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辅助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抗焦虑抑郁药物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纳入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2例
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RDQ评分、HAMD评分和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反酸、烧心、反食、胸骨
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16%>60.66%),P<
0.05;结论:对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患者精神及躯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抗焦虑抑郁药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辅助治疗作用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胃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反流和烧心为最常见症状,通过PPI这一类药物治疗,8-12周即可起到抑制反流、平复烧心作用,但是
一旦停药后症状又复发,该种症状即视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1]。
经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心理是诱发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一大因素,故利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可
有效起到辅助性治疗作用。
基于此,本文展开以下研究,分析难治性胃食管反流
病中抗焦虑抑郁药物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纳入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2例为
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61例,男女比为33/28,年
龄24-58(41.77±2.80)岁,观察组61例,男女比为34/27,年龄26-60
(41.77±3.01)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息数据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国药准字H20061220,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成人每日口服10mg(1粒),给药以8周为限,在服药阶段可根据病情每日口服1次20mg(2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国药准字
H20130126,由H.Lundbeck A/S生产,每天2片,早晨及中午各1片,后续视病情严重程度和耐药性可增加剂量,每次3片,早晨2片,中午1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RDQ(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临床有效率。
其中RDQ评估内容为反食、胸骨后疼痛、烧心等情况,HAMD评估内容患者抑郁、焦虑程度,临床有效率评估标准为: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持续2周及以上,视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但持续时间短,视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5.0软件,以(±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数据,行χ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RDQ评分和HAMD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反酸(1.45±0.66<2.24±0.72)分、烧心(1.62±1.04<
2.37±0.33)分、反食(1.07±0.35<1.82±0.41)分、胸骨疼痛评分
(4.35±0.88<7.51±1.26)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RDQ评分和HAMD评分(±s,分)
组别
例
数
反酸烧心反食胸骨疼痛HAMD
对照组
6
1 2.24±0.72
2.37±0.3
3
1.82±0.4
1
2.65±0.7
1
7.51
6
观察组
6
1 1.45±0.66
1.62±1.0
4
1.07±0.3
5
1.22±0.4
8
4.35
8
t- 6.317 5.36910.86613.03216.0 P-<0.001<0.001<0.001<0.001<0.
2.2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16%>60.66%),2值为14.322 ,
P<0.05,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计
对照组6115(24.
59)
22(36.
07)
24(39.
34)
37(60.
66)
观察组6123(37.
7)
32(52.
46)
6(9.84
)
55(90.
16)
2----14.322
P----<
0.001
3.讨论
经临床研究表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极为复杂[2]。
遗传因素、生
活质量、食管高敏感性、抑郁焦虑、精神状态等均可影响患者碱反流或弱酸反流,加剧患者临床症状。
尤其是抑郁、焦虑因素,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概率和
发病程度几乎呈正相关,增加患者易感性,导致血清中5-HT浓度改变,使得胃
排空减慢,成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潜在原因。
孙叙敏,张雅月,尹璐[3]等,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利用抗
焦虑、抑郁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胃酸产生,且精神心理因素与胃肠道症状相互影响,通过心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这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以为
本次研究提供有力佐证。
在本次试验研究中,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由神经阻滞剂(氟哌噻吨)和双相抗抑郁剂(美利曲辛)共同组成,是化合物组成的合剂,具
有抗焦虑和兴奋特性,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合用,在阻断胃酸分泌的同时,调
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抑制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有利于
减轻食管高敏感性。
胃食管反流病本身属于慢性炎症之一,一旦患者焦虑可能增
加肠道通透性,加剧引发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和发生率,并诱发内脏神经通路
过度反应,通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地使用,可促进多巴胺释放,调节神经递质地
释放和合成,因此可提高疗效。
综上:抗焦虑抑郁药物可作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辅助药物,临床
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龙,张蕊荣.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兰索拉唑、伊托必利治疗难治性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4):57-59.
[2]胡秀娟.莫沙必利与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7):2135-2138.
[3]孙叙敏,张雅月,尹璐.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伴焦虑、抑郁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08):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