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化学选修4同步测试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十九大再次强调“美丽中国”,它突出了生态文明,重点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推广“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开发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C.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D.关停化工企业,消除污染源头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知,A、B、C三项均符合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这一主题;D项关停化工企业不符合实际。
2.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
C.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放热反应都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 A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断键要吸收能量,成键要放出能量,A项正确;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的质量成正比关系,B项错误;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为吸热反应,C项错误;放热反应不一定能自发进行,反应是否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D项错误。
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下列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答案 C
解析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C 正确;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
4.为了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计算时至少需要的数据是( )
①酸的浓度和体积 ②碱的浓度和体积 ③比热容 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⑤生成水的物质的量 ⑥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 ⑦操作所需时间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全部
答案 C
解析 中和热ΔH =-c ×m 酸+m 碱
t 终-t 始n ,其中n 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m 酸为酸溶液的质量,m 碱为碱溶液的质量,c 为溶液体系的比热容,C 对。
5.已知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 ·mol -1,则热化学方程式aC 8H 18(l)+bO 2(g)===cCO 2(g)+dH 2O(l) ΔH =-2759 kJ ·mol -1中b 的值等于( )
A .25
B .12.5
C .6.25
D .3.125
答案 C
解析 根据燃烧热的定义,可知1 mo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放出的热量为5518 kJ 。
题给方程式中,ΔH =-2759 kJ ·mol -1,则对应的辛烷为0.5 mol ,即a =0.5,故配平方程式可知b =6.25。
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s)+O 2(g)===CO 2(g) ΔH =+393.5 kJ/mol
B .2SO 2+O 2===2SO 3 ΔH =-196.6 kJ/mol
C .H 2(g)+12
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D.2H2(g)+O2(g)===2H2O(l) ΔH=-571.6 kJ
答案 C
解析A项,碳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应为C(s)+O2(g)===CO2(g) ΔH=-393.5 kJ/mol,错误;B项,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ΔH=-196.6 kJ/mol,错误;C项正确;D项,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错误。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1)的热化学方程式为A2(g)+B2(g)===C(g) ΔH1=-Q kJ·mol-1
B.反应过程(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g)===A2(g)+B2(g) ΔH2=+Q1 kJ·mol-1
C.Q与Q1的关系:Q>Q1
D.ΔH2>ΔH1
答案 C
解析从图像分析A2(g)+B2(g)===C(g)为放热反应,ΔH1=-Q kJ·mol-1<0,则其逆反应
C(g)===A2(g)+B2(g)为吸热反应,ΔH2=+Q1 kJ·mol-1>0,但其数值Q与Q1相等,Q=Q1,C错误。
8.已知: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ΔH1=-870.3 kJ·mol-1
②C(s)+O 2(g)===CO 2(g)
ΔH 2=-393.5 kJ ·mol -1
③H 2(g)+12
O 2(g)===H 2O(l) ΔH 3=-285.8 kJ ·mol -1 则2C(s)+2H 2(g)+O 2(g)===CH 3COOH(l)的反应热为( )
A .ΔH =+488.3 kJ ·mol -1
B .ΔH =-244.15 kJ ·mol -1
C .ΔH =-977.6 kJ ·mol -1
D .ΔH =-488.3 kJ ·mol -1
答案 D
解析 所求反应由②×2+③×2-①所得,则ΔH =ΔH 2×2+ΔH 3×2-ΔH 1=-488.3 kJ ·mol -1。
9.已知:1 mol 晶体硅中含有2 mol Si —Si 键。
工业上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高纯硅:SiCl 4(g)+
2H 2(g)=====高温
Si(s)+4HCl(g),根据下表列举的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判断该反应的反应热(ΔH)为( )
A.+412 kJ ·mol -1 B .-412 kJ ·mol -1
C.+236 kJ ·mol -1 D .-236 kJ ·mol -1
答案 C
解析 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则工业上制取高纯硅的反应热ΔH =4×360 kJ ·mol -1+2×436 kJ ·mol -1-(2×176 kJ ·mol -1+4×431 kJ ·mol -1)=+236 kJ ·mol -1。
10.在一定条件下,S 8(s)和O 2(g)发生反应依次转化为SO 2(g)和SO 3(g)。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可用如图简单表示(图中的ΔH 表示生成1 mol 含硫产物的数据)。
由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S8(s)的燃烧热ΔH=-8a kJ·mol-1
B.2SO3(g)2SO2(g)+O2(g) ΔH=-2b kJ·mol-1
C.S8(s)+8O2(g)===8SO2(g)
ΔH=-a kJ·mol-1
D.由1 mol S8(s)生成SO3(g)的反应热
ΔH=-(a+b) kJ·mol-1答案 A
解析A项,S8的燃烧热是指1 mol S8(s)完全燃烧生成8 mol SO2(g)时放出的热量,由图示知S8(s)燃烧生成1 mol SO2(g)时放出a kJ的热量,因此S8的燃烧热ΔH=-8a kJ·mol-1,A正确;B项,由1 mol SO3(g)转化为SO2与O2需要吸收热量b kJ,因此2SO3(g)2SO2(g)+O2(g) ΔH=+2b kJ·mol-1,B错误;C项,结合A项分析知,S8(s)+8O2(g)===8SO2(g) ΔH=-8a kJ·mol-1,C错误;D项,由图示知S8(s)生成1 mol SO3(g) 放出热量(a+b) kJ,故由1 mol S8(s)反应生成8 mol SO3(g)的反应热ΔH=-8(a+b) kJ·mol-1,D错误。
11.某校科研小组在学习“化学键与化学能量变化关系”时,查到这样一组数据: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 kJ能量;破坏1 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98 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1 mol H—O键能够释放463 kJ能量。
下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图中③的能量变化的值为( )
A.241 B.482 C.1370 D.1852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可求出H2与O2反应生成H2O的反应热,即ΔH=2×436 kJ·mol-1+498 kJ·mol -1-4×463 kJ·mol-1=-482 kJ·mol-1,所以图中③的能量变化的值为482 kJ。
12.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H2O(l)===H2O(g) ΔH=+44 kJ/mol。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态水的能量高于气态水
B.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
C.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大于285.8 kJ
D.形成1 mol H2O中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小于断裂1 mol H2和0.5 mol O2中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
答案 B
解析A项,根据H2O(l)===H2O(g) ΔH=+44 kJ/mol可知,气态水的能量高,故A错误;B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选项B正确;C项,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多,故C错误;D项,反应为放热反应,应为大于,故D错误。
13.将TiO2转化为TiCl4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反应之一。
已知:
TiO 2(s)+2Cl 2(g)===TiCl 4(l)+O 2(g) ΔH =+140.5 kJ/mol ①
C(石墨)+12
O 2(g)===CO(g) ΔH =-110.5 kJ/mol ② 则反应TiO 2(s)+2Cl 2(g)+2C(石墨)===TiCl 4(l)+2CO(g)的ΔH 是( )
A.+80.5 kJ/mol
B .+30.0 kJ/mol C.-30.0 kJ/mol
D .-80.5 kJ/mol
答案 D
解析 认真观察并分析目标反应和已知反应,目标反应与已知反应①中的TiO 2、Cl 2、TiCl 4的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目标反应与已知反应②中的C 、CO 的化学计量数不相同,故根据盖斯定律,应先把②×2,然后再与①相加,即得目标反应式,所以ΔH =-110.5 kJ/mol ×2+(+140.5 kJ/mol)=-80.5 kJ/mol 。
14.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则氢气的燃烧热ΔH 为-571.6 kJ/mol
B.已知C(石墨)===C(金刚石)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2C(s)+2O 2(g)===2CO 2(g) ΔH 1,2C(s)+O 2(g)===2CO(g) ΔH 2,则ΔH 1>ΔH 2
D.已知Ni(CO)4(s)===Ni(s)+4CO(g) ΔH =+Q kJ/mol ,则Ni(s)+4CO(g)===Ni(CO)4(s) ΔH =-Q kJ/mol
答案 D
解析 A 项中氢气的燃烧热ΔH 为12
×(-571.6 kJ/mol)=-285.8 kJ/mol ;B 项中金刚石的能量较高,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项中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要注意ΔH 为负,应是ΔH 1<ΔH 2。
15.碘在不同状态下(固态或气态)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
①H 2(g)+I 2(?)2HI(g)
ΔH =+9.48 kJ ·mol -1
②H 2(g)+I 2(?)2HI(g)
ΔH =-26.48 kJ ·mol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的为气态,②中的为固态
B.①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C.①的生成物比反应②的生成物热稳定性更好
D.1 mol 固态碘升华要放热
答案 B
解析 分析比较这两个化学反应的ΔH 可知前者吸热,后者放热,则证明碘的状态不同,在②中的I 2的能量比①的高,①中的I 2为固态,②中的I 2为气态,A 错误;由A 项的分析可知,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高,B 正确;由于生成的是相同状态下的HI ,所以稳定性相同,C 错误;固态碘升华时转化为气体,要吸热,D 错误。
16.已知氢气、乙烷、甲醇、甲烷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 ·mol -1、1559.8 kJ ·mol -1、726.51 kJ ·mol -1、890.31 kJ ·mol -1,相同质量的氢气、乙烷、甲醇、甲烷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H 2(g)
B .
C 2H 6(g) C.CH 3OH(l)
D .CH 4(g)
答案 A
解析 比较285.82、1559.830、726.5132、890.3116
的大小可知相同质量的四种气体完全燃烧时,H 2放出热量最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2分)
17.(12分)燃料和能源是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内容,我们要关注矿物能源的合理利用,积极研究、开发新能源。
(1)新能源应该具有原材料易得、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特点,在煤炭、石油、煤气、氢气中,前途广阔的能源是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是瓦斯爆炸所致。
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
为避免灾难的发生应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
(3)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同时减少燃烧时的环境污染,常将煤转化为水煤气,这是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它是由煤炭和水蒸气反应制得的,已知C(石墨)、CO 、H 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石墨,s)+O 2(g)===CO 2(g) ΔH 1=-393.5 kJ ·mol -1
H 2(g)+12
O 2(g)===H 2O(g) ΔH 2=-241.8 kJ ·mol -1 CO(g)+12
O 2(g)===CO 2(g) ΔH 3=-283.0 kJ ·mol -1 H 2(g)+12
O 2(g)===H 2O(l) ΔH 4=-285.8 kJ ·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上述提供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36 g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热量变化是________。
②写出C(石墨)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③丙烷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 3H 8(g)+5O 2(g)===3CO 2(g)+4H 2O(g)ΔH =-2220.0 kJ ·mol -1
相同物质的量的丙烷和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产生的热量之比为________。
答案 (1)氢气 (2)①③
(3)①吸收88 kJ 热量
②C(石墨,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 ·mol -1 ③2220∶283
解析 (1)煤炭、石油属于化石能源,它们燃烧容易污染环境,煤气燃烧会生成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氢气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前途广阔的能源。
(2)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正确;②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错误;③提高通风能力可以降低瓦斯的浓度,可以防止瓦斯爆炸,正确;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尽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允许的,因为工人在井下作业需要氧气,错误。
(3)①已知:H 2(g)+12
O 2(g)===H 2O(g) ΔH 2=-241.8 kJ ·mol -1
H 2(g)+12
O 2(g)===H 2O(l) ΔH 4=-285.8 kJ ·mol -1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H 2O(l)===H 2O(g)
ΔH =+44 kJ ·mol -1,
故36 g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吸收热量36 g 18 g ·mol
-1×44 kJ ·mol -1=88 kJ 。
②已知:Ⅰ.C(石墨,s)+O 2(g)===CO 2(g)
ΔH 1=-393.5 kJ ·mol -1
Ⅱ.H 2(g)+12
O 2(g)===H 2O(g)ΔH 2=-241.8 kJ ·mol -1 Ⅲ.CO(g)+12
O 2(g)===CO 2(g)ΔH 3=-283.0 kJ ·mol -1 根据盖斯定律,Ⅰ-Ⅲ-Ⅱ可得C(石墨,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 ·mol -1。
③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丙烷和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产生的热量之比为2220.0 kJ ·mol -1∶283.0 kJ ·mol -1=2220∶283。
18.(14分)某实验小组用0.50 mol ·L -1NaOH 溶液和0.50 mol ·L -1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Ⅰ.配制0.50 mol ·L -1NaOH 溶液
(1)若实验中大约要使用245 mL NaOH 溶液,至少需要称量NaOH 固体________g 。
(2)从下图中选择称量NaOH 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是(填字母)________。
Ⅱ.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50 mL NaOH溶液和30 mL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上表中的温度差平均值为________℃。
②近似认为0.50 mol ·L -1NaOH 溶液和0.50 mol ·L -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 ·cm -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 ·(g ·℃)-1。
则中和热ΔH =________(取小数点后一位)。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 kJ ·mol -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__。
a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 .量取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分多次把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 .用温度计测定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 2SO 4溶液的温度
答案 Ⅰ.(1)5.0 (2)abe
Ⅱ.(1)12H 2SO 4(aq)+NaOH(aq)===12
Na 2SO 4(aq)+H 2O(l) ΔH =-57.3 kJ ·mol -1 (2)①4.0 ②-53.5 kJ ·mol -1 ③acd
解析 Ⅰ.(1)要用245 mL NaOH 溶液,至少要配制NaOH 溶液250 mL ,故m NaOH =0.25 L ×0.5 mol ·L -1×40 g ·mol -1=5.0 g 。
(2)NaOH 具有腐蚀性,称量NaOH 要在小烧杯中称量,故称量NaOH 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a)、小烧杯(b)、药匙(e)。
Ⅱ.(1)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生成1 mol H 2O 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2)①温度差平均值为
4.2+3.8+3.9+4.14=4.0 ℃。
②反应放出的热为(50+30) mL ×1 g ·cm -
3×4.0 ℃×4.18 J ·(g ·℃)-1=1337.6 J ,共有50 mL
1000 mL ·L -1×0.5 mol ·L -1=0.025 mol NaOH 参加
反应,根据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025 mol H 2O(l),因为中和热为生成1 mol H 2O
时的反应热,故中和热ΔH =-1337.6 J 0.025 mol
≈-53.5 kJ ·mol -1。
③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小。
可能原因:a 项,实验室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散失了部分热量;b 项,仰视读数,实际量取NaOH 的体积偏大,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应偏大;c 项,分多次加入NaOH 使热量损失,使测定结果偏小;d 项,NaOH 会被温度计带入H 2SO 4,消耗部分H 2SO 4,使测得的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偏小。
19.(12分)氢能的优点是燃烧热值高,无污染。
目前工业制氢气的一个重要反应为CO(g)+H 2O(g)CO 2(g)+H 2(g) ΔH ;
反应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1)CO(g)+H 2O(g)CO 2(g)+H 2(g) ΔH________(填“>”“<”或“=”)0。
(2)过程Ⅱ是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过程,则过程Ⅰ和Ⅱ的反应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H 2(g)+12
O 2(g)===H 2O(g)ΔH =-242.0 kJ ·mol -1 H 2O(l)===H 2O(g)ΔH =+44.0 kJ ·mol -1
则H 2(g)燃烧生成H 2O(l)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相等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有关,而催化剂只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3)H 2(g)+12
O 2(g)===H 2O(l)ΔH =-286.0 kJ ·mol -1 解析 (1)该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分子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ΔH>0。
(2)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
(3)根据盖斯定律,由第一个反应减去第二个反应,可得H 2(g)+12
O 2(g)===H 2O(l)ΔH =-286.0 kJ ·mol -1。
20.(14分)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
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
要化学反应为:C +H 2O(g)=====高温
CO +H 2。
C(s)、H 2(g)和CO(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s)+O 2(g)===CO 2(g)ΔH 1=-393.5 kJ ·mol -1 ①
H 2(g)+12
O 2(g)===H 2O(g)ΔH 2=-242.0 kJ ·mol -1 ② CO(g)+12
O 2(g)===CO 2(g)ΔH 3=-283.0 kJ ·mol -1 ③ 试回答:
(1)请你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H 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 2 (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多”或“少”)。
甲同学据此认为:“煤炭燃烧时加少量水,可以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
做出了下列循环图:
请你写出ΔH1、ΔH2、ΔH3、ΔH4之间存在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据此认为:“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与直接燃烧煤放出的热量相同。
”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学,另一同学出现错误观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将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有哪些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s)+H2O(g)===CO(g)+H2(g)ΔH=+131.5 kJ·mol-1
(2)多ΔH1=ΔH2+ΔH3+ΔH4乙忽视了C与水蒸气反应时需吸热
(3)一个优点是燃料更易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减少了能源的浪费;另一个优点是在燃料燃烧过程中减少了SO2、粉尘等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1)
(2)1 mol H2和1 mol CO完全燃烧共放热:Q1=242.0 kJ+283.0 kJ=525.0 kJ,1 mol C完全燃烧放热Q2=393.5 kJ,Q1>Q2。
由于反应热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所以ΔH1=ΔH2+ΔH3+ΔH4。
由能量守恒可知,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因为虽然由比较的数据得出1 mol CO和1 mol H2放热比1 mol C
放热多,但甲同学违背了能量守恒,忽视了C(s)+H2O(g)===CO(g)+H2(g)为吸热反应。
(3)一方面提高了燃烧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