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十中-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分。
考试用时分钟,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题,每小题分,共计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牛在中国作为勤奋、力量、镇邪、诚实、吉祥、丰足的象征,其形象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文化之中,形成诸如“鞭春牛”“送春牛图”及“舞春牛”“唱春牛”“跳春牛”“春牛会”等灿烂的“春牛”母题民俗文化。
“春牛”文化的形成发展主要缘于( )
.个体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农耕文明不断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长久推行.政府重视农业生产.下表为文献中有关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
由此可以推知( )
A.土地的交易活动受到法律保障.赋税沉重加剧了土地买卖行为
.唐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
.“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上述诗文所描绘瓷器的成熟烧制始于( )
.东汉时期.北朝时期.唐朝时期.北宋时期
.学者内藤湖南认为宋代是一个商业革命的时代。
下列能够反映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是( )
.“……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年月,达·伽马率领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这也正是七十年前郑和下西洋时,展示天国德威的地方。
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
导致东西方航海目的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航海家与支持者的关系不同.支撑航海的经济形态不同
.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对于经济效益的重视不同
.蒙克莱斯钦在《贸易的经济政策》中写道:“第一个说金钱是战争之本的人说到了点子上,因为尽管金钱不是唯一的因素,优秀的战士也是绝对必需,然而几个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金钱总是主要的。
很多时候,黄金比钢铁更有力量。
”据此判断,蒙氏所说的贸易的经济政策是指( )
.重农抑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马克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资产阶级文明“丝毫不加掩饰”的有( )
①对印第安人种族灭绝②在非洲贩卖黑人奴隶
③传播先进生产方式④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
.①②③.①③④.②③
④.①②④
.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 )
.其文学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农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工业化中环境法制建设亟待加强.科技发明对人类的进步作用
.历史发展表明,科学技术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技进步叙述正确的是( )
.富尔顿发明汽船.爱迪生发明电话
.福特制造出第一辆汽车.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据下图推断该城市是( )
.广州.厦门.福
州.上海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带求,这说明当时( )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城市仍处封闭状态.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即官府督理商人经营,少数采用官商合办和官办的方式。
属于这性质企业的是( )
.江南制造局.发昌机器厂.轮船招商局.继昌隆缫丝厂
.“七七”事变以后,国民政府进行汉阳钢铁厂、大渡口钢铁厂的迁建工作并扶持民办、官商合办的钢铁企业共达余个,初步形成了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钢铁工业网,钢的产量占全国的。
由此可见,抗战时期(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工业布局得以调整.西南成为军工重心
.《津门杂记》(年)中写到:“消息灵通异等闲,巧凭电线露机关,不须山海嫌修阻,千里音书一瞬还”。
此竹枝词反映了( )
.近代无线电报事业得到推广.近代有线通讯方便人们交流
.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发展迅速.现代航空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年月日中央苏区颁行《中华苏堆埃共和国婚姻法》,宣布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但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
这说明( )
A.传统婚俗已遭到完全废除.移风易俗任务依然困难重重
.婚姻仪式由繁琐走向简约.南京国民政府倡导婚姻自主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
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
材料主要反映出( )
.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世纪中期到世纪初以来,中国报刊逐歩进入国民的日常生活,促进了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信息传播。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申报》开创了近代中国人自己办报先例
.《时务报》编译西方书报并推动洋务运动
.《民报》宣传中国同盟会的民主共和思想
.《中央日报》致力于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
.《松花江上》是年发行的关于一位东北松花江畔的青年逃离东北,最终参加义勇军,并抗击日寇的电影。
该电影一经放映就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这一现象说明( )
.政局的稳定有利于电影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本投资于电影业
.观看电影成为市民娱乐的方式.电影艺术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年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关税法案,修订了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种,有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
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
A.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破产.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使美国经济走出低
谷.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据《美国通史》记载:仅纽约一市,年记录在案的饿死街头事件,就有起;年,纽约《晚画报》报道了一系列饿死人的事件。
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
.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歉收.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产业结构调整挫伤农民积极性.通货膨胀引发粮食价格上涨.从年~年,美国联邦政府对各州在公路修筑方面的年底补贴,从万美元一跃而增加到.亿美元。
一座名为“胡佛水坝”的工程也于年在科罗多河动工。
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 )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表明仍在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有利于彻底根除经济危机.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普遍支持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从下降到。
共和党为准备的竞选基金有万,罗斯福只有万,这从侧面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
A.全面维护了民众根本利益.未从根本上缓解经济危机
.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垄断资本家的利益
.《哈耶克与凯恩斯的论战》中记载:“我(哈耶克)年轻的时候,只有很老的长者相信自由市场制度。
等我人到中年,除了我自己,就没有人相信它了。
现在,我很高兴自己活得足够久,看到青年人再次相信它。
”材料中的“青年人再次相信它”可能是在( ) .早期殖民扩张的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战后资本主义黄金期.世纪年代以后
.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宣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入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津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内容。
此做法( )
A.有利于减少政府财政开支.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
.说明英国已经消灭了贫困.有利于提高妇女的地位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
由此可知,这个报告( ) .有效纠正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破坏了国家的统一市场
.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邓子恢在《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指出:“适合于目前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责任制,是鼓舞社会积极劳动,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良好制度。
”邓小平在年月下旬中央书记处讨论责任田问题时也表示了支持的意见,肯定了安徽实行责任田的办法。
据此可知当时( )
.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人民公社化水平
.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
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年月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长篇通讯《春到上塘》中写到:“上塘镇,街面上熙熙攘攘,集市贸易非常活跃,出售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
跑了五个生产队的二十多户人家,除了一户外,家家粮满囤、谷满仓,装满花生的麻袋堆成垛。
”上塘经济发展是由于( ) A.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而对比雄安,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
下列有关“深圳和浦东的崛起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它们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
.它们都是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步骤
.深圳特区是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题,第题分,第题分,第题分,共分)
.(分)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
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材料二~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分)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分) 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分) 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分)
.(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
材料二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色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
思想上的拔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
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世纪中期英国人的生活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工业革命的内在联系。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
(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社会因素。
(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请就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你的看法。
(分)
.(分)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材料一年,在罗斯福的倡议下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案,拨款亿美元补助各州进行劳动救济和失业救济。
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以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立法。
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举办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从年至年,联邦政府用于社会保障项目的开支每年平均递增.。
——摘编自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二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住房保障制度,其中各国廉租房建设的资金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在住房保障方面,英国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对资金运营、住房建设进行管理,保障低收入居民能租到房屋;法国、日本等国家则采取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实行贷款利息补贴的办法,支持非营利机构发展低租金、低成本住房;在住房补贴方面,美国一方面直接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低租金的公共住房,另一方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租金补贴。
——摘编自陈小春杨鹏《廉租房制度的国际比较》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采取的做法。
(分)
(2)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主要措施。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条件。
(分)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分)
南昌十中-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单选题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分) 原因:外国的入侵(或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分)
()变化:由私有制为主转变为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分)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
(分)
影响: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分)
()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
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分)
.()变化:养成了穿袜子的习惯和准时准点的时间观念。
(分)
联系:①机器的普遍应用推动棉纺织业发展,棉布等生活资料日益丰富。
(分)②工厂制度形成,细致的分工、严格的纪律以及对生产效率的追求促使人们时间观念的改变。
(分) ()特点:风格、色彩多样化,求新求变。
(分)
因素:①实行改革开放;②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民众思想解放,审美心理的变化等。
(分,任答点得分)
()看法:社会生活的变迁和思想文化的演变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注: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做法:通过紧急救济法;政府拨款,发放救济金;通过社会保障法。
(分)
()措施:制定实施住房保障制度;政府财政支持;设立专门机构;优惠贷款;利息补贴;提供公共住房;提供租金补贴。
(分,任答点得分)
条件: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福利国家”的发展;普遍奉行国家干预。
(分,任答点得分)
()影响:一方面使穷人(低收入家庭)受惠不少;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分)另一方面也使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
(分)
- 11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