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考点精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人口考点精题训练
选择题
1、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大于城市老年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例的现象。

读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当今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突出并仍将持续较长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观念的城乡差异
B.乡村养老产业的兴起
C.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
D.传统城市化的人口转移方式
(2)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是()
A.持续供给劳动力
B.逆城市化提前出现
C.城乡发展失衡加剧
D.加快城乡土地流转
答案:
D
C
【提示】
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化的利弊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快速城市化中的人口转移方式长期以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为主,不能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口转移,因而提高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

故选D。

(2)农村人口老龄化势必会影响对城市的劳动力输出,同时降低农村的人均生产能力,导致资源大量流向城市,使城乡失衡进一步加剧,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

故选C。

2、2021年5月11日,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

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众多、人户分离现象明显。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常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则称之为“人户分离”。

下图为我国人户分离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户籍制度的存在B.乡村的快速发展
C.区域经济的差异
D.人口的跨区流动
(2)图中流动人口比重小于人户分离比重,表明()
A.跨县人口流动不会造成人户分离
B.人户分离中部分为城市户籍人口
C.交通因素影响人口流动数量和速度
D.流动人口增速小于人户分离增速
(3)关于人户分离带来的影响,说法成立的是()
A.有利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
B.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
C.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D.有利于耕地的精耕细作
答案:
C
B
B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C由图可知,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区域经济差异是造成人口流动的根本原因,C正确。

题干设
问强调近年来人户分离现象日趋明显的体现动态变化过程,而户籍制度一直存在,因此A错误。

乡村的快速发
展会导致人口回流,适度减少人户分离,B错误。

人口的跨区流动属于人户分离现象的一部分,不是其根本原因,D错误。

(2).B由图可知,人户分离由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和流动人口两部分构成。

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包含部分城市户籍
人口,B正确。

跨县人口流动会造成人户分离,A错误。

C项与题干无关,错误。

题干设问属比重对比,D项为增速对比,二者不是因果关系,D错误。

(3).B人户分离主要由人口流动造成,而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到城市的流动,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

人户分离,是指公民常住地与常住户口地不一致,不利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统计,A错误。

人户分离
使农村生源及师资流失,不利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C错误。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易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耕
地闲置,不利于精耕细作,D错误。

3、深圳市是我国农民工集聚最多的四大城市之一,有约64.1%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制造业的分布成为影响农民工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

罗芳村和清湖村是深圳市两个典型的农民工聚居区,罗芳村以四川达州籍农民工为主,主要从事室内装修和保洁工作。

清湖村是一个混居型农民工聚居区,农民工主要在临近的FSK科技园区工作,但目前该村存在大量的空置商铺和住房。

深圳市共有八个区,罗湖区和福田区是商业核心区。

下图为深圳
市农民工聚集区地域类型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深圳市下列各区中制造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
A.大鹏新区
B.南山区
C.罗湖区
D.龙华区
(2)导致四川达州籍农民工在罗芳村聚居的主导因素是()
A.社交关系
B.生活成本
C.就业机会
D.政策引导
(3)清湖村目前存在大量的空置商铺和住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FSK科技园的生产效率降低
B.FSK科技园自动化水平提高
C.深圳市限制农民工迁入
D.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严重
答案:
D
A
B
【提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导致四川达州籍农民工在罗芳村聚居的主导因素。

(3)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湖村目前存在大量的空置商铺和住房的主要原因。

【解答】
(1)由材料可知,制造业的分布成为影响农民工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

选项的四个区中,罗湖区为商业核心区,农民工集聚类型为低聚集减少型;大鹏新区为低聚集增长型;南山区为低聚集减少型;龙华区为高聚集增长型。

故选D。

(2)受亲缘、血缘、乡情等社交关系的影响,农民工更倾向于向同一个目的地集聚,这样可以更快的融入居住地。

故选A。

(3)随着FSK科技园自动化水平提高,FSK科技园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减少,生产效率提高,在清湖村居住的农民工减少,农民工的居住需求减少,导致目前清湖村存在大量的空置商铺和住房。

故选B。

4、从我国土地生产力的角度看,下列地区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宁夏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D
【提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从我国土地生产力的角度看,青藏高原地区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最低,A不符合题意。

宁夏平原和内蒙古高原大部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加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环境承载力较低,BC不符合题意。

珠江三角洲地处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土地生产力高,环境承载力最大,D符合题意。

故选D。

5、表1反映“世界人口纬度分布趋势”,表2示意“世界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面积、人口占各洲的比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是()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亚马孙平原
C.尼罗河三角洲
D.苏门答腊岛
(2)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重最大的原因是()
A.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B.山地少,平原占比高
C.纬度跨度大,面积广
D.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
答案:
C
A
【提示】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区域的区位分析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北欧,纬度高,气温低,并且多山地,人口分布较少;亚马孙平原和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环境恶劣,人口分布少;尼罗河三角洲水源丰富,地形平坦,聚集了埃及近一半的人口,人口分布密集。

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故选C。

(2)欧洲距海岸两百千米范围内海岸线曲折,多海湾,面积比重最大。

平原占比纬度跨度大、填海造陆都不是主要原因。

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6、人口变化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趋势。

在一线城市上海市,人口的增减也体现了多级的特点,总体的趋势是市中心人口减少,城市边缘人口增加,偏远城镇人口减少。

下图示意上海市区及郊县人口密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上海市中心人口减少,反映出城市中心区()
A.产业萎缩,环境质量差
B.人去楼空,趋于空心化
C.房价昂贵,基础设施落后陈旧
D.商务用地扩大,住宅用地减少
(2)上海市偏远城镇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
A.生活状况差
B.经济发展缓慢
C.交通闭塞
D.基础教育落后
答案:
D
B
【提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市中心人口减少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上海市偏远城镇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解答】
(1)上海市中心人口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传统工业的搬迁和老住宅区的拆迁,城市中心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商务用地扩大,住宅用地减少。

故选D。

(2)上海市偏远城镇,因远离上海市区,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经济发展缓慢,迫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

故选B。

7、农村户籍人口是指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登记了乡村户口的人,农村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经常在乡村或在乡村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农村人口外流率=(农村户籍人口/农村常住人口)×100%,用来反映农村人口的外流状况。

图2示意1978~2017年中国农村人口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978~2017年,农村人口外流率最高的年份是()
A.1995年
B.2007年
C.2014年
D.2017年
(2)1996年以来,农村户籍人口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农村常住人口下降速度,反映出()
①城乡发展差距扩大②城市户籍政策收紧③农村人户分离现象相对普遍④农业水利设施得到改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A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
(1)略。

(2)略。

8、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
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包括“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两种形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人户分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家庭
B.经济
C.政策
D.交通
(2)与“有人无户(籍)”地区相比,“有户(籍)无人”地区一般()
A.城市化水平更高
B.人居环境更差
C.老龄化程度更严重
D.就业机会更多
答案:
B
C
【提示】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人户分离”是由人口迁移导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

故选B。

(2)“有户(籍)无人”是指人口迁出地,多是相对落后的乡村地区,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迁,使当地老龄化程度更严重。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