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乙醇与乙酸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高考化学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乙醇与乙酸附答案解析
一、乙醇与乙酸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医药阿斯匹林的结构简式如图1所示:
图1 图2
试根据阿斯匹林的结构回答;
(1)阿斯匹林看成酯类物质,口服后,在胃肠酶的作用下,阿斯匹林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和B 两种物质。

其中A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则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阿斯匹林跟NaHCO3同时服用,可使上述水解产物A与NaHCO3反应,生成可溶性盐随尿液排出,此可溶性盐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水解产物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3COOH 羧基
【解析】
【分析】
(1)阿斯匹林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和B两种物质,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乙酸;
(2)A与小苏打反应,只有-COOH与碳酸氢钠反应;
(3)A中-COOH、酚-OH均与NaOH反应。

【详解】
(1)阿斯匹林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和B两种物质,由A的结构简式可知B为乙酸,B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含官能团为羧基;
(2)A与小苏打反应,只有-COOH与碳酸氢钠反应,则生成盐为;
(3)A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酸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其氯代物可由乙酸和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

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食品香精菠萝酯( ) 的简易流程如下。

(1)菠萝酯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_个吸收峰。

(2)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3)根据流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制备A: 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ii.反应室I中的反应: __________。

(4)分离室II的操作是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而不用NaOH洗涤的原因是
__________。

【答案】7 氯原子、羧基取代
因为菠萝酯在
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会减少产量
【解析】
【分析】
乙酸在光照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烷基取代生成一氯乙酸, 一氯乙酸与苯酚反应生成
,与丙烯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菠萝酯,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1)菠萝酯( )中苯环上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支链上有
4种不同环境的氢,其核磁共振氢谱中有7个吸收峰;
(2)乙酸在光照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烷基取代生成一氯乙酸A的结构简式为ClCH2COOH,A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氯原子、羧基;
(3)i.制备A是乙酸在光照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烷基取代生成一氯乙酸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ii.反应室I中苯酚与一氯乙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分离室II的操作是用饱和Na2CO3溶液洗涤,而不用NaOH洗涤的原因是因为菠萝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会减少产量。

3.乙基香草醛()是食品添加剂的增香原料。

(1)写出乙基香草醛分子中两种含氧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乙基香草醛互为同分异构体,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且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不含R-O-R’及R-O-COOH结构)的有_________种。

(3)A是上述同分异构体中的一种,可发生以下变化:
已知:i. RCH2OH RCHO;
ii. 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时,此碳原子才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

①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反应②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②由A可直接生成D,反应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反应方程式: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与NaOH水溶液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乙基香草醛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E()是一种医药中间体。

由茴香醛()合成E(其他原料自选),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按反应顺序填写)
______________。

【答案】醛基、(酚)羟基(或醚键) 4种 NaOH醇溶液减少如酯
化、成醚等副反应的发生
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或取代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乙基香草醛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是醛基、(酚)羟基、醚键。

(2)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说明含有羧基。

又因为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不含R-O-R’及R-O-COOH结构),所以该侧链是-CHOHCH2COOH、-CH2CHOHCOOH、-
C(CH3)OHCOOH、-CH(CH2OH)COOH,所以共计4种。

(3)①乙基香草醛的同分异构体A是一种有机酸必为含有苯环的芳香羧酸。

从A→C的分子组成的变化可知①发生的是取代反应,A中的-OH被HBr取代。

从A→B分子组成上变化说明发生的是醇脱氢氧化变成醛基的反应。

从A被氧化变成苯甲酸,又说明羧基和羟基
在同一个侧链上。

因此A的结构简式只能是。

根据反应②气化有机物分
子式的变化可知,这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应该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

②由于分子含有羧基和羟基,如果直接生成D,则容易发生酯化、成醚等副反应。

③A→B是羟基的氧化反应,方程式为。

C中含有羧基和氯原子,所以方程式为。

④乙基香草醛的另一种同分异构体E是属于酯类化合物,用茴香醛合成,从结构上分析必须将醛氧化变为羧酸,然后进行酯化变为E,其反应流程应为:
该题突出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的性质反映有机物的结构。

这是推导判断的基础。

4.异丁烯[CH2=C(CH3)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已知:
(1)异丁烯和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对叔丁基酚(),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填“反应类型”).
(2)对叔丁基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油溶性聚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对叔丁基酚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含相同官能团;②不属于酚类;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4)已知由异丁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A,经过一系列变化可合成物质,其合成路线如图:
①条件1为_____________;
②写出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5)异丁烯可二聚生成CH2=C(CH3)CH2C(CH3)3,写出该二聚物的名称__________。

异丁烯二聚时,还会生成其他的二聚烯烃类产物,写出其中一种链状烯烃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成
KMnO4/OH﹣ CH3CH2CH=CH2 CH3CH2CHOHCH2OH
2,4,4﹣三甲基﹣1﹣戊烯 CH2=C(CH3)CH2CH2CH(CH3)2或(CH3)2C=CHC(CH3)3或
(CH3)2C=CHCH2CH(CH3)2
【解析】
【分析】
(1)异丁烯和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对叔丁基酚(),C=C转化为C-C;
(2)对叔丁基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油溶性聚合物,为酚醛缩合反应;
(3)对叔丁基酚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符合:①含相同官能团-OH;②不属于酚类,-OH与苯环不直接相连;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苯环上只有一种H;
(4)由合成流程可知,最后生成-COOH,则-OH在短C原子上氧化生成-COOH,所以A为CH3CH2CH=CH2,B为CH3CH2CHOHCH2OH;
(5)CH2=C(CH3)CH2C(CH3)3,主链为含C=C的5个C的戊烯,2、4号C上有3个甲基;异丁烯二聚时,生成含1个碳碳双键的有机物。

【详解】
(1)异丁烯和苯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对叔丁基酚(),C=C转化为C﹣C,则为烯
烃的加成反应;
(2)对叔丁基酚和甲醛在催化剂作用下可生成油溶性聚合物,为酚醛缩合反应,该反应为

(3)对叔丁基酚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符合:①含相同官能团﹣OH;②不属于酚类,﹣OH与苯环不直接相连;③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苯环上只有一种H,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
为;
(4)由合成流程可知,最后生成﹣COOH,则﹣OH在短C原子上氧化生成﹣COOH,所以A 为CH3CH2CH=CH2,B为CH3CH2CHOHCH2OH,
①由A→B的转化可知,条件1为KMnO4/OH﹣;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CH3CH2CH=CH2,B为CH3CH2CHOHCH2OH;
(5)CH2=C(CH3)CH2C(CH3)3,主链为含C=C的5个C的戊烯,2、4号C上有3个甲基,名称为2,4,4﹣三甲基﹣1﹣戊烯;异丁烯二聚时,生成含1个碳碳双键的有机物,则还可能生成CH2=C(CH3)CH2CH2CH(CH3)2或(CH3)2C=CHC (CH3)3或(CH3)2C=CHCH2CH(CH3)2。

5.有机物A为羊肉的特征香味的成分,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RCH2CHO+HCHO+H2O

③原醋酸三乙酯:
(1)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质谱图表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B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CH3。

B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酯化反应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加聚反应
(3)下列关于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E存在顺反异构②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水解反应④分子式为C11H20O2
(4)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酸性条件下F→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系统命名法给A命名,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C含有相同官能团,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CH3,一个的同分异构体有
________种。

【答案】CH3CH2CH2CH2CH2CHO ①②④②③④
CH3CH2CH2CH2CH2CHO+CH2O+H2O
+H2O+C2H5OH 4-甲基辛
酸 12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信息①结合转化关系,可知B为醛,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质谱图表明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B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CH3,所以B为CH3CH2CH2CH2CH2CHO,则C中含-C=C-和-CHO,所以C为
,C→D发生醛基的加成反应,D为,结合信息②可知D→E为取代反应,E→F为碳碳双键与H2的加成反应,所以F为
,F→A发生酯的水解反应,所以A为
,然后结合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来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B为CH3CH2CH2CH2CH2CHO;C 为;D为;F为。

(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中含有醛基,其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2CHO;
(2)C→D发生醛基的加成反应,D中存在-C=C-和-OH,则能发生酯化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与-OH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所以合理选项是
①②④;
(3)由合成路线可知,E中含有-C=C-和-COOC-,能使溴水褪色,能发生水解,其分子式为
C11H20O2,因存在-C=CH2,则不存在顺反异构,故合理说法为②③④;
(4)结合信息可知B→C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CH2CH2CH2CHO+CH2O+H2O;
(5)酸性条件下F→A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C2 H5OH;
(6)A为,名称为4-甲基辛酸;
(7)C为,与C含有相同官能团,分子结构中含有两个-CH3,一个
的同分异构体,由含两个甲基的C4H9-有3种,-CHO与双键碳直接相连或与丁基相连,因此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数目共有3×4=12种。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明确有机物的结构变化、碳链、官能团的变化推断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推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有机物A是制造新型信息材料的中间体,B是制备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卡托普利的原料,它们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C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

(2)C→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C→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4)写出与F具有相同官能团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填结构简式)
(5)已知,请以2一甲基丙醇和甲醇为原料,设计制备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路线.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甲基丙烯酸醇羟基和氯原子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氧化反应
ClCH2CH2CH2COOH、CH3CH(Cl)CH2COOH、CH3CH2CH(Cl)COOH、(CH3)2C(Cl)COOH
【解析】
【分析】
A的分子式C8H13O2Cl,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在酸性条件、条件都有能水解,故A含有1个酯基;E能连续被氧化生成HOOCCH(CH3)COOH,则E中含有醇羟基,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E,结合A知,C中含有Cl原子,C连续被氧化生成F,F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酸化得到B,则B中含有羧基,则E结构简式为HOCH2CH(CH3)CH2OH、C结构简式为
ClCH2CH(CH3)CH2OH、F结构简式为ClCH2CH(CH3)COOH,D结构简式为
CH2=CH(CH3)COONa,B结构简式为CH2=CH(CH3)COOH,则A结构简式为
CH2=C(CH3)COOCH2CH(CH3)CH2Cl,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A的分子式C8H13O2Cl,结合转化关系可知,A在酸性条件、条件都有能水解,故A含有1个酯基;E能连续被氧化生成HOOCCH(CH3)COOH,则E中含有醇羟基,C发生水解反应生成E,结合A知,C中含有Cl原子,C连续被氧化生成F,F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酸化得到B,则B中含有羧基,则E结构简式为HOCH2CH(CH3)CH2OH、C结构简式为
ClCH2CH(CH3)CH2OH、F结构简式为ClCH2CH(CH3)COOH,D结构简式为
CH2=CH(CH3)COONa,B结构简式为CH2=CH(CH3)COOH,则A结构简式为
CH2=C(CH3)COOCH2CH(CH3)CH2Cl;
(1)B结构简式为CH2=CH(CH3)COOH,B的名称是2-甲基丙烯酸,C结构简式为
ClCH2CH(CH3)CH2OH,C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醇羟基和氯原子,故答案为:2-甲基丙烯酸;醇羟基和氯原子;
(2)C→E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C→F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氧化反应;
(3)A的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CH2CH(CH3)CH2Cl,故答案为:
CH2=C(CH3)COOCH2CH(CH3)CH2Cl;
(4)与F具有相同官能团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为ClCH2CH2CH2COOH、
CH3CH(Cl)CH2COOH、CH3CH2CH(Cl)COOH、(CH3)2C(Cl)COOH,故答案为:ClCH2CH2CH2COOH、CH3CH(Cl)CH2COOH、CH3CH2CH(Cl)COOH、(CH3)2C(Cl)COOH;
(5)2-甲基1-丙醇发生连续氧化反应生成2-甲基丙酸、2-甲基丙酸和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2CBrCOOH,(CH3)2CBrCOOH和NaOH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CH3)COONa,CH2=C(CH3)COONa酸化得到CH2=C(CH3)COOH,CH2=C(CH3)COOH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2=C(CH3)COOCH3,CH2=C(CH3)COOCH3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所以其合成路线
为。

7.2007年全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口增多,对能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全球石油储量下降。

寻求和制备代号称“黑金”的新能源已经成为紧迫任务,化学工作者正在研究以天然气和醇类合成优质汽油的方法。

已知:(1)凡与醛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称为α一H 原子,在稀碱溶液的催化作用下,一个醛分子上的α一H 原子连接到另一个醛分子的氧原子上,其余部分连接到羰基碳原子上生成羟基醛,如:
(1)R-CH 2-CHO+R 1-CH 2-CHO
(2)2R-CH 2-Cl+2Na
R-CH 2-CH 2-R+2NaCl (3)CH 3-CH=CH 2+H-Cl
合成路线如下:
(1)写出D 的结构简式___;
(2)在反应②~⑦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

(3)写出反应方程式:E→F :___;
(4)H 也能与NaOH 水溶液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

【答案】CH 2=C(CH 3)CHO ③⑤⑦ ②④ (CH 3)2CHCH 2OH ∆−−−→浓硫酸 (CH 3)2C=CH 2 +H 2O +NaOH
+NaCl
【解析】
【分析】 由合成路线可知,B 为CH 3OH ,反应⑦为CH≡CH 与水的加成反应,则A 为CH 2=CHOH 或CH 3CHO ,结合信息可知,HCHO 与CH 3CH 2CHO 发生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则C 为CH 2OHCH(CH 3)CHO ,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则D 为CH 2=C(CH 3)CHO ,D 与氢气加成生成E ,则E 为(CH 3)2CHCH 2OH ,反应④为消去反应,生成F 为(CH 3)2C=CH 2,反应⑤为F 与HCl 的加成
反应,生成H 为(CH 3)3CCl ,反应⑥为取代反应生成G 为(CH 3)3CC(CH 3)3,然后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来解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D 为CH 2=C(CH 3)CHO ,故答案为:CH 2=C(CH 3)CHO ;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②~⑦中,D→E 的反应③为加成,F→H 的反应⑤为加成,反应⑦为CH≡CH 与水的加成反应;C→D 的反应②为消去反应,E→F 的反应④为消去反应,故答案为:③⑤⑦;②④;
(3)E 为(CH 3)2CHCH 2OH ,F 为,E 生成F 为羟基的消去反应,方程式为:(CH 3)2CHCH 2OH
∆−−−→浓硫酸 (CH 3)2C=CH 2 +H 2
O ; (4)H 为(CH 3)3CCl ,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方程式为:+NaOH
+NaCl 。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明确信息的利用及反应的条件来推断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反应①为解答的易错点和难点,注意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及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来解答。

8.下图中的A 、B 、C 、D 、E 、F 、G 均为有机物(有些物质未写出)
据上图回答问题:
(1)A 的结构简式_______,D 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反应①③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除去F 中杂质C 、D 时,最后要用分液的方法进行混和物的分离,F 产物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4)写出反应②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乙醇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上口倒出
+H 2O
【解析】
【分析】
由E的结构可推知B为,D的分子式为C2H6O,在浓硫酸、170℃条件下得
到G(C2H4),则D为CH3CH2OH,G为CH2=CH2,C与D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得到F,结合F的分子式可知,F应为酯,则C为CH3COOH,F为CH3COOCH2CH3,A水解、酸化得到
B、C、D,则A为,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为, B为,C为CH3COOH, D为CH3CH2OH,E为,F为CH3COOCH2CH3,G为CH2=CH2。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为,D为CH3CH2OH,D的名称是乙醇;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反应①为酯的水解反应(取代反应),③为酯化反应(取代反应),④为消去反应;
(3)F为CH3COOCH2CH3,C为CH3COOH,D为CH3CH2OH,由于F的密度小于水,乙醇、乙酸都溶于水,所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混合物,F产物在上层,要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4)反应②是发生分子内的酯化反应,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H2O。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的知识,主要是酯的水解反应、酯化反应、醇的消去反应,掌握各类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注意根据转化关系中E的结构以及D、G的分子式进行推断。

9.合成治疗脑缺血的药物I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1)
(2)I结构中分别有一个五原子环和一个六原子环。

(3)F能发生银镜反应。

完成下列填空:
1. 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F中不含氧的官能团有_________(写名称)。

2. 按系统命名法,A的名称是_______;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3. 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高分子树脂,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 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含有酚羟基,且结构中有4种不同性质氢的结构有_____种。

5. 化合物D经下列步骤可以得到苯乙烯:
反应Ⅰ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代溴原子 2-甲基丙烯
3 光照甲醛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D分子式是C7H8结构简式是,在Fe作催化剂时与Br2发生取代反应,形成E: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E在MnO2催化下加热与O2发生反应形成F:;F中不含氧的官能团有溴原子;
⑵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及A的分子式可知A是,按系统命名法,A的名称是2-甲基丙烯;A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形成B:;B 与Mg在乙醚存在使发生
反应形成C:(CH3)3CMgBr,C与F在水存在使发生反应形成
G:;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H:;H 分子中含有羧基、醇羟基,在浓硫酸存在使发生酯化反应形成酯I,其结构简式为。

⑶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高分子树脂,其化学方程式为

⑷G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含有酚羟基,且结构中有4种不同性质氢的结构有3种,它们分别是:
、、。

⑸化合物D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形成K,K与Mg在乙醚存在时发生反应形成L:,L与甲醛HCHO存在是发生反应形成M:,M 在浓硫酸存在时发生消去反应形成N:。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10.“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乙酸乙酯。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

(4)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 、______。

(5)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
___________。

(6)若要把制得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
_________。

(8)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变成生成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就达到了该反应的限度,也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下列描述能说明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填序号)________。

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乙酸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答案】
先在
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催化作用吸水作用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防止倒吸分液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②④⑤
【解析】
【分析】
【详解】
(1)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为
(2)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方法是先在试管中加入一
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

(3)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作用;吸水作用;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5)a试管受热不均,试管b中的导管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导管要插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不能插入溶液中,目的是防止倒吸.
(6)试管b中的液体不互溶分层,可以分液的方法分离提纯,具体操作为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承接蒸馏出的乙酸乙酯,再分液;
(7)做此实验时,有时还向盛乙酸和乙醇的试管里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大试管中液体暴沸而冲出导管;
(8)①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同时生成1mol水,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错误;
②单位时间里,生成1mol乙酸乙酯表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乙酸表示逆反应速率,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说明到达平衡,正确;
③单位时间里,消耗1mol乙醇,同时消耗1mol乙酸,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到达平衡状态,错误;
④正反应的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正确;
⑤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正确;
答案选②④⑤。

11.图中,甲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甲的沸点为
78.5℃,其蒸气与H2的相对密度是23。

将温度控制在400℃以下,按要求完成实验。

(1)在通入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加入药品后的操作依次是___。

(填序号)
a.打开活塞
b.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
c.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
(2)实验结束,取试管中的溶液与新制的Cu(OH)2混合,加热至沸腾,实验现象为___。

(3)现用10%的NaOH溶液和2%的CuSO4溶液,制取本实验所用试剂Cu(OH)2,请简述实验操作___。

【答案】cab(或acb)有红色沉淀产生取一定量(约2-3mL)10%的NaOH溶液放入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约4滴~6滴)2%的CuSO4溶液,振荡(或向NaOH溶液中滴
加少量..CuSO 4溶液”也可)
【解析】
【分析】
甲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则N(C):N(H):N(O)=1212:31:816
=2:6:1,则最简式为C 2H 6O ,其蒸气与H 2的相对密度是23,可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甲的分子式为C 2H 6O ,甲可在铜丝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甲为乙醇,在铜为催化剂条件下加热,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方程式为
2CH 3CH 2OH+O 2∆−−−−→
催化剂2CH 3CHO+2H 2O ,乙醛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H 3CHO+2Cu(OH)2+NaOH ∆−−
→CH 3COONa+Cu 2O↓+3H 2O 。

【详解】
甲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则N(C):N(H):N(O)=1212:31:816
=2:6:1,则最简式为C 2H 6O ,其蒸气与H 2的相对密度是23,可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甲的分子式为C 2H 6O ,甲可在铜丝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甲为乙醇;
(1)加入药品后,可先打开活塞,然后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最后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或先打开活塞,再点燃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最后用鼓气气球不断鼓入空气,则操作顺序为cab(或acb);
(2)实验结束,取试管中的溶液与新制的Cu(OH)2混合,加热至沸腾,乙醛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CH 3CHO+2Cu(OH)2+NaOH ∆−−
→CH 3COONa+Cu 2O↓+3H 2O ,实验现象为:有红色沉淀产生; (3)配制试剂Cu(OH)2时需要保证NaOH 过量,则具体操作为取一定量(约2-3mL)10%的NaOH 溶液放入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几滴(约4滴~6滴)2%的CuSO 4溶液并振荡。

12.已知下列数据: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2mL 浓硫酸、3mL 乙醇(含18O )和2mL 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min 。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1)配制①中混合溶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出18O )。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 .中和乙酸和乙醇
B .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
C .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
D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从仪器
____________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4)该同学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下表: 实验 乙醇/mL 乙酸/mL 乙酸乙酯/mL

2 2 1.3
3 ②
3 2 1.57 ③
4 2 x ④
5 2 1.7
6 ⑤ 2 3 1.55
表中数据x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②⑤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然后加入乙酸(或先将乙醇与乙酸混合后再加入浓硫酸,并在加入过程中不断振荡) 作催化剂、吸水剂
181********CH COOH CH CH OH CH CO OCH CH H O ∆
++垐垐?噲垐?浓硫酸 BC 大火加热会导致大量的原料汽化而损失 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有香味液体,下层为浅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颜色变浅 分液漏斗 上口倒 1.57x 1.76<< 增加乙醇或乙酸的用量对酯的产量的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