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亚夫军细柳》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周亚夫军细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周亚夫军细柳》是人教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是《史记》中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通过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并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

教师教学用书中本单元的设置意图这样写道: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掌握古汉语,而且要通过学习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

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发、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也可以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展到课外,开阔视野,引发兴趣,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文学常识;继续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重点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

3、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

【重点与难点】
1、重点是积累文言文常用实词;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难点是分析周亚夫治军之严的特点,并由此归纳人物特征。

【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几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分钟)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出示课件《观猎》让学生齐读这首五言律诗,回答问题,激情引趣。

设计意图:由诵读诗歌与本文的内容连接起来,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13分钟)
一、顺畅朗读
1.听录音朗读
2.分组诵读全文。

(男:第一自然段,女:第二自然段,合读:第三自然段)
(要求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二、对照注释读译、质疑解难。

针对本文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军——军细柳(驻军)上自劳军(军队)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使臣)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三、读懂一个故事
1、通过朗读,我们读懂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故事。

2、汉文帝到周亚夫军营看到了怎样的情形?
(1)军士严阵以待(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2)军令严明,军士忠于职守(①没有将军命令,连皇上都不得入;②任何人在军中都不能骑马奔驰)。

(3)周亚夫以军礼相见。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有以下要求:能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通过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言语段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

(23分钟)
一、读懂两位人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是谁?
1、从“上至劳军”的情形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个怎样的将军?
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个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真将军。

2、文中还写到了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中慰问的情形,情形如何?为什么要写这些?
(1)汉文帝到霸上和棘门军中是“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写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中慰问的情形,与周亚夫军营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美好品质。

3、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了“群臣皆惊”,写了汉文帝对周亚夫的称赞。

写这些,从侧面突出周亚夫的优秀品质;表现了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二、探究二种写法
探究本文写人叙事技巧。

(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文章在正面描写周亚夫军营的情形,表现周亚夫的优秀品质后,写到了“群臣皆惊”,写到了汉文帝对周亚夫“称善者久之”,这些都从侧面烘托出周亚夫的美好品德。

2.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

作者将周亚夫的细柳营的情形与霸上和棘门军中的情形进行对比。

周亚夫的细柳营严阵以待,连皇上都不得随意进入,任何人都不得骑马奔跑;而霸上和棘门军中“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两相比较,更突出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优秀品德。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三组思考题:
1、从“上至劳军”的情形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个怎样的将军?
2、文中还写到了汉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中慰问的情形,情形如何?为什么要写这些?
3、文章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这3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下面具体谈谈问题的展开。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意在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两步实施,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寻“真”表现在哪几方面,加深对周亚夫这个人物的认识,培养学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让学生明白正面描写对表现人物特征的作用,“真”将军的三个表现(板书),既是周亚夫治军严明的具体表现,也是他这个人物性格特征的载体;理解这点,同时也有助于回答下面第二、三个问题。

这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是为后文写周亚夫细柳的故事设下铺垫,同时也形成两者的鲜明对比,突出周亚夫治军的严明。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这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之一。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领会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衬托对比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板书),此问题是重点和难点的结合点,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发言,与上个问题一道形成板书。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由古至今(6分钟)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畅谈本文给予你们的启示。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借助周亚夫将军忠于职守的精神启发学生树立责任心和敬业的意识。

学生互动交流后启发,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

发掘文本的最大价值。

让学生在情感认知上达到实质性的飞跃。

这一环节可激活课堂,使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勾连,形成活泼热烈的辩论局面,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拓展视野活跃了思维。

进一步感悟到周亚夫“真”将军的现实意义。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出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小结(1分钟)
周亚夫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使他管理的军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因为权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到来而改变军营规定。

可谓“真将军”。

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让语文的精华为你的人生画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强化了情感目标,再次激发同学们的强烈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真将军对比Array
衬托
汉文帝开明、胸怀宽广知人善任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本
文写人叙事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