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病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病害防治措施
【摘要】山岭地区修建公路,因其建设条件复杂多变,导致了公路病害频发。
本文研究了病害的模式,对病害进行了归纳总结,分为设计、施工引起的病害和自然条件下引起的病害。
同时,关注了特殊地区病害模式,重点研究了黄土地区与冻土地区,并归纳了防治病害的措施。
最后,针对我国公路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增加填土高度不但可以减轻冻胀程度、减小翻浆规模还能够维持路基的稳定。
具体工作原理为增大路基的边缘到地下水位的距离,这样可以进一步减缓在土体冻结过程中水分向上部迁移的程度。
具体措施为:
首先,在冻土路基施工时,采取保护多年冻土原则设计,以使路基整体体达到原有的路基设置的上限的最小高度,并且采取一定保温的综合措施,可以让天然值承载力有所上升,进一步减小路基土的形变量。
其次,我们为了维持路堤的稳定性,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所以要考虑多种因素来确定最小填土高度。
因此,区域气候条件是与其息息相关的,但是这又和填料类别,具体的保温措施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些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修筑地区的区域气候条件。
我们在处理高填方地区路基沉降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使用性能更好的填置材料,其填料的材料受到空间或时间的限制时,并且填筑的数量较小时。
我们可以在原料中加入一定的固化剂。
这种方式不但在我们的国家得到应用,并且有着非常好的实用性。
固化剂作为一种
不经常使用的的填筑材料,非同种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导致了不同的的种别、特质和独特的固化方式。
我们一般在工程上采取两种分类方式,第一种,根据固化剂在常温下的形态,我们可以粗略的分为液态固化剂和固态固化剂,第二种,根据固化剂在固化时起到的作用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主固化剂、助固化剂。
1.2设置隔离层
隔离层一般会在路基中设置,且埋深达到一定的位置。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土体通过渗流的方式进入路基中,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我们再工程上设置隔离层的目的是用来防止冻胀和翻浆。
一般的设置隔离层的深度为换算当量圆的直径的三到五倍,H =隔离层的深度(3 ~ 3.5)D(其中D为当量圆直径)。
隔离层一般设置在路基一下的一定深度中,这种措施适用于在交通量大、路面等级的较高的、冻胀与翻浆相对严重的道路状况。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将隔离层分为透水隔离层和不透水隔离层。
不但保障了隔离层不受外界干扰,同时也起到较好的隔离效果。
2边坡支护措施
2.1 直接加固
(1)采用注浆加固
一般得到路堑在挖方时,会造成浅层边坡发生破碎等现象,这类岩质边坡容易发生风化,如果不及时处理,岩质边坡就会破碎形成碎片滚落。
这时我可以采用注浆的方法保持岩体的稳定性,具体作用机理为,注浆液在一定的压力下,沿着切割钻孔壁周围的裂隙,进入岩
石深部的节理裂隙,并一定半径向四周扩散渗透,使边坡的岩体的胶接在一起,改变了岩体的结构状况形成联系紧密的整体。
另外,进入裂隙的砂浆柱对破碎的岩体的达到加固的效果,使破碎的岩层具有相当稳定性,也使具有一定整体性。
(2)锚杆加固
锚杆支护是一种早先早先在煤矿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主动支护方式,适用于路堑边坡在开挖后,岩土破碎的情况。
具体操作是采用一种钢筋,进入土体中达到一定深度,这样就可以达到加固边坡效果。
锚杆的作用机理是相当复杂,目前,有悬吊理论、多层梁理论以及等效拱理论。
另外,还有本身受到何种应力分布,目前国内外也没有很权威的解释。
2.2工程护坡
植被防护。
植被防护是指在坡面上,种植较多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我们利用植物发达根系,不但起到防止冲刷的作用还可以达稳固土体的效果。
对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这种护坡方式只能局限在一些坡度不高、坡脚较大的边坡中稳定。
工程防护形式:
第一,表面铺设砌石。
当边坡陡峭,土体疏松或边坡的稳定性是不太高,我们一般用砖石砌块来封闭的斜率是陡峭的斜坡。
如果土体松散边坡稳定性差,可采用这种护坡形式。
第二,喷射素混凝土防护,防止持续风化有效措施。
这种方式经常与锚杆支护联合使用。
当然在单独使用时通常是在易风化的岩石边
坡中。
喷射混凝土通常分为,干喷与湿喷两种
第三,挂网锚喷防护。
对主要针对那些岩石强度不高,或者强度虽高但是裂隙明显的边坡这类的边坡往往易发生滑坡以及岩石碎落等情况,采用这类方法时先挂钢筋网然后打入一定锚杆来保证边坡稳定。
3特殊路段路基病害处理技术
当高填土路基沉,不但陷面积大,且有一定深度,注浆是处理此类问题的的最佳方法。
高填土路堤是山地区最常见的一种路堤形式,一般这种路堤的填土材料,常取于附近的挖方路段。
一般这样的的土体组成部分主要都是碎石,由于受到各类的客观因素的干扰,这种填料往往难以压实,到达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随着时间不断的累计,路基的稳定性往往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此类问题,在山岭地区,填土材料受到丘陵地区地形局限性,不方便运输,所以为了使路基达到一定的强度,灌浆法就成为是有效治理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有效措施。
3.1灌浆法作用机理
浆液注入土体后,可以通过填充、渗透、挤压密实的方式,,排出水分与空气的位置,浆体凝结硬化以后,此时的地基强度、渗透性都拥有了良好的改善。
则使曾经松散的岩体成为一个良好岩体。
这类岩土有着较好化学稳定性、水稳性和较高强度的整体性。
3.2分类
灌浆可以按照注浆形式分成两种基本类型:高压喷射灌浆、静压
灌浆。
高压喷射灌浆通常是说,采用具有一定直径的喷嘴钻到预定位置,然后按照我们的需要进行注浆加固土体。
静压灌浆速度快,以高能量,以脉冲的形式的射流进入土体,这样的动态压力就会超过土体本身,这时土体颗粒就会在他的作用下从土体中剥落细小的颗粒就会迅速的涌出地面,而较为粗大的颗粒会随着浆液,静压作用下迅速的与浆液融合,并在复杂的力学作用下按照一定规律重新排列。
这样浆液凝固后形成一个固结体,进而使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增加。
静压注浆不但能解决路基强度不够,稳定性差等问题还能提高岩土地区的防渗性等问题。
另外,其技术上难题较少,而且施工便捷,在山岭的公路治理上有着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4结语
总体上来讲,在公路病害处理问题上不但要改进老的处理方式,研究新的处理方式,更要对公路运营期间的养护、检测足够重视。
在新的时期,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会需要大量公路建设,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路基病害,相信未来,中国的病害处理措施一定会有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玉.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潘殿琦,陈勇.深层搅拌桩强度的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3]郑昌礼,公路路基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 (12):54.
[3]许维贞.黄土地区新建线路基床病害成因与整治[J]铁道建筑2005(2)50~51
[4]王磊,马晶.黄土地区公路排水系统病害防治[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23(1).15—18.
[5]丁圣明.公路路基病害预防和治理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6]王海峰.盐渍土公路路基病害处理措施.交通与路建,2012(06),244
[7]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预防.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8]沈金安,李福普,陈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