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做人细心做事--朱光亚之子朱明远专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 ENTI ST
2
2
“父亲用自己的一生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了良好的风范与品格。

他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时时对照自己,注意自己的人生修养。

”在《我们的父亲朱光亚》一书中,朱明远用这句话概括了父亲对他的影响。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沉默寡言的朱光亚,正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他的后人,该如何细心做事,如何善心做人。

待人为善
朱明远是朱光亚的长子,他的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发。

谈起父亲朱光亚,朱明远提及最多的还是父亲优秀的品质。

“父亲的人格魅力最让我尊敬。

”而这人格魅力,表现于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

待人为善,这是朱明远在父亲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品质。

无论是对自己的家人,还是对身边的警卫、司机,无论是普通门卫,还是站岗哨兵,朱光亚的礼貌、和善都对朱明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朱明远回忆,朱光亚在没退休之前,作息特别标准。

早上七点出发,晚上七点到家。

如此安排时间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照顾到司机和警卫员
吃饭的问题。

他每天都会比别人早到半个小时,晚下班半个小时。

因为如果不是如此,司机警卫就赶不上到食堂吃饭。

朱明远也经常听朱光亚的下属说:“你父亲和别的首长不一样,和你父亲出差,我们中午吃饭就会全上大桌,和你父亲一块吃。

别的首长我们从来不可能上主桌。


在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同时,朱光亚也会给予下属工作方面认真的指导,即使出错了,也不会直接地严厉批评,而是用很温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说到这里,朱明远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

朱光亚曾经的一个秘书,因为刚刚上班、不熟悉业务,有一次把已经批过的文件又放到了朱光亚的桌上。

当秘书收到被退回的文件后,发现里面夹了一个纸条,上面工整地写着:这个文件已经送过
一次,就不要再送了。

九院曾经有一个女同志,是北大物理系毕业的。

因为考大学时她的文科成绩排名第二,所以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很有信心。

分配到九院后,她负责给朱光亚起草文件。

当她信心满满地将文件呈送上去后,却被退了回来,并且发现文件上从头到尾划了几个大叉,委屈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而再一看,她发现在旁边的留白处,是朱光亚工工整整重新写过的内
容。

朱光亚就是这样,不会单纯地批评你,而是亲自教你该怎么去写、怎么去做。

从那以后,朱光亚的所有文件几乎都是这个女同志独立起草的。

严谨细心
父亲的严谨和细心,让朱明远十分敬佩,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工作态度。

“我父亲的作业本从来都是工工整整的,我父亲曾经的老师魏荣爵教授就说过,朱光亚的作业是可以拿到书店去当范本的。

尽管是手写的,但拿到书店里去印出来的书也是很漂亮的,工工整整。


生活上,朱光亚也十分严谨细心。

家里的衣服,都是分季节放进不同的箱子里,并且每个箱子上都
——朱光亚之子朱明远专访
本刊记者/张家惠
摄影/王杰婷
善心做人细心做事
Behave wi th Ki ndness,and Work wi th Careful ness
封面故事
会有个纸条,写着里面装的东西。

每次找衣物都凭条索物,打开就能找到。

朱明远佩服地说:“小时候不觉得,但等到我们自己过日子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怎么过不成那样。


在上大学之前,
朱明远曾经在第三机械工业部宣传部工作了一段时间。

那时,整个宣传部印的资料和文件的最终校对都会让朱明远负责,并且从来没有出过错误。

当有人说他特别细心的时候,朱明远笑着说:“我父亲还说我是马大哈呢。


“虽然我也很仔细,但这方面跟他实在是没法比。

我父亲批文件像改作业一样,连错别字、标点符号都会给你修改过来。

我小时候,父亲的抽屉里放着很多文具,有时候我偷偷拿走一两根铅笔,他很快就能发现。

虽然里面有一大把笔,但是也能发现。


朱光亚做事的风格,对事业的执着,精益求精的态度,都让朱明远十分佩服。

而谈起朱光亚身上最应该学习和提倡的精神时,朱明远毫无迟疑地说——是科学精神。

“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都要按着科学规律办事。

现在很多事都是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导致的,比如经济方面,比如污染等问题。

不仅要尊重自然,还要尊重规律,更要尊重人。


宁静的爱
在性格都很沉静的家人中,朱明远算是话多的,也可以说是和朱光亚最亲近的一个。

在他的记忆中,父亲很少会对他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也很少会训斥他们。

话不多说,你看我怎么做的就是了;犯了错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这就是朱光亚的教育方式。

虽然朱光亚不会对子女的选择做太多干涉,但在面对人生重大选择的问题时,朱明远还是会向父亲请教。

从小受父亲影响就对物理很感兴趣的他,最终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而让他做这个选择的,正是朱光亚。

“我当时想学物理,但我父亲说你不能学物理,你的物理概念不清,当成兴趣搞搞研究可能行,但要想做出成绩来很难。

最后就建议我选计算机软件这个方向了。


在给予子女明智的建议同时,朱光亚也会注意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提醒。

朱明远考上出国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有点得意。

这时候朱光亚就会对他说:“你翘尾巴了。


虽然朱光亚话不多,但父子俩还是会有他们独特的交流方式。

比如一起讨论各种问题,一起听古典音乐,偶尔也会一起喝酒。

只不过,聊天的时候通常都是儿子说父亲听,一起喝酒的时候也不会碰杯,常常是各喝各的。

朱光亚从来不会对家人说他的工作,也不会谈自己做了什么。

朱明远知道父亲是做核武器研究工作,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猜”出来的。

“67年的时候,文革学校停课。

我们一群小孩儿凑在一起,不知道谁聊起这个话题,说我们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后来我们发现,每次核试验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出差,核试验成功了,他们就都回来了。

这才推测出来他们是搞原子弹的。


而对于自己父亲起草的那封非常著名的《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朱明远也是在总装系统所上党课的时候才听说的。

当他回来问父亲的时候,朱光亚只是笑了笑。

“他根本没把这件事当回事,觉得是很自然的,不值得一提。


忙里偷闲的时候,朱明远也会搞搞研究,发表一些论文。

如今他的细心、勤奋,善于听他人意见的做事风格,都是受朱光亚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人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还要有一个好的人品,唯有此,才会让人由衷地佩服、崇敬。

这是父
亲教给我们的东西。


SCIENTIST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