利用专用的钻孔机械设备进行地层钻探,钻孔的深度
应当达到设计要求,并在钻孔过程中注入泥浆以保持孔壁的稳定。
同时,在钻孔
的过程中,应当将钢筋筏带入孔内。
然后在需要增加桩的承载力的部位布置钢筋,形成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柱。
钢筋加固完成后,利用压桩机械设备对桩身施加垂直
静载,并通过适当的冲击力将桩身预压入地下。
压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土层的特点来控制桩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最后,在压入桩身后,需要及时应用超声波检测、动态桩身测试等方面进行桩身质量检测,以确保桩身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总结
总而言之,现代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基础工程至关重要,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民用建筑的结构安全与稳定。
正因如此,基础施工期间,相关人员应当根据地基基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基础施工技术,同时掌握及落实相关技术要求,以保证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为高质量基础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利功.基础施工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
计,2023(10):222-224.
[2]袁建伟.超高层民用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2):60-61.
[3]宋蕾,付晨涛,王晓敏等.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08):91-92.
[4]林久.关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的探讨[J].福建建材,2019(05):63-64+116.
[5]于亿卓,孙有建,武玉华.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