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图版学案:知识梳理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知识梳理
1.一个物种的种群生存条件发生变化,那么这个种群将如何变化?
(1)可能灭绝.
(2)可能成为新物种.
(3)可能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2.物种形成的方式
(1)一般是由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2)不需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

如①染色体结构变异、②染色体数目加倍、③远源杂交。

3。

举例
①地雀: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②普通小麦:形成原因是远源杂交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4.物种的形成过程就是生物多样性增加的过程,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物的分布范围扩大,分布的生境类型增多,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知识导学
学习这一节课的基本内容时,首先应复习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首先要明确物种的形式方式是本节中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内容。

要弄清楚这一点,首先需要我们知道物种形成的一般方式: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除此以外,还有几种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达到生殖隔离,即形成新物种的途径,需要我们逐一把握.
疑难突破
1.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有何区别?
剖析:两者不是同一回事,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而作为物种的形成,则必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因此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2。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有何异同?
剖析:地理隔离是由于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

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这种隔离主要是由于遗传组成上的差异而造成的.生殖隔离不一定在地理上隔开,只要彼此不能杂交或者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便是生殖隔离。

一般来讲,先有地理隔离,再形成生殖隔离,这种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称为异地物种形成。

但是,有时没有地理隔离,也能产生新物种,如植物中多倍体的形成。

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生殖隔离的原因:
长期的地理隔离之所以能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是因为:(1)地理隔离使一个种群分为许多个小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隔离而无法相遇并交配,彼此间的基因无法交流,为各自向不同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2)2个被分开的种群基因组成或基因频率在一开始时不能是完全相同的,按建立者原则,假如隔离的2个种群是小的,它们的基因频率就可能存在起始时的差异。

(3)2个被分开的种群中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突变.突变是随机的,可能在某一种群中出现某些突变,而在另一种群中出现完全不同的其他突变.既然被隔离的种群没有基因交流,一个种群中的突变自然不会引起另一种群的改变。

(4)
一般情况下,2个分开的种群中,某些基因被选择而保留下来,在另一种环境中的另一种群中,其他一些基因被选择而保留下来。

这就使分开的2个种群的基因库组成产生了更大的差异。

所有上述这些变化积累起来,就使不同的种群个体之间的差异变化越来越大。

量的积累引起质的变化,生殖隔离也就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自然产生了。

生殖隔离一旦产生,也就意味着原来的一个物种已经分歧,进化为2个物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