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一)》教案
六年级连欢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材、学情分析
学生曾经学习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这两种统计图的意义、特点有初步的了解,有一定的统计意识.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方法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发展学生
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体会扇形统计图所反映出来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获取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活动的能力。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2.制作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扇形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作出决策;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教学方法: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作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等。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数学小故事:《统计图的由来》
二、小组汇报:
生:今天由我们快乐学习小组来给同学们汇报这节课的内容。
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由前置作业引入新课
小组长:请大家出示事先收集的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出现的扇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1、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教材第100页的四幅扇形统计图
小组成员1:这是来自六一班40名同学的调查结果:有男女生人数统计图,有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统计图,有上学方式统计图,有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的人数统计图。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和我们原来学过的统计图一样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共同特点:把一个圆分成了几个大小不一的扇形,用这几个扇形来表示整体的各部分,扇形的大小表示这一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大小)
这叫做扇形统计图。
2、深入认识扇形统计图。
小组成员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幅扇形统计图,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小组讨论回答:
在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中: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45%,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55%。
在喜欢吃不同水果的人数统计图中:喜欢吃苹果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30%,喜欢吃橘子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25%,喜欢吃香蕉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25%,喜欢吃其他水果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20%。
在上学方式的统计图中:班上步行上学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60%,坐公交车上学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25%,骑自行车车上学的人占全班总
人数的15%。
在喜欢不同球类项目的人数统计图中:喜欢篮球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40%,喜欢足球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30%,喜欢乒乓球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10%,喜欢羽毛球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5%,喜欢其他球类的人占全班总人数的15%
小组成员3: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圆表示什么?其中的每个扇形表示什么?
观察统计图,交流自己的发现。
因为这几幅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都来自六一班40名同学的调查结果,所以每个圆表示的是六一班这个整体,其中的每个扇形表示的是按照不同标准把这个整体分成的若干部分。
在同一个圆中,各个扇形一般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扇形越大表明这一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也就越大。
师总结: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地表示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2、试一试
根据扇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吃____人的有最多,占全班人数的____%。
(2)喜欢吃____和____的人同样多,各占全班人数的_
___%。
(3)喜欢吃____和____的人数之和超过了全班总人数的一半。
(4)喜欢吃各种水果人数的百分之和是____%。
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练一练
完成101页第2题
三、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
四、课后反思:
1、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统计图。
它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2、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3、“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布置
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4、运用探究法。
探究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教学流程的再设计上实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本节课多次实践中力求实现关注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让学生成功的亲历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创造性实现预期目标。
缺点:这节课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件展示,再到小组汇报都是由本班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参与的不多,教学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下次一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