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优.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管理
及呼吸机使用中常见问题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念丽2018.5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咽部气道)
口咽气道鼻咽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又分经口、经鼻
气管切开
❑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
❑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
❑直接放入法:用舌钳或压舌板作为辅助工具,将通气管的咽弯曲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将舌根与口咽壁分开。

❑口咽通气管使用方法
❑反向插入法:把口咽管的弯曲部分向腭弓反向插入口腔,当其内口接通口咽壁是(已过悬雍垂)即通气管的二分之一,将其旋转180度,过悬雍垂。

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至合适位置,气流通畅后胶布固定




❑口插管鼻插管
❑一次性气管套管金属气管套管
❑呼吸机的分类
❑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
❑有创呼吸机
无创呼吸机
❑那么,呼吸机实际应用中我们还会遇到什么问题,又该怎么处理呢?
❑Q1:呼吸机是怎么工作的?
❑Q2:呼吸机有太多的模式,我被弄糊涂了
❑到底什么模式是最好的?
❑Q3:用呼吸机时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吗?
❑Q4:为什么患者用了呼吸机,血气依然不好?
❑呼吸机设置
—氧分压
血氧分压与肺泡内分压正相关,为了提高血液氧分压,我们就需要提高肺泡氧分压。

提高平均气道压和吸入氧浓度是方法。

但FiO2最高只能到100%,且不建议长时间高浓度吸氧,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平均气道
压。

提高平均气道压
1、增加吸气相压力(峰压)
峰压有限制,太高可能增加肺气压伤的风险
2、增加呼气相压力(PEEP)(推荐)
但会引起P减小,潮气量减小。

3、增加吸气相在整个呼吸周期的比例(I:E)具体做法:
延长吸气时间OR减少呼吸频率(因为T E是确定的)
以上可能引起分钟通气量减少,PCO2升高
呼吸机设置
—二氧化碳分压
血液二氧化碳分压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分压成正相关
要降低PaCO2,就要及时将肺泡内的CO2带走,降低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分压。

具体做法:
增加分钟通气量——增加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
❑Q5:气管导管的套囊需要定时放气吗?
不需要有害无利
1、放气可能导致套囊上的分泌物进入气道
2、使用高容低压套囊和最小漏气技术就可以避免黏膜坏死
3、相关研究也证明短时间(30-60分钟以内)的放气并不能恢复黏膜供血
❑Q6:发生人机对抗应该如何处理?
1.人机对抗表现
气道压力报警。

患者呼气,呼吸机送气。

呼吸机送气,患者吸气。

潮气量忽大忽小。

患者可有躁动。

2.人机对抗原因
患者不配合,咳嗽,抽搐,肌肉痉挛,烦躁,疼痛,气胸,肺不张,肺栓塞,支气管痉挛,漏气,痰液多,回路积水过多等
❑人机对抗时首先查明原因再给予处理
❑如果不能立刻明确报警的原因或虽已明确报警的原因却难于一时排除时,均应立刻使患者脱离呼吸机,进行简易呼吸气囊给氧,然后再进行报警原因的检查及进一步的处理。

❑人机对抗处理—病因处理
1、患者烦躁,疼痛,精神紧张自主呼吸与机械呼吸对抗。

给予镇静,必要时可使用肌松剂,“打断”患者的自主呼吸。

2.机体耗氧增加
增加通气量,氧浓度
3.痰堵塞
吸痰
4.气胸,肺不张
闭式引流,拍背,吸痰等
5.呛咳反射强烈
镇静,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
6.呼吸频率过快,潮气量小
上述方法未见好转,给予呼吸抑制剂芬太尼0.2毫克,必要时加用肌松剂
7.改用适当呼吸模式
SIMV
SIMV+PSV
CPAP
8.选用同步性能好的呼吸机,使用流速触发
❑Q7:呼吸机引起的并发症?
❑通气不足
套囊封闭不严(有气声,饱和度下降,潮气量下降)
管道漏气
呼吸机故障
呼吸机参数设置不合理
人机对抗
❑通气过度
MV过大,血气分析结果呈呼碱状态。

❑气压伤
峰压过高,PEEP过大
吸气流速过快
吸气时间过长
表现:间质肺气肿,纵隔气肿,气胸,气腹,空气栓塞
❑低血压、休克、心输出量减少
❑原因:机械通气胸腔内压升高静脉回流减少、压迫心脏等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休克。

❑心血管功能正常时,一般能自行代偿,但心功能减退、血容量不足、高龄、药物抑制及原有低血压患者易发生。

❑防治采用确保通气的最低气道压力;降低平均胸内压(缩短吸气时间,减少呼气阻力、吸/呼比在1:2以上,减少无效腔);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应用收缩静脉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

1、用物的准备:治疗盘、动脉采血针
2、病人准备:充分暴露采血部位,严格无菌操作
3、采血的部位:常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小儿头皮动脉.桡动脉为首选及最常用部位
穿刺角度:股动脉90度、足背动脉15度桡动脉45度
❑桡动脉穿刺
❑股动脉穿刺
❑足背动脉穿刺
❑错误的处理方式
❑正确处理方式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